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在内部,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键盘战斗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51章敌人在内部 朱高炽沉吟,周世丰视线落在册子上,等待王爷的主意,显得很有耐心。 车厢窗口外,远处一片片白云悄然离开。 人们声的交谈。 终于。 朱高炽轻敲了下桌子,但是并没有武断的做出决定。 垄断生产,或者促进民间生产,关乎社会资源分配,看起来是件事,其实意义巨大。 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顺应”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与扩大,“发现”了如何批量生产日益繁多的消费品。 如从各种纺织品开始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工业化最终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 把人们,尤其是草根阶层对于生孩子的新笔趣阁转移到了对于工业消费品的新笔趣阁。 促进了从积累人口到积累物质的历史性转变,这个发现,促成了英国对马尔萨斯陷进的终极套利,冲破了“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对人类的束缚。 “你知道丝绸为什么在国内的市场如此之巨大,哪怕有了禁令,也阻止不了人们对丝绸的喜爱吗。” 朱高炽抛出了一个问题。 周世丰是一名掌柜,在大明的身份不高。 但是当形成了犹如中华重工这种规模的巨无霸,那么哪怕只是一名掌柜,其蕴含的意义也就发生了翻地覆的变化。 哪怕放在后世,国内是直接给予级别,国外的能量同样巨大。 作为重工集团的掌舵人,周世丰必须要具备大局观。 周世丰思考了刹那,谨慎的开口。 “因为丝绸华丽,舒适性,奢侈性等,所以成为大明最畅销的商品,每年的贸易体量,比中华重工巨大。” “这只是表面。”朱高炽笑道。 周世丰露出茫然的眼神。 表面? 可人们都是如此认为,而且难道不是如此吗。 朱高炽见状,向他举了个例子。 “大明朝的富人们,省吃俭用,有了钱要么埋在地下,要么想办法购买土地。” “咱听人讲过一个故事,故事应府有位家中几百亩地的地主,平日里连鸡蛋也舍不得吃,每日粗茶淡饭。” “如此勤俭之人,诸事能省则省,唯独会买几匹丝绸。” 周世丰听过这个故事。 或者本就是大明的风土人情,不只是南方,北方也是如此。 “因为这是人性。” “丝绸的种类繁多,款式也多,当同一类商品,可供人们选择的种类极具上升时。” 朱高炽看向周世丰,重重的强调道。 “会新笔趣阁人们的消费欲望,并且追求这类商品,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王爷经常会有些很奇怪的理论,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但谁都知道。 在商业一道上,王爷目前还没有错判过。 周世丰第一次听到如蠢理,脸色保持平常,内心却大受震撼,这个道理他不太明白。 “中华重工的工人,脱离了土地,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的工钱,按十二两计算。” “他们不用购买农具,而每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粮食。” “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工人每年花在商品上的开销,远远要大于购买粮食。” “换句话,如果社会上商品的种类翻了一番,就可以新笔趣阁人们把家里的余钱,用来购买商品。” “并且商品种类越多,人们的消费欲望也会越高。” 朱高炽最后总结。 每个国家都在学习工业革命,大多数人以为只是学习办工厂,但最后都为之失败。 意大利,法国,德意志等国家,从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失败,到学习社会生产模式,才学习成功。 中国近代同样如此。 尝试了四次,失败了三次,在第四次才获得成功。 根据后世研究工业革命,得出的事务发展理论。 当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急剧上升时,人口不一定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但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样。 人口达到收入增长同步的速度,而是会低于收入增长速度,因为额外的收入,会用来购买商品。 当社会的新型工业消费品种类越多,随着多样化,则人们会拿出更多的收入来消费。 所以哪些行业放开,哪些行业不放开,都是根据工业革命的理论来布置的。 并不是脑门一拍,随意做出的决定。 短短一代人走完别人几百年的历程,就是因为结合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叫做弯道超车。 铸造厂。 在后世时,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提供了各类型号品牌的工业商品,加速新笔趣阁了市场的繁荣, 周世丰有些着急,看上去坐立不安,失去了刚才的沉稳。 朱高炽笑了笑。 “你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朱高炽安慰道:“不着急,等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咱们再来谈铸造城的计划。” 在大明初期,用三十年的时间,提前几个世纪,走完一百多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路程,朱高炽同样需要弯道冲刺。 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生产模式的改变。 想要挣钱,以朱高炽的身份太简单了。 随便垄断几个行业,就能带来海量的财富,但是钱并不是万能的。 在西方。 英国是乡巴佬,并不是文明的中心,也算不上经济发达地区,反而属于人们眼中的落后地区。 论富裕程度,历史上无出大宋。 工业革命不难,但是也很难。 车厢的尾部,金忠的台面上,中华重工各工厂的资料,堆积了十余本。 受大公子所邀,金忠会共同参与密云之校 在旅途上,加深对中华重工的了解。 此人未来担任过工部尚书,加上对此饶信任,以及长史府日益重要的地位,朱高炽需要吸收此人。 “金大使,密云站快到了。”身边有人提醒道。 金忠头也不抬的应了声。 那人见金忠看书仔细,也就没有继续打扰。 别人可是长史府的右长史。 中华重工的工厂,产量,贸易额,利润……金忠第一次这么靠近,看的这么清楚。 谁都知道中华重工体量大,可真正的了解,金忠才醒悟,自己对中华重工的了解有些浅薄。 “金先生。” 朱高炽走到金忠身侧,打断了精神投入的金忠。 金忠吓了一跳。 “大公子。” 朱高炽笑着坐下,露出关切的目光,“可有什么疑惑?” 金忠语无伦次。 “中华重工的意义,比在下原本以为的要超过十倍,有了慈利器,王府如虎添翼也。” “哈哈。” 朱高炽忍不住笑道。 此饶话,太合他的胃口了,也证明了他心中的想法,的确是向着王府。 朱高炽来到车厢尾部,此处的几人早已主动起身离开,为二人腾出话的空间。 第一节车厢,都是心腹。 朱高炽轻声道:“姚大师,金先生,是咱在长史府最看重的两位。” “能得王爷重视,是在下的荣幸。” 金忠姿态很低。 右长史和左长史只有一步之差,可葛诚不会这样,反而自居为朱高炽的长辈。 一则资历足,二则地位的确高。 但是朱高炽对葛诚无法全部信任,因为此人较为中规中矩,没有把王府放在第一位。 这些人是对的,朝廷是第一位,也就是心系国家。 但是双方的立场不同。 无论是长史府第一人葛诚,还是燕王多年的伴读余逢辰,在朱棣被姚广孝和金忠服造反时,都选择了对立面。 特别是余逢辰,在朱棣最需要人心的时候,却当众选择以死明志,故意自杀在朱棣面前。 导致朱棣非常的被动,差点控制不住人心。 后来还是姚广孝玩算命的一套,才算是勉强稳住了慌乱的形势。 所以朱高炽面对的不只有外部的敌人,还有内部的潜在“敌人。” 但这些“敌人”因为局面,目前还是王府的重要藩臣。 所以朱高炽才看重金忠。 姚广孝的地位,都不如金忠重要。 因为现在的金忠,是长史府的右长史,有行政大权,而姚广孝毕竟是方外人士,虽然朱棣看重他,但是在长史府没有实权。 “正如我们前番商议,朝廷必然会削藩,咱不敢违逆朝廷,但该抓住的权利,还是要抓住的,给王府一个进退自如的机会。” 金忠叹了口气。 “王爷放心,在下眼里只有王府。” 朱高炽笑了笑。 接下来的形势,在他的计划中,王府的权势会和中华重工开始结合,那么金忠的位置,将会非常关键。 有了此人在长史府的协助,他的计划才能展开。 “携手并进吧。”朱高炽轻轻道。 金忠重重的点零头。 他本是高门子弟,因为朝代更替而家道中落,唯一能抓住的,只有燕王府。 多年来才获得这个机会,他不会错过。 铁道马车,终于到了密云大站,根据未来的计划,密云的火车站,会是一个大站。 人们从火车厢鱼贯而出。 密云卫提前派了一队军士来迎接,拱卫王爷的安全,表面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拜见大公子。” “拜见守备。” 领头的校尉,带着军士们行礼。 不光是迎接朱高炽,以及镇守密云以东的镇鲁营的新守备,来自燕山卫的千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