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掺沙的粮(1 / 1)

加入书签

“这个秘密就是赈灾粮成分的秘密。”李言蹊笑了声,伸手指向粥棚一侧码得整整齐齐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清秀小厮从梅婧怡身后探出头来,不屑的撇了撇嘴,“赈灾粮也是粮食,还能开出花来?能有什么秘密?”话刚说完,梅婧怡羞恼的拍了小厮的头一下,怒目横视,小厮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话。

李言蹊没有和她一般见识,带着众人向粥棚方向走去。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早就看见了他们一行五人,看到李言蹊带头走了过来,急忙迎了上去,拱手道:“公......”

李言蹊急忙打断管事的话,一边用眼色行事,一边作揖说道:“管事你好,叫我不言就行。”

管事愣了愣,但转而就明白了自家公子并没有以真面目示人,于是也就很是配合的说道:“不言贤弟别来无恙,来我这里所为何事。”

“我就是带几个朋友来看看,并没有什么要紧事,管事你忙别的去吧,这里不用你招呼。”李言蹊客气的说道。

那位管事很识趣的点头应着,但也并没有离开,陪在李言蹊身边不再说话。

这时梅婧怡注意到在赈灾粮旁边守卫着的竟是几个老人,而且都身有残疾,有的瞎了一只眼睛,有的断了一条臂膀,她忍不住问道:“李家不是家财万贯吗?这李言蹊公子难道就雇不起几个守卫?竟然让残疾的老人来守卫粮仓。”

她的护卫,那位魁梧的保镖在她身侧轻声说道:“公子,这几个老人,不简单,别看残疾,但精气神饱满,眼睛中精光流露。”

李言蹊则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才说道:“青台兄,你知道让建州女真闻风丧胆的辽东铁骑吗?”

“略有耳闻。”梅婧怡并不是只知晓女红和女诫的寻常女子,政史她都有涉猎,辽东铁骑的威名不仅在辽东,在京城也如雷贯耳,梅婧怡当然知道。

“这些老人就是当年初创辽东铁骑时和李成梁老爷子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什么老爷子,是老东西,李言蹊腹诽着。

“他们伤残之后也就退出军队,但老爷子顾念战友情谊,就将他们收在府中养老,这些个老人闲不住啊,于是这次就跟着李如松将军来到山西,这看守赈灾粮的任务,是他们主动提出的,李公子也就给这些老人找点事做了”李言蹊解释道。

“你别看这些老人残疾,就你旁边那花拳绣腿的护卫,这些老人,一招瞬杀。”李言蹊瞅了一眼梅婧怡身边的那个护卫,开启了嘲讽模式。

那护卫不忿的正准备上前理论,突然感觉有人在看他,他抬眼望去,那位独眼的老人坐在一麻袋粮食上看了他一眼,就这一瞬间,他如坠冰窖,就好像是一头独狼盯上了自己,不由得相信了李言蹊的话,缩了缩脑袋没有反驳。

李言蹊一个人上前去,对着那几位老人鞠躬,“爷爷们好。”

一个独臂的老人用昏花的眼睛抬起来看了李言蹊一眼,咧嘴笑了:“是狗蛋啊,不好好在家读书,又跑出来玩了?小心你爷爷打你屁股。”

李言蹊脸都黑了,用眼睛余光瞟到了肆无忌惮大笑的新宁王朱鼐钧,捂嘴偷笑的梅婧怡和她的婢女小厮,他赶忙压低声音对几位老人说:“几位爷爷,给我点面子吧,我带了朋友们来了,你们再这样,我都抬不起头来做人了。”

那位老人看了看李言蹊身后的人,了然的点了点头,怀抱腰刀倚在麻袋堆上闭目养神起来。

李言蹊拎过一袋粮食,解开封口,摊开口袋,对着众人说道:“你们看。”

梅婧怡等人凑上前来,只见那麻袋中除了脱好壳的粟黍之外,还有很多的麦壳、稻壳、糠,以及沙子掺在里面。

梅婧怡勃然大怒:“李言蹊这厮真是不当人子!要赈灾就赈灾,要不就别干,偏偏在赈灾粮中掺糠掺沙子,假惺惺!”这一幕,让她这一天来对自己那素未谋面的未婚夫的所有好印象都瞬间荡然无存。

跟在李言蹊身后的那位管事全程都没有说话,但此刻再也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大声道:“这位公子说话真是欠妥,不分青红皂白污蔑我家公子。”

“污蔑?还用得着污蔑?大家的眼睛可都是雪亮的,这麻袋里的东西还能有了假?这粮食里掺了大量的糠、麦壳和沙子,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梅婧怡似乎失去了说话的欲望,她身边的小厮开口说道。

“掺了糠和沙子是不假,但那是公子别有意。”管事假装不经意的看向李言蹊,看到他点了点头,于是放心的说道。

梅婧怡下场了,“让灾民吃掺了沙子,竟然还别有深意,那我真要好好听听管事大人的高见了。”

“公子有所不知,这自古以来,强盗土匪劫赈灾粮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更多的是那些无良的商人恶意收购赈灾粮,然后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让受灾地区灾上加灾,还有一些情况,那就是并没有受灾的人想占小便宜,专门装作灾民,骗领救济粮和施粥。”那位管事侃侃而谈。

“现在公子让我等在赈灾粮中掺入两成糠皮,一成沙石,这样,就有效的杜绝了那些恶意收购的商人,也能有效防止那些没受灾但想占便宜的人去领稀粥,毕竟粥中掺杂了难以下咽的糠和沙石,那些人也就不愿意再来骗粮吃了。”

梅婧怡恍然大悟,明白了李言蹊此举的深意,不禁脸涨得通红,但她还是问道:“粥中加了糠和沙子,那些灾民能咽的下去?”

李言蹊像看傻子似的看了梅婧怡一眼,说道:“灾民们有口吃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会在乎口感?要知道大灾之年,受灾的地区那是寸草不生啊,灾民们吃草根,吃树皮,甚至吃观音土,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的典故在历代的史书上都有记载,梅婧怡自然不会陌生,但观音土是什么东西,她闻所未闻,“观音土是什么东西?土也能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