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回宫(1 / 1)

加入书签

佟迎和玉嬷嬷收拾好了回宫的行囊,太后原本还打算等着李达一家人过来再走的,孰料宫里的人已经派了马车来接,无奈之下只得先行回宫,只留了玉嬷嬷在此等候狄青,二人安顿好了李达一家人再行回去复命。

回宫后,一路上静悄悄的,并不见有谁前来相迎,只有宫人们远远看见了上前来行个礼,漪宁看看四周不免觉得纳罕:“今儿个倒是稀奇,不见岑伯父举行大阵仗来迎您了。”

太后其实也发觉了,不过却不在意,只笑着道:“跟他抱怨过多少回了,这次倒是长了记性,如此安安生生回家才是好的,往常一回宫一群人山呼太后千岁的,我也得端着个太后的架子,实在是受不住。”

漪宁想想也是,笑挽着太后的胳膊去往长乐宫的方向走。

两人走进长乐宫的大门,漪宁一眼便瞧见了顺熙帝和皇后正率领着后妃和皇子公主们迎过来,她面带笑意的跑过去,欢快地叫了一声:“岑伯父,岑伯母!”她年纪还小,声音也稍显稚嫩,甜脆中带着些许娇软,一入耳便让人觉得极为舒服。

顺熙帝拉住她,宠溺地点了点她的额头,嗔怪道:“说好了去接你皇祖母的,一去便不知道回来,倒还让朕亲自派人去接。”

漪宁嘻嘻一笑:“阿宁就知道,岑伯父想知道我和皇祖母住在哪儿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其实我们原也是今儿个便回的,谁想岑伯父居然就派了人去接。”

顺熙帝捋了捋胡须,佯装生气地道:“听你这么说,朕今儿个这事做得还是多此一举了?”

漪宁忙道:“怎么会呢,岑伯父派人来接,阿宁高兴还来不及,给我们省事了呢。岑伯父可是想阿宁了?阿宁可是很想很想很想您的。”

“就属你嘴甜。”顺熙帝这般说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不由得伸手捏了捏她的脸蛋儿,却突然皱皱眉头,“这两年是怎么搞得,越来越瘦,脸上的肉嘟嘟也没了,该多吃些。”

漪宁闻此才不乐意:“瘦了才好呢,阿宁都长这么大了,难道岑伯父想让阿宁成个胖嘟嘟的小肥丫?”

“我觉得挺好嘛,胖了肉呼呼的像个球儿,多好看。”他说着还用手比划成一团球儿的形状。

“……”漪宁翻翻白眼,她才不信岑伯父的话呢。后宫里的妃子们,可没一个是胖子。几年前太子哥哥稍稍吃胖了些,他还逼着人家天天起早贪黑的习武,硬是让人又瘦了下来呢。

那边皇后同太后见了礼,婆媳两个拉着说了几句话,陈贵妃和魏淑妃等人也上前见礼。

皇后转而看向跟顺熙帝说笑的漪宁,温婉笑道:“几个月不见,阿宁瞧着倒是又长高了。”

皇后的夸奖让漪宁很受用,跑过去挽着皇后的胳膊:“岑伯母倒是一点没变,还跟阿宁初入宫时一样美貌动人呢。”

顺熙帝听了看向皇后,笑着道:“瞧瞧这丫头,可真真长了一张巧嘴儿。”

漪宁佯装不解地望着顺熙帝:“怎么就是我的嘴巧了,莫非岑伯父你不这么认为?岑伯母就是跟以前一样好看嘛。”

“……”被这丫头摆了一道,顺熙帝此时还能说什么?他转而望向旁边的皇后,目光随之柔和许多,“自然是跟以前一样美的。”

皇后闻此嗔了顺熙帝一眼,双颊泛着桃红,笑而不语。

看到他们二人关系好,漪宁也觉得开心,继续挽着皇后的胳膊:“岑伯母,阿宁最近在宫外都吃很多的。”

“是吗,怪不得长得快呢。”皇后宠溺地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瞧瞧,再过两年阿宁都要跟岑伯母一般高了。”

太子岑璋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小丫头,在外面玩儿野了吧?”

太子今年已然十三岁,高了漪宁一头不止,且身形周正,模样俊秀,再配着那身墨色绣着金蟒的华丽衣袍,倒显得气质高贵。且因为这些年顺熙帝的栽培,他眉宇之间已经有了身为一国之君的凌然霸道之气。

为了表现出威严和稳重,他平日在宫里是很少笑的,绷着一张脸时宫人们便没有不怕的。不过,如今面对漪宁,倒还是一副温柔大哥哥的模样。

看到岑璋,漪宁笑得更欢快了:“怎么会,阿宁在外面天天都会想太子哥哥的。”

岑璋被她说得心里泛着甜,抬手在她额头上弹了一记:“鬼丫头,也就这张嘴儿会说话了。”

“哎呦!”漪宁伸手捂着被他弹过的额头,嘟着嘴仿若受了委屈一般。

岑璋见此顿时急了:“怎么了,是不是弄疼你了?”他刚刚也没用力啊,这丫头还真是细皮嫩肉的。

这时,漪宁突然脸上表情一变,冲他做了个鬼脸转身就跑,边跑还说笑着:“太子哥哥你好笨啊,每次骗你都能骗到。”

岑璋望着她的身影,无奈摇头,嘴里低喃一句:“还真是长不大的小丫头片子。”

大家说笑几句后纷纷进了大殿,太后自然少不得对许久不见的孙儿孙女们一番慰问,大家也都准备了礼物相赠。

随后便说起了五日后太后寿诞的事,皇后道:“今年母后的寿宴咱们就在承庆殿里举办,承庆殿里的设施都已经装点好了。宫里的歌舞只怕也腻味了,臣妾还命人在宫外寻了戏班子,据说在江南一带很是有名。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晚宴后镜湖边还有荷花灯盏。母后喜欢热闹,今年的宴会便多请些官宦世家的公子姑娘们入宫,孩子们多自然也热热闹闹的。”

听皇后把一切都已布置得井井有条,太后听了自然十分高兴:“哀家就知道,这种事交给你根本就没什么需要哀家自己操心的。瞧瞧,你这都布置好了,到时候哀家出个人什么事都全活了。”

皇后笑道:“母后喜欢便好,臣妾原还怕您不喜欢呢。”

“喜欢,哪有不喜欢的,全天的日程都安排下来,热热闹闹的过一天,这寿宴也算是不错的了。皇后这些日子怕也费了不少心力,回头得让陛下赏你才是。”太后说着看向顺熙帝。

娘都发了话,顺熙帝自然乖乖顺从:“母后说的是,皇后为此事费心,是该好好嘉奖。”

旁边坐着的后妃们望着那和谐的一家子,各怀心思,面上的笑意却是不减。

这日晚膳,大家俱是在太后的宫中热热闹闹的用了。

膳后太后要休息,漪宁也许久不见皇后,便陪着皇后回了椒房殿。

椒房殿内,漪宁的寝殿皇后早已命人打扫干净,房内还燃上了她喜欢的鳄梨香,甜香清雅,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方才在长乐宫里人多,太子没机会跟漪宁说太多的话,如今跟着皇后来了椒房殿,就少不得拉着漪宁问东问西了:“我发现阿宁跟着皇祖母性子都变得有些野了,一出宫便是几个月,怕是都将这皇宫给抛诸脑后了。你快跟太子哥哥说说,外面都有些什么好玩儿的?”

听他问,漪宁也乐得跟他讲着宫外面的事情,一时间兄妹两个说说笑笑的,倒是极为热闹。

皇后在旁边的坐榻上坐着喝茶,看俩人说的高兴,她听得也是心中舒畅,眸中皆是慈爱。只默默在心中盘算:璋儿十三,再过个两三年倒是可以成亲了。只阿宁却还是小了些,这丫头如此年纪还什么都不懂呢。亦不知,俩人的事以后能不能成。

她还在愣神,门口处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朕在外面都能听见这里的热闹,看来倒是来对了时候。”

皇后迎上前,对他行了礼,漪宁和岑璋也忙起身行礼。

顺熙帝拉了皇后过去坐榻前坐下,对着太子和漪宁摆了摆手,语气和善:“都坐吧,阿宁方才在跟你太子哥哥说什么?”

漪宁笑道:“不过是讲些宫外遇到的趣事儿罢了,岑伯父你以前也在宫外待过的,自然不会觉得稀奇。”

听她这么说,顺熙帝顿时哈哈大笑几声:“这倒是,也就是你们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遇到什么事儿都觉得是稀奇的。”

说到这儿,顺熙帝顿了顿,又问:“听闻你皇祖母把自己买的宅子暂借给叫李达的一家子人住了?若非如此,只怕你和你皇祖母要等到寿诞当日才能想到回来吧?”

漪宁先是一愣,旋即便无奈的笑着跑到皇后身边坐下,挽着皇后的胳膊,娇声道:“岑伯母,你瞧瞧,真是什么事都逃不过岑伯父那双火眼金睛,我们在宫外的事他怎么全都知道啊?”

皇后握着她的手,笑的温和:“你岑伯父也是怕你们在外面遇到危险,自然少不得让人保护着。你和你皇祖母一个个的在岑伯父和岑伯母心里都金贵着呢,在宫外可万不能出什么差错。”

漪宁听了心里倒是高兴,岑伯父会派人暗中保护,她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的,只甜甜地笑着脑袋歪倒在了皇后的肩上:“阿宁当然知道岑伯父和岑伯母会担心,所以我和祖母在宫外从来不惹事的。”

“是吗?”顺熙帝白她一眼,“你不惹事,怎么还翻墙去折花?还被人家的狗吓得差点儿丢了朕赐你的玉佩?”

“……岑伯父,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漪宁睁大了眼睛。

顺熙帝沉着脸,很严厉的样子:“自己做那么危险的事情,如今还怪朕知道得多?”

漪宁默默过去扯了扯他龙袍的一角,撒娇道:“岑伯父别生气,我,我这不是没受伤吗?阿宁以后再也不翻墙就是了。”

顺熙帝本就没生她的气,打笑看着长大的,疼她还来不及呢。如今见她乖乖认错,语气随之缓和,话却是严厉的:“知错就好,再有下回,就罚你一年不能出宫。”

一年不出宫?漪宁闻此忙想开口讨价还价一番,对视顺熙帝不容置喙的表情却瞬间蔫儿了,可怜巴巴耷拉着难道:“是,阿宁知道了。”

顺熙帝强忍着笑意看向她:“这可是你说的,要言而有信。”

漪宁嘟着粉嫩的唇,双颊鼓鼓的,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顺熙帝睇她一眼,又想到些事情,神情倒是认真了许多:“那李达一家人品行如何你们可清楚?这么把宅子借给人住,会不会太草率了些?你皇祖母买的宅子是在铜雀街,任谁都知那里是什么样的地方,若被有心之人利用,起了攀附之心只怕日后招惹什么麻烦。”

漪宁楞了一下,随即道:“他们都是寻常百姓,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那倒也难说,还是小心为妙。”顺熙帝沉默须臾这般说道,心中思索,这李家人是否良善,他还是得暗中调查一番才是。

——

铜雀街,姚宅

狄青接了李达一家子人回来时,太后和郡主已然回了宫,只留得玉嬷嬷在等着他。二人一起将李家人给安顿妥当,这才一起回宫向太后复命。

李家人住在这“偌大”的宅子里,心知是遇上了好心的贵人,一个个小心翼翼的,大多数用具都不敢触碰,只用自己出门时随身带着的。

夜里,李达娘子伺候婆婆洗了脚,扶她睡下,又在她床沿坐了会儿,见婆婆一直在咳,李达娘子说道:“闯子哥已经帮咱们联络了好几个有名望的郎中,赶明儿我和达子一家一家的带着阿娘去看,长安城里的大夫医术高明,您的身子定会大好的。”

李大娘拿帕子咳了许久,看着帕子上印下的斑斑血迹,笑着道:“好不好的不重要,你们的心意娘看到了。娘知道,你们夫妻俩不容易,家里还有个元宝要养,就不必去花那冤枉钱了。娘虽说答应了你们来长安,却并不真是为了治病的。”

李达娘子困惑地望着她:“娘不想花钱治病,那您答应我们来长安是为了何事?娘,您是不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李大娘没回答,只是目光无神地望着前方,停顿了好一会儿才道:“原是想见一个人的,可如今他不在了,能来这长安城走一遭,娘这心愿也算是了了。如今倒是觉得,能安心的去……”

“娘,您说什么呢?”李达娘子红着眼眶看着她,又想到她路上说的话,犹豫着问,“娘,您想见得人是谁,萧国公吗?您和他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李大娘没说话,但李达娘子明显感觉她的身子僵硬了一瞬,便又接着猜测:“我听达子说过,娘嫁给爹之前原本也是有家有子的,只是后来遭了变故。您被爹带回村子的那些年一直执着地想找寻失散的儿子,他,他叫什么名儿?”

李大娘泛白的唇翕动几下,到底没发声儿。

婆婆不说话,李达娘子却有旁的猜测,犹豫着问:“娘,那个萧国公……是不是就是您的儿子。”她说话的声音都跟着发颤起来,实在有些难以置信。

那个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当真会是阿娘的亲生儿子吗?

李大娘眼眶含了泪,双唇一颤一颤的,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她翻了个身背过去,话语里似有哽咽:“倒也没什么,时候不早了,你也快去睡吧。”

婆婆的反应太大,李达娘子心中自然有了猜想,却也不好多问,便起了身:“那娘你早些休息,媳妇就先回了。”

见婆婆背对着自己没言语,她只好默默出了卧房,又轻手轻脚关上房门。

——

年纪大了,睡眠也跟着少了,李大娘这一晚竟是无眠。

直到第二日,她的神情都似乎不大好,脸上没什么笑颜,整个人显得愈发憔悴。

吃早饭的时候只有李达娘子陪着她,直到饭吃了大半儿,李大娘才后知后觉想起来问儿媳妇儿:“达子呢,怎么一大早到现在都没见到他的人?”

李达娘子正要回话,却见李达从外面跑着回来了,气喘吁吁的。忙起身去拿了湿帕子给他擦汗,又低声询问:“怎么样,可查出来了?”

昨儿个李达娘子当着婆婆的面问萧国公是不是娘的儿子,当时娘不说话,她就知道八成是了。是以当晚便把这事跟自家男人说了,李达一大早天没亮便出门去,在铜雀街附近寻找了好几条大街小巷,总算是寻到了萧国公府的所在,这才急急忙忙的回来。

李达胡乱擦擦汗,对着媳妇儿点了点头,上前对着目光无神的母亲道:“娘,我找到萧国公府了,离此地并不算太远,我还雇了辆架子车,等吃完饭儿子拉着架子车带你过去。”

李大娘手里的筷子登时掉在了地上,双唇翕动着久久未发一语。

——

宽广的马路之上,李达将架子车停下来,同他的娘子一左一右搀扶着李大娘下了车,三人并排站立,齐齐仰望着眼前大门紧闭着的萧国公府。

李达指了指那牌匾:“娘,你看,这就是萧国公府了。”他并不识字,为了找这府邸也是好一番折腾呢。先是找人问了大概方位,又请了识字的先生写出“萧国公府”四个大字来,自己又拿了纸条满大街的对照寻找。

不过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被他给找到了。

这条街原只住了萧家一户,如今因为无人居住的原因,五年下来门前早已长出杂草,甚至那原本恢弘气派的装盯着金色圆钉的朱门上都结了层层蛛网,门匾上更是落了灰尘,早不复往日模样。

李达望着眼前的景象,一点一点给自己的母亲描绘着萧国公府如今的模样。李大娘认真听着,脑海中浮现出隐隐约约的影子来。

她由儿子儿媳两人搀扶着走上门前的台阶,来到其中一根粗壮高大的柱子前,颤抖着伸手来触摸,蜘蛛网随之攀附在她那结满了厚厚一层茧的手上,她能清晰感受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网子在自己指间纠缠,一颗心突然堵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这里便是萧国公府,她这辈子总算还有机会过来看看。

只可惜,物是人非,她终究还是来晚了。

李大娘突然背靠着柱子一点点滑落在地上,最后索性一屁股坐下去,脑袋倚在柱子上哭泣起来。

她的哭声并不大,牙齿咬着下唇努力隐忍着,却莫名的令人听了心中震撼,不自觉的黯然神伤。

李达和李达娘子夫妻二人这般在旁看着,一时间心上难受,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她。只面面相觑着,心中百感交集。

李大娘不知默默坐在地上哭了多久,最后由李达夫妻二人好一番劝慰,这才搀扶着她回了先前居住的姚宅。

而三人不知的是,他们今日的一言一行,早已由暗卫禀报后,入了顺熙帝的耳。

御书房内

顺熙帝正在龙案前批阅奏折,骤然听到暗卫的禀报,他拿着折子的手微微一滞,抬眸看向那暗卫:“你说李达一家人今日去了萧国公府?”

暗卫回禀着:“正是,但因为国公府大门落了锁,三人并未入内,只那位李大娘靠坐在擎天柱上哭了许久,似乎很伤心的模样。”

“还哭得很伤心……”顺熙帝喃喃自语着,将手中折子放下,默了须臾挥退了暗卫,自己却陷入沉思。

那李家人原本入长安是为了给母亲看病的,如今好容易来了皇城,不先想着找郎中诊治病情,却贸然跑到景旗家门前哭又是何道理?

而这个所谓的李大娘,又会是谁?

顺熙帝和萧景旗一同长大,自认景旗熟稔的人他没有不认识的,可这位李大娘……他怎么就全然没有印象呢?

那老妇人究竟是怎样的身份,才会在景旗家门前哭得那样伤心呢?她哭得究竟是景旗,还是他的妻子宁姝?

还记得当初在清平县里自己的母亲被恶霸纠缠,父亲和萧叔父双双遇害,母亲和萧叔母带着他和景旗逃离县城,却遭到恶霸带着手持弯刀的衙役对他们穷追猛赶,最后萧叔母为了他们能安全逃离,以身阻挡,被人在腹部捅了几刀,最后倒在了地上。

当初情况紧急,他们甚至来不及上前去看看萧叔母是否还活着,只得拼命地向前奔逃。

等后来一切都安定下来,他和景旗亲自过去寻找时,却是因为时隔太久,一丝痕迹都未曾再留下。

这么些年了,一直没有萧叔母的下落,大家也都默认她已不再人世。可今日骤然听到妇人在景旗家门前哭得伤心,却让顺熙帝不由得再次回想起来。

莫非,当年的萧叔母……真的没死?

因着心里存了心事,以至于顺熙帝夜里还有些辗转难眠。

皇后从妆奁前起身过来时,却见他只着了间玄色中衣平躺在榻上,双手交叠置于脑后,目光复杂,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她在床沿坐下,柔声问他:“陛下怎么了?莫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大事?”

顺熙帝叹了口气,抓住了皇后皓白柔软的手:“还是住在母后宫外那处宅子的李家人。”

皇后隐约觉得只怕他已经暗地里找人监视了,如今又听他这般说,便问:“可是他们做了什么恶事?”

“倒也不是。”顺熙帝说着往里面挪了挪,又拍拍自己旁边的空位。

皇后颔首,也过去平躺下来,但听他在耳畔道:“他们今天不知为何去了萧国公府,暗卫说李达那个重病的娘靠着柱子哭得很伤心。”

他默了片刻,抬手环上皇后的腰肢,贴近她几分,轻声道:“皇后,朕怀疑阿宁的祖母还活在这世上。”

皇后神情微变,眸中闪过一抹诧异。阿宁的祖母……她记得自打她嫁给陛下便未曾见过此人,只听说是早些年被人给害了。既然是被害了,真的还可能活着吗?

顺熙帝自顾自地继续道:“当初萧叔母为了让母后带着朕和景旗逃脱恶霸的追赶,腹部被捅了一刀,当时血流的到处都是,她却还拼命的抱着那恶霸的大腿,大喊着让母后带着我们兄弟俩快走。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死去,我和母后只能噙着泪拖着哭喊的景旗离开。远远的看见那恶霸又拿刀在萧叔母身上捅了几下,最后人就倒在了地上。”

说到这儿,他停顿片刻:“这个画面曾经是景旗的噩梦,无数个夜晚被梦魇折磨的无法安眠,大汗淋漓地从床上坐起来,嘴里大喊着阿娘。后来朕和景旗习得一身武艺,做得第一件事便是去松原县将那恶霸千刀万剐,又将其抛入河里喂了鱼。

其实景旗一直不愿相信萧叔母已经不在人世,早些年还曾四处打探她的下落,可多年下来却杳无音讯。最后不得不放弃,也信了其母不在人世的说法。”

皇后沉默须臾,思索着道:“今年是顺熙十四年,陛下和萧国公的名讳纵然不一定都知道,但你们一起打天下的事迹却是广为流传,若当真是萧叔母,她怎么会十四年都不曾到长安来寻?”

顺熙帝喟叹一声:“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想不通透,或许,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吧。景旗自幼便与朕一起长大,他认识的人朕都认识,那李达的母亲既然在国公府门前哭得那般伤心,若非萧叔母,朕实在想不到还会有谁。”

皇后想了想道:“陛下若是怀疑,不如臣妾明日出宫一趟,跟那李达的母亲见上一面,可好?”

顺熙帝刚想说好,却又想到一个问题,摇摇头;“萧叔母的事早在你我成亲之前,你与她未曾谋面,去了也认不出来,反而白跑一趟。或许,得朕亲自去看看才好。”

皇后闻此忙道:“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出宫?若那人当真是萧叔母也便罢了,可若是另有图谋呢?”

顺熙帝看着她:“若真如你所担心的,那就更不能让你置身险地了。”

皇后无奈笑笑:“陛下还有朝务要忙,岂能随意出宫?臣妾虽然未曾见过萧叔母,可与她言谈之间至少也能约莫瞧出此人心性,实在不成,臣妾带她入宫给陛下辨认便是。”说完又怕他不允,便又加了句,“臣妾许久未曾出宫,也实在想出去走走,陛下不如全了臣妾的心愿?”

顺熙帝思索着点头:“如此也好,那朕派几个暗卫保护你的安全。”

“谢陛下。”皇后笑说着倚在他的怀里,知道他担心,便又低声道了句,“臣妾会小心谨慎的。”

“嗯,你做事朕放心。”他这般说着,突然一个翻身覆上来堵了她的樱唇,一只手开始不安分的去解她的裙衫。

“陛下,”皇后抓住他的手,脸上晕染着霞色,“银嬷嬷去端安神羹了,只怕一会儿要进来,现在不妥……”

顺熙帝却不管这些,只啃咬着她的耳垂,低声道:“你精心为母后准备寿宴,朕可是当着母后的面儿说要赏你的,岂能失言?嗯?”他说着,舌尖顶了顶她已经泛了红的耳垂,辗转去吻她的颈,摸索着一路向下……

外面的金嬷嬷见里面没了动静,原本是要进去将方才洗漱的用具取出来的,谁知一入内殿便隔着屏风隐约瞧见有衣物从风榻上被抛了下来,隐约还伴随着浅浅莺啼。

她双颊一红,到底没敢再往里进,又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

出门时撞见端了安神羹的银嬷嬷,她顶着发烫的脸冲她摆摆手:“端回去吧,这会子不需要这个。”

不需要?银嬷嬷诧异了一瞬,但又见金嬷嬷一张脸红成那样,一时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噗嗤笑出声来:“我瞧你这样子,方才莫不是进去了?”

金嬷嬷嗔她一眼,羞得没说话。

——

翌日,傍晚时分,夕阳仿若浸入了橘色的大染缸,周遭红彤彤的,连天上的云儿都被其沾染了一抹霞色。

漪宁从晋江阁里出来时和穆沅、邵稀三人说说笑笑走着,却听到背后有人喊她:“萧漪宁!”

在这皇宫里会以这般蛮横不屑的语气唤她全名的,除了三公主岑锦玉之外再无旁人。

漪宁闻声回头去看,果真见岑锦玉提着裙摆出来,身后还跟了两个伴读。

岑锦玉年长漪宁一岁,但漪宁个头偏高,两人现如今倒是不相上下。她今日穿了件玫瑰红的广袖宫装襦裙,上面的图案华丽锦绣,头上插着的孔雀簪更是煜煜生辉,为本就生得姿容极好的她更添几分明媚和艳丽,张扬的很,又显得十分有活力。

“三公主有何指教?”漪宁依着规矩向她先行了礼。岑锦玉是公主,以前年幼不懂事也便罢了,这些年她每每看见她都会先行礼问安。不为别的,只希望让岑锦玉挑不出她的错处来,两人也好相安无事。毕竟,岑锦玉如今在这宫里最大的乐趣便是寻她麻烦,她却是懒得与她牵扯太多的。

岑锦玉不屑地撇撇嘴:“我只当你不回来了呢,眼瞧着皇祖母的寿诞过两日便要到了,你们居然这么晚了才回宫。肯定是你自己想在宫外野,这才拉着皇祖母不肯回来的!”

岑锦玉说这些话时其实心里是有些酸的,前两年皇祖母出宫时不仅带着萧漪宁,还会带着她的。可是外面的生活根本就没有宫里那么好,出宫不能带多少人伺候,有时候下人忙不过来,皇祖母还要让她们亲力亲为,她可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怎么能做下人们才做的事呢?便因为此事跟皇祖母闹了两次。

自此往后,皇祖母出宫便不喜欢带着她了,只带萧漪宁一个。

岑锦玉很不喜欢萧漪宁,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心机了。皇祖母现在不愿意带自己出宫,根本就是她害得嘛。出了宫有时候要自己打水洗漱,甚至还得铺床叠被,更甚者,兴许还要徒步走很久的路。明明都是宫里面娇生惯养长大的,这么辛苦任谁都不能忍受,萧漪宁为什么就一副很乐意的样子?

她肯定是装出来的,故意装给皇祖母看的!

这下好了,萧漪宁成了皇祖母眼里的乖乖女,而自己却被皇祖母嫌弃为娇气。她可是堂堂公主,娇气一点为什么不可以?母妃还常常说呢,她就自己这么一个女儿,一定得一辈子都娇贵着。

她越想越看萧漪宁不顺眼,以至于对她也没什么好脸色。

可偏偏现如今皇祖母疼她,父皇疼她,皇后疼她,就连她素来清高孤傲的二姐姐都偏帮着她,以至于想欺负她出气都不成,真是气死人了!、

岑锦玉这般想着,心里实在有些不痛快。

漪宁自然知道她对自己的不喜,淡淡望着她:“皇祖母何时回宫又岂是我能做得了主的?如你所言,皇祖母当日出宫也是我撺掇的不成?三公主也是念过书的人,毫无根据的妄加揣测旁人,只怕有损公主的身份。”

“你做不得主那便不是你的错了?”岑锦玉被她噎了一下,面上不免有些红润,下意识顶回去,“父皇派你出宫是为了迎回皇祖母,你既然没有早早把皇祖母接回来,那便是你的失职。”

“所以公主是要越过陛下来教训我吗?”漪宁不动声色地望着她,眸中却含了几分凌厉,倒让岑锦玉顿时没了底气。

萧漪宁你方才那话她听明白了,父皇都不追究了,她如今公然向萧漪宁问罪,分明便是不把父皇放在眼里。她这是借着父皇的名头反过来朝自己问罪来了!

岑锦玉说不过她,气得跺了跺脚,什么话也没说,兀自转身走了。

她身后的两位伴读见此忙小跑着去追赶。

漪宁转身欲走,却在瞥眼间看到了晋江阁门口驻足望着这边的二公主。

岑锦瑶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目光正落在漪宁所在的方向,面无表情。

十一岁的岑锦瑶已经出落得分外蹁跹秀美,一袭金橘色绣着四合如意纹的蜀绣宫装襦裙,腰部掐的紧致,展露出极好的腰身。双肩处搭着米白色藤纹披帛,很是端庄大气。一对儿白色的珍珠耳珰映衬出她姣好的面容,那张脸承继了陈贵妃的天姿国色,琼花之姿,仿若秋水伊人。但因为她素来不爱笑,神情中总透着几分凛然,又似冰天雪地里贸然开出的一朵傲骨红梅。

漪宁愣了一会儿,走上前去,笑着唤了句:“二姐姐!”

岑锦瑶看着漪宁,面上的表情倒是没多少变化:“你这张嘴倒是变得厉害了。”

知道她在指方才的事,漪宁笑望向她:“不敢在二姐姐跟前班门弄斧。”

岑锦瑶神情微怔,唇角几不可见地扬了些许,很快又拉下脸来,默不作声地走了。

前几年因着她们几个都长大了,皇后便说依照惯例要给两位公主和漪宁各选两个伴读。不过二公主却推辞了,说嫌麻烦,以至于现今仍是独来独往。

望着她的背影,漪宁突然有些出神。二姐姐再过两年就能议嫁了,却不知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够配得上在她心中最为高贵出尘的二姐姐。

念头不过一闪而逝,眼见二公主离开,漪宁也和穆妧、邵稀二人向着御花园走。

漪宁默默低头走着,犹豫着突然对邵稀道:“我回宫的匆忙,也没来得及向邵哥哥辞别,现在想来实在失礼,你若回了家,记得帮我向你二哥致歉才是。”

邵稀正兀自吃着荷包里的点心,听到这话满口应下来:“这个简单,郡主放心吧,我一定把话带到。不过,我二哥平日里对什么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想他其实应该是不会介意的。”

知道邵稀是想安慰自己的,可不知怎的,当漪宁听到邵恪之可能不会在意自己不辞而别之时,心里却莫名觉得有些不大舒服。却也笑了笑:“倒也是,邵哥哥挺忙的嘛。”

“对了,郡主不是也爱吃这琼花软糖糕吗?”邵稀说着把荷包递过去。穆妧不怎么爱吃甜,她索性便没让她。

漪宁接过来,诧异地抬头;“你怎么带了这么多?”

“说来也怪呢,今儿个我二哥不知怎的,突然把我叫去了阅朗轩吃点心,我说今日要入宫,他还让人在我的荷包里塞了这许多点心。郡主不知道,平日里二哥很抠的,总不让我多吃,说对牙口不好。今儿个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破天荒的给我这么多,还让我带进宫里来吃。”邵稀一边答着,一边继续埋头吃点心。

漪宁静静听着,望了眼手里捻起的一块点心,忽然间似乎想明白了什么,眸中神色微微发亮,唇角一勾,双颊有梨涡浅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