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心肺复苏术跟中医没半毛钱关系?(1 / 1)

加入书签

中午,江俊回到寝室。

他回来的比较晚,主要是那苏卓太缠人了,一时间脱不开身,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时候,上午还有课的周明轩三人此刻已经回到寝室了。

周明轩正坐在书桌前复习,见有人推门而入,回头一看见是江俊,不由好奇:“老江,你怎么才回来,上午第一轮中药知识与技能应该早就结束了才对啊!”

“有点事。”

江俊随口应了一句,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周明轩没有追问,而是道:“对了,第一轮怎么样?难不难?”

“老周,你这都是问的废话,第一轮虽然是筛选参赛学生的,但以老江的能力,过第一轮还能有什么问题不成?”一旁,周明轩话才问出口,林旭就没好气的道。

周明轩朝他翻着白眼:“就显得你能,我难道就不知道?”

“那你还问。”

两人吵归吵,转眼林旭就看向了江俊。

“过了。”

“我就知道只要运气不差你肯定能过。”

陈旭好似想到了什么,问道:“对了,你在现场,我听说咱们班上的陈起阳运气很差,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刚回寝室就听大家传的沸沸扬扬的,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老江你知道的吧?跟我们说说?”

陈起阳被淘汰了?

江俊一阵错愕。

陈起阳的能力他是知道的,照理来说,第一轮就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当然,运气差到极点,遇到的大多都是不常见的药材,被淘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这陈起阳的运气也是够差的。”江俊心中想道。

“这次竞赛出现不常见药材的概率还是蛮大的,研究生组都有好几十人被淘汰了。”江俊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林旭将手里的书放下,微微有些诧异:“还真有运气差的人被淘汰?”

只是刚问到这话,林旭突然间反应过来,“不是,你怎么知道研究生组有好几十人被淘汰了?”

江俊本想说自己报的研究生组,可转念一想,自己就算是说了,林旭三人怕是也不会信,到时候自己还得又一顿解释,索性没有提这茬,“路上碰到一个研究生学长,听他说的,说起来,研究生组才叫真的狠,总共也就百来号人,直接淘汰了四分之一。”

“研究生组这么难?”

四分之一,这相当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淘汰。

这个淘汰率,已经高的有些恐怖了。

这可都是研究生,就算是研一,那也接触中医起码有五年时间了。

而且,研究生组,敢报名的,那都是对自己实力和能力有些自信的,不像本科组这边,有不少大一大二的学生报名打个酱油。

可即便如此,还是被淘汰了四分之一。

“倒也不是难,只是第一轮出现不常见药材的概率比本科组更高,相对来说,淘汰率自然不低。”

闻言,林旭沉吟一声道:“我在学校论坛上看过前面两次竞赛,无论是本科组还是研究生组,第一轮淘汰率都不算太高,像研究生组这次一下子淘汰了四分之一的情况,在以往两次竞赛中可都不曾出现过。”

“今年不同。”

江俊拉了一把椅子坐下:“今年要举行第三届全国高校中医综合技能竞赛,学校这边有意增加难度,也是为了挑选出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大赛。”

“这倒也是。”

林旭点点头,话锋一转:“不过这淘汰率也高的有些吓人,陈起阳那家伙能力可不弱,虽然他主攻的针灸,但识药这块应该不会太差的,没想到还是被淘汰了,本科组这边,可能淘汰率比研究生组还高。”





江俊不置可否。

本科组这次起码四百多人报名参赛,以往两次可没这么多人,这就意味着,这一次报名的大一大二的学生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淘汰率自然而然会上来。

这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甚至于,江俊都怀疑,这次本科组淘汰率可能会解决百分之五十,一半一半。

寝室里安静了一会,林旭好像想到了什么,“下午第二轮好像是急救技能的考察,我听说好像考察内容是对模拟人进行单人心肺复苏术,老江,这個你有没有学过?”

“心肺复苏术?”

周明轩闻言抬头看向林旭:“中医综合技能竞赛还考察这个?这跟中医有毛线关系啊!”

江俊一听就知道周明轩对中医接触不多,顿时没好气的看着他:“你不会以为心肺复苏术是现代医学创造的吧?”

提到心肺复苏术,大家都会想到是现代临床医学危重症急救中的常用措施,为现代西医所创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人几千年前就已使用这种急救术。

当然,这个到不能怪周明轩。

换其他对中医了解不多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都会有这种想法,认为心肺复苏术跟中医没半毛钱关系。

周明轩闻言,也是一愣,不敢确信的道:“难不成……是中医?”

“中医能够传承数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你想过没有?”

江俊看了他一眼,道:“我国历代医书典籍均对心肺复苏术有记载和论述,我们最近开始学的《金匮要略》里就有专门论述……”

“救自缢死……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

“这才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急救的详细文字记载,其书录时间早于西方医学一千多年,而且对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诞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不止如此,除了心肺复苏,古代还有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也有?”周明轩眼睛都瞪大了。

别说周明轩了,此刻就连林旭和刘洋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江俊:“早在北周《集验方》中即有对人工呼吸的记载:“将患者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人即噫噫,勿复吹也。”

“竹筒?”

“就算是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法,同样不是现代医学创造出来的,而是早在元代以前就有。”

江俊没好气道:“据《中藏经》记载:“缢死方,先令人抱起解绳,不得用刀断,扶于通风处,高首卧,取葱根末,吹人两鼻,更令亲人吹气入口,喉喷出涎,即以矾石末取丁香煎汤调一钱匕灌之。”

“《中藏经》你们可能没听说过,有人说是华佗著,经考证,应该是由六朝人撰,为公元36世纪时的医学著作,有疑惑的地方伱们自己上网查。”

“至唐代以后,人工呼吸技术得到了加强,其应用时间也早于西方约一千多年,且主要实施技术也有所提高,并详细记载于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砻砻转,或是通气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