第九章(1 / 1)

加入书签

三年前母亲贺秀莲去世的时候,孙海涛十岁,妹妹孙海燕才三岁,对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太深刻的认识。因为家里条件不错,兄妹俩的吃穿用度方面也比普通人要好得多。虽说父亲也不常在家,但有爷爷奶奶照顾,两个娃娃也没什么太大的缺失。

五年小学上完后,去年秋天,孙海涛也和大部分同龄的孩子一样,升入了石圪节中学。因为家里条件不错,父亲奖励了他一辆自行车。因此他也不需要像大部分同学那样来回走路上学,也不需要自带午饭,他都是骑车回家吃午饭。

今年暑假父亲外出办事的时候也顺便带着他逛了几圈,他已经去过了原西县城、黄原市、还有旁边两个县,对他来说也算是涨了不少见识。尤其是今年夏天,他表姐王向红考上了黄原地区的状元,对他的刺激也是蛮大的。他心里也暗暗把表姐当成自己的偶像,以后也要去省城上大学。

起初孙少安趁儿子放假、出门办事的时候带上儿子主要是为了弥补一下对儿子的陪伴。几次之后,他发现,带上儿子一块去谈业务有时候还有一定的优势哩。对于纯粹的陌生人,初次见面打交道,难免会有些沉闷和心理防备。这时候有个小娃娃在场,往往可以打破僵局,互相聊聊娃娃的年龄、身高、学习什么的。然后再拉拉家常、抽支烟、喝杯茶,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后边再谈正事的时候心理防备也就消除了一大半,会顺畅很多。

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孙少安也就时常带着娃娃到处去见世面。儿子孙海涛也比较机灵,刚开始可能见了陌生人还有一些拘谨,后来就比较活泛了。主动打招呼问好的,大人们谈话的时候还能顺带帮忙拿个东西、跑个腿什么的,深得大人们的喜爱。

有时候,在孙少安的砖瓦厂,儿子也能帮忙清点数量、做个记录,也是帮了不少忙哩。各色人等接触的多了,孙海涛在接待的时候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礼貌周到。

这一切孙少安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人啊,还是得创造机会多锻炼,这样才能成长。想想当年自己十三岁的时候,那也是家里的半个顶梁柱哩。虽然说现在儿子不需要像自己当年那样下苦力,但是待人接物的这方面还是需要历练的。这世上的事情,总归还是人和人在打交道嘛。老话说的,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天地之别。

另外,父母的身体情况也是孙少安的一块心病。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老人还是不愿意去医院。说自己那是慢性病,医院也看不好。而且自己的病自己心里清楚。

孙玉厚老汉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儿子带着他别说县医院,连黄原市医院都去看过了。每次反反复复的检查、化验,医生给的诊断意见也都差不多,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无非就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完全没必要再去医院。他老两口只不过是一辈子劳动惯了,闲不住而已。而且现在政策也活泛了,不像过去要整天守在地头耗时间,现在干完重要的活计其它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哩,人心情畅快啊。化肥啥的也不用他操心买,儿子早早就给买好了。地里的那一点活也耗费不了几天,主要是抓住几个节气,把重点的做了就行。夏收、秋收也能临时请几个人来做,其实也没有太多活要做了。

现在老汉熬煎的主要还是几个子女的家事。大女儿的家事这几年总算是好转了,尤其今年,外孙女还考上了状元,一大家子都喜气洋洋的。可其他几个子女的家事又各有各的问题。

大儿媳妇前几年癌症走了,虽然这两年来给说媒的也不少,但一来是大儿子心理还没转过那个弯,再一个也是怕孙子、孙女和后妈处不好。所以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二小子虽说也成家了,去年也生了个姑娘,但是二媳妇还有个前家的儿子。毕竟不是亲生的,平常肯定也少不了磕磕碰碰的。据老汉的经验看,周边这种情况的很少能有把日子过好的。哪一家不都是一本糊涂账,凑合着过罢了。一天到晚闹的鸡飞狗跳的也不少。

最难肠的还是小女儿,自从出门上学之后就很少回家,这眼看都奔三十了,个人问题连点眉目都没有。过去女娃娃十八九结婚都很普遍,虽说自家的娃娃多读了几年书,但也不能拖到三十大几嘛。这女人终归还是要嫁人生娃娃嘛。前些年小女儿谈了个高·干子·弟的时候老汉心里就一直有种不安,毕竟两家门第差别太大了。虽然老话说‘皇帝还攀草鞋亲哩’,但人家是皇上嘛,天下都是皇上的,他挑谁不就是谁。

前段时间大儿子说了,小女儿来信说今年要从四川回来过年,到时候再好好开导开导娃娃吧。老汉心里打定了主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