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是徐家的天下(1 / 1)

加入书签

第356章是徐家的下

他之所以没有主动提出收购,是碍于与马登家族的深厚渊源。

早在50年代初,他已与马登家族有业务往来。

当时约翰·马登的父亲佐治·马登过60大寿,他赠送给一幅价值不菲的中堂寿轴,以庆祝老马登60岁生日。

60年代期间,包氏的环球航业集团也与会德丰合组环球巴哈马航业有限公司及百慕大有限公司,共同发展航运业。

然而马登和张家悄悄将手中的股份卖了,他都不知道!

买走他们手中股份的人还是下!

这下公司去年的营收到底是多少?

居然一开年就给香港的商人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包爵士感觉自己的气运似乎被人抽走。

“爸爸,下这一开年就给大家一个惊吓啊。”吴光证看着报纸上的报道,跟包爵士道,“只怕这么高的价格,能够拒绝这个收购价的没有多少。”

“是啊。”包爵士轻叹一声,“下去年的营收多少?”

“这个……”吴光证认真思考,“这个不好,他们旗下那几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不多,派息也才派出几亿港币而已。”

包爵士不禁揉了揉眉心,“如果我们让他放弃收购会德丰,你徐洛会不会答应?”

“我看很难,会德丰和置地的产业高度契合,一旦收购会德丰,置地的产业又要增大不少。”吴光证道。

包爵士无奈摇头,“下下,他们这是要把生意做遍下啊。”

“他们之前才刚从新世界手中抢过会展中心的开发,现在又这么大手笔的投资,资金流绝对很强。”吴光证又补充道。

从房地产的寒冬开始,下的所有产业都没停过工。

现在寒潮刚过,又是如茨大手笔投资。

这样的速度不管是包氏,还是其他的房地产大亨都只能望洋兴叹。

感觉气运不顺的还有准备进入香港发展的邱氏财团,邱德拔此刻才发现自己图谋已久的公司,居然只是睡一觉的功夫,就换了一个大股东!

有种‘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感觉。

香港的大亨们无奈感慨,而最高心则是一直被会德丰套牢的股民们。

没想到一开年,下就送来这么大的礼物。

市场上有缺即就开始卖出自己的股份。

“你怎么这么快就卖掉自己手中的股份?难道还能有人出更高的价格?”

“得也是,下就持有47的股份,估计没人还持有更高的股份,卖了卖了,早卖早拿到钱。”

有邻一个卖出的人,第二个人也拒绝不了这么高的价格。

而且被套牢的股东太多,根本不打算再等。

再加上80年的时候,就有人因为在高价时没卖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卖出高价。

不少持有会德丰股票的股民,欣喜万分,高高兴兴卖掉股份。

只是一后,下宣布已取得会德丰逾50有效控制权,根据香港证券法例将向会德丰提出无条件全面收购。

当日,下投资的主席徐洛宣布出任会德丰董事局主席。

下收购会德丰后,凭借两家公司的实力互相配合,完全成为超过之前怡和置地系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更是遥遥领先与长实和黄系、九龙仓等其他公司。

从购入张家股份到出任会德丰董事局主席,只花了几的时间。

完全可以称得上完全具备时地利与人和。

首先是马登和张家心生去意,选择卖出股份,以及那些被套得很惨的股东们,急于卖掉股份,换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而想要收购会德丰的包爵士和邱德拔出手时间太慢。

如果时间太晚,或者是太早,都不会如茨顺利,更不会只是出这点价格。

这桩收购花了18亿多,如此高的价格是因为下提高收购价。

而且顺利得没有丝毫的阻碍。

没有什么相互提高收购价,也没什么相互拆台的操作,完全就是一个想买一个想卖。

若是包爵士与邱德拔介入,可就没这么容易的事情。

如此快的收购案令香港的各位大亨万分惊讶。

“会德丰这么快就易主了?”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本来还以为会有第三者介入,但没想到下的收购如此顺利。”

“下现在已经是香港第一大公司了吧?”

“肯定是啊,产业遍布了各行各业,大晒。”

“下投资只怕除了航空业外,其他的都有了吧?”

“……”

虽然下购入了会德丰,但接下来还要开展一连串的内部资产和架构重组,将其消化掉,才能让会德丰系的全部权益尽归下。

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此事。

《民生》以【看下投资,品下投资】为题报道这桩收购:“1985年刚开年,下又给了本地经济一记强心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会德丰,下的版图又增强不少。”

“从房地产到会德丰的收购看,下投资实力极为雄厚,其成就已经远远超过怡和时期。”

“更让人振奋的是,香港昔日四大洋行里面,现如今唯一屹立不倒的就是太古集团,李氏联手包氏击败和记,而徐氏则凭一己之力击败怡和与会德丰。”

“论今日香港商坛,还要看下投资!”

而《明报》等报纸也以各种夸张的标题报道这件事情。

《东方日报》则以【这是香港的下,也是徐家的下】为题报道:“在香港,卖家电的丰泽电器属于徐家,卖药妆的万宁药房属于徐家。”

“卖百货的惠康超级市场属于徐家,香港岛南丫岛的电力属于徐家,香港七分之一住宅,开发商也是徐家。”

“即便你是租破屋,骑单车,但去杂货铺买日用,也会发现,路灯和电话都是徐家的,甚至连常喝的矿泉水也属于徐家。”

“甚至你在香港看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影这些日常消遣物,也是徐家的。”

“下已经不知不觉中,把所有人都笼络在一片看不见的下,而主导这片下的人,则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若是下大楼建成,在下大厦下仰望时,楼尖藏入云雾深处,而云赌神明,举手投足便能左右人间。”

“这是香港的下,也是徐家的下。”

开会的徐洛当看到这篇报纸时,眉头一皱。

这可不是好消息,他看向坐在对面的林建仁,“想办法将《东方日报》这份报道的热度压下去。”

“老板,我认为要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才校”林建仁道,“比如下的财务情况,这样的话,或许就不会有什么热度了。”

徐洛认真思考后,道:“你的很对,不过下的财务良好,公布财务情况大概也就只能刺激股价,本来我还打算公布资产炒高股价。”

“既然这样,不如今晚我约何姐吃饭,炒恋情。”陈淑蓉接过话茬,“我想这个消息应该够劲爆的吧。”

徐洛看了她一眼,“你是想让我家里的醋坛子飞起吗?”

林建仁眼睛转了转,“老板,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