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1 / 1)

加入书签




支持正版,本作品17k原创文学网(17k)
和伊丽娜两人离开了塔楼,她还一直沉浸在刚才那种难言的美感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半天没有说话。
“走啊,咱们去玻璃厂,自己动手做玻璃杯吧”招呼上伊丽娜,两人向着前面走了过去。
昨天陈雨已经从诺顿那里打听到了,就在圣马可广场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很有名气的玻璃工厂。
按照诺顿告诉的道路,两个人很容易在一条幽静而古老的巷子里找到了要去的玻璃工厂。
让陈雨没有想到的是,虽然玻璃工厂在一处颇为僻静的巷子里,可是来玻璃工厂里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游客模样的人。看来,游客们来到威尼斯都是要自己动手做一做玻璃器皿的。
和伊丽娜两人来到了一个小巧整洁的房间里,眼前匠人们正用传统的方式制作着玻璃器皿。
威尼斯是玻璃的故乡,这里的玻璃制品精致而色彩艳丽。一个穿白衣服的工匠人给大家表演了玻璃的烧制工艺。他从火炉中取出一块火红的玻璃熔料,放在一个长管子头上,用嘴吹成空的,然后用一把小钳子,三拉两拽的就拉出一个奔跑的小马来。等冷下来,一个红色的玻璃马就做成了。
“真是太神奇了,原来这里的工艺品是这么做出来的啊!”伊丽娜激动地说了一句。其实陈雨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吹制玻璃制品,也不由得被眼前的情景所迷住了。
做好了红色的玻璃马,工匠又从已经融化的材料中挑起了一块红色的玻璃水,很快又吹出了一个美丽的花盘。这难以忘怀的一幕俨然是艺术家魔术般的表演,瞬间就出现一朵美丽的花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在这个纷杂的物质社会玻璃工艺品以其纯粹的质感仿佛给了人们精神上的净化。同时,又以其多变的色彩给了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但是它的纯净并不妨碍玻璃大师们天马行空般的遐想,也不妨碍对神秘的向往,它的起源就如同它本身一样透彻而神秘……
拉着伊丽娜来到工匠身边,用英语说明了意思。
已经五十多岁的匠人笑着看看面前的两个年轻人,把手中的管子递了过来,开始手把手的教两个人吹起玻璃来。
本来,陈雨和伊丽娜打算就做两个杯子,可是没想到做起东西来也很有瘾头,前后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做了好多样东西,虽然没有工匠们自己做的完美,不过也很不错,特别是那对带着红心的杯子,相当的精巧,两个杯子摆在一起的时候,上面的红心还能对起来,形成了一个心心相印的样子。
在和工匠学习制作玻璃器皿的过程中,陈雨和工匠聊了很多,对于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古老的品牌造就绚丽多姿的玻璃文化或许是威尼斯的水赋予了玻璃一份灵气,
匠人们告诉陈雨,玻璃制造在威尼斯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家工厂就是700多年前就有的了,在威尼斯也算是一个最古老的的家族企业之一了,他们生产水晶玻璃和珍珠母玻璃,包括花瓶、眼镜、盘子有着令人迷醉的色彩,典雅大方的造型和细腻柔和的手感。
而这家工厂最出名的就是一位叫做怀特的玻璃制造大师,多年传承下来的技术加上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得怀特大师在制造玻璃制品的时候有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他制造出来的玻璃制品精美至极,收到了欧美富豪们的追捧。
听匠人这么说“请问哪里能买到怀特大师的作品?”陈雨很客气地问了一句。
“我师傅每年只制作为数不多的几样,而且要提前半年时间预定才可以。”已经五十多岁的工匠笑着回答了一句。
看陈雨脸上露出了些许失望的神色,和陈雨聊得很不错的工匠说:“其实买不到也没什么,前面的展台里就有怀特大师精心制作的玻璃制品,一会你们可以去看看。”
结束了玻璃工艺品的制作后,陈雨和伊丽娜两人特意来到了藏有怀特大师作品的展厅。
展厅不大,也就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样子,不过一进来,两个人就不由得被缤纷绚烂的玻璃制品吸引住。
看着眼前五彩缤纷到极致的玻璃工艺品,陈雨看到的仿佛是幻影,而不是真实的东西。这些玻璃工艺品看起来几乎让人有点迷幻,似乎掉进了一个色彩的陷阱里,颇有几份古典的意境又有几份现代的张扬。难怪一直以来它都是与当代最伟大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因此创造出了奢华的玻璃文化。
除了这些著名的生产玻璃的古老家族企业外,威尼斯不乏精品店,不过很多都躲在小巷深处,走进这些小店,不时会看到一双双长着浓密睫毛的妩媚大眼睛正聚精会神地望着这些光彩夺目的玻璃首饰。
走在威尼斯的小巷里,每一砖一石都铭刻着历史老人的印记。这里到处是出售玻璃制品的个性小店。在炫目的灯光下,各种或豪华,或精致,或怪异的玻璃工艺品摆满了小店的每一个角落。五颜六色、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美得不可言喻。
这些玻璃工艺品轻盈透明的质地和艳丽丰富的色彩,在这个初秋中,张扬地汇集成自己的美丽。
美丽价格自然不菲,一天逛下来,大大小小的玻璃工艺品陈雨和伊丽娜买了很多,可以说满载而归,细算下来,光买这些玻璃制品就花了3千多美元,而且陈雨并没有购买那些顶级玻璃工艺品。
带着惊叹陈雨和伊丽娜在日暮时分才结束了一天的旅程,两个人拎着大大小小的纸袋满载而归回到了酒店。
(单位临时有事,出差了三天,没有更新,大家谅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