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云中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杨震的思维与眼光,抗日之我为战神,风雪云中路,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然,对于江北极力推荐的欧洲的学校,杨震也多少给了些面子,选择了莫斯科财经学院和莫斯科农学院各培养十名学生,莫斯科航空学院培养四十名学生,至于江北推荐的列宁格勒工学院、基辅大学等位于未來苏德主战场上那些著名学院,杨震一个都沒有选择,

不仅留学的学校是杨震亲自选定的,就是所学各专业也都是杨震亲自选择的,对于对方推荐的马列研究,语言、文学、音乐与艺术之类的的专业,甚至连法律专业都被他大笔一挥全部勾销,

用杨震的话來说,我们在形势还沒有得到缓解,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的情况之下,学什么俄罗斯文学、什么戏曲、音乐一类的玩意,和马列主义思想,那不是浪费吗,要研究行,别在我这里,爱上那去学就去那学,

他为这些留学生选择的全部都是除了少数农业和医学之外,全部都是冶金、化学、机械制造、采矿、动力、航空、财经,甚至根据地内还用不上的造船与铁路专业课程,而且还特地选拔了二十名最优秀的留学生去莫斯科大学学习物理系学习,选择学习在苏联也是刚刚建立,还属于冷门课程的原子物理专业,

不仅亲手为这些留学生选定了学校以及专业,还在原定的一百二十名人选上,杨震大笔一挥在原有人数上增加了一倍还多,将原定的一百二十人直接改为三百人,并表态如果江北不愿意为这多出來的一百八十人提供奖学金,其在江北期间所有的费用都可以由军区支付,

而且在当年年底第一批留学生完成俄语培训起程后,杨震还表示今后每年选拔的留学生数目都要翻上一番,这笔费用如果江北不愿意承担,则可以全部由中国党,也就是东北局自己负责,

在一年后,杨震又以新解放地区的师资力量,以及中央从关内动员赶赴东北的各级教师和毕业学生为基础,成立了根据地第一所综合类的理工大学,这所杨震一力坚持成立的佳木斯理工大学与杨震坚持划拨军区,改为吉东军区军事医学院的原伪满佳木斯医学院,一同为新中国建立后提供了大批的急需的专业人才,

无论条件在困难,财政压力再大,东北局在杨震的坚持之下,每年都按照计划选派留学生去江北留学,而且数量一年比一年大,甚至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江北全面中断了为这些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的情况之下,东北局依旧从所剩不多的财政结余中拿出了百分之八十的资金,坚持选派留学生,

不仅如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江北物资匮乏已经无力再继续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大环境之下,为了获取江北同意继续接手留学生,东北局甚至还同意每年为江北提供三万吨肉食产品、三十万吨的粮食、三十万吨优质工业用煤作为补偿,

正是杨震的一力坚持与极力争取,,让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已经有撤回留学生打算的总指挥与李延禄最终同意了这个几乎已经是东北局能承受极限的物资换留学生的计划,为了教育发展,用杨震的话來说,就是别说当了裤子,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咬牙坚持供下去,

如果不是发展迅速的生产建设兵团每年生产的粮食中除了供应自身所需外,还能有相当一部分的结余,这个交换计划中的三十万吨小麦别说当了裤子,就是真的砸锅卖铁也不出來,即便是这样,这三十万吨小麦,三万吨畜类产品也几乎占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细粮年平均产量的七成,肉食产量,尤其是牛肉的产量的一半还多,

尽管为了培养这些高等人才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东北局与东北工委可谓是倾家荡产了,但这些从三江地区走出的学子后來做出的巨大贡献相比,至少在杨震看來,这些代价也算值得了,

在建国后最初的几年,为了培养建设新中国急需的各种专门人才设立的各种专业理工科院校之中,从佳木斯理工大学走出的学生占据了教师群的相当大比例,在一些偏冷,建国后又急需的采矿、冶金、造船等专业之中,甚至占到了一半还多,

建国后,领袖和开国总理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扬东北局高瞻远瞩,在财政紧张,战事匆忙的情况之下依然选择大批学生留苏学习,这种目光长远的举动,为新中国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杨震现在沒有想到的,他只知道的是,在今后的岁月之中,在整个根据地内,教育支出是仅次于军费、军工之外的第三大财政支出,

而在军队能依靠缴获、沒收解放区的日伪资产以及秘密走私活动,解决自身大部分所需资金,军工投入主要是吉东军区在搞的情况之下,教育支出实际已经是最大支出项目,

即便在几年后,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以及部分美援的抵达,东北局的经济情况日益好转,但教育经费却始终占据整个经费开销的百分之三十还要多,

而在太平洋全面爆发后,美国提供的每年一亿美金的援助,除了军费,以及投入到军工产业上的之外,结余的两千多万美金中除了贴补中央部分之外,剩余资金的一半也全部投入到了教育之中,

从选拔第一批留苏学生,到四九年建国,将留学事宜转交给新中国教育部,这整整十年的时间,花费了天文数字的经费,换來了数万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专科人才,其中留苏归來的数量高达两万余人,这些人才构筑起來起了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的基础,

不仅如此,在杨震大力推动之下,三江地区不仅成为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全国第一个彻底消除文盲的地区,平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平均人口之中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地区,

直到几十年后,三江地区的老人一提起杨震还感慨的竖起大拇指,感慨的道:“咱们这里能出了这么多的大学生,从老到少沒有不识字的,还多亏了当年的杨司令,要是沒有他,咱们这里的教育基础也不可能打的这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