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风起云聚,天下狼烟(1 / 1)

加入书签




自上马关宣节校尉谭植调离之后,上马关一直有个空缺校尉的名额。
上马关守将刘冬多次向两辽道节度使提出让自己的心腹接手宣节校尉,只可惜两辽道节度使一直没有答应。
对于恩主几次三番拒绝自己的提议,刘冬私下少不了腹诽,却又不敢明着表达不满。出身贫寒的刘冬能坐上一关主将的位置,一半靠本事,一半靠节度使大人的提携。犯不着为一个心腹和顶头上司闹脾气。
只是上元节前夕,上马关突然多出七百人马,刘冬心腹望眼欲穿的宣节校尉也被一个看着二十五六实际年龄却只有十九的少年抢去,这就让刘冬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就算不让自己心腹上位,也该是上马关旧有的人接手才是。怎可空降一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少年,还带着七百人马。
刘冬这一次顾不得会不会忤逆节度使大人,严词上书表达不满,委婉的表示若不得到说法就要让那七百人过不安生。
节度使大人的回复也简单:“问贤王。”
本要刁难那七百人的刘冬不得不停下动作,暗暗震惊贤王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在上马关这等边关重地安插心腹。同时也明白自家恩主已经旗帜鲜明的站在贤王这一边。
上马关多出来的这七百人马自然就是走出徐家庄的徐子东。带着姜浩言送来的印信,徐子东走马上任,一跃成为正八品宣节校尉。
自己坐上这当初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位置,也不知徐子东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徐子东既然带人从军,那就代表陈友谅已经动手。
南楚河西一地,十六万大军跟着李莫升,剑指怒苍。
随着陈友谅动手,大齐终于不再沉寂,本在襄平城外的谭山岳领着人马向西杀回,打破易京关,斩杀易京守将吴礼。三万五千人马带回万余,停在上马关休养生息。
谭山岳一撤,襄平压力倍增,苦守一年有余的襄平危在旦夕,不得已之下,程再幸与姬存源商议出一条自掘坟墓之计。
姬存源以北周幼皇姬文的名义下令,只要新罗道与百济道出兵高平,等到赵家覆没之后,新罗百济可立国,不再受北周管辖。也可即可立国与北周结盟,三分北周。
权利动人心,新罗道节度使与百济道节度使几乎同时宣布独立,同时出兵高平,要灭北周境内第一大势力赵家。
赵计元做梦也没想到程再幸会如此狠毒,本想扫平襄平之后便可兵不血刃的拿下新罗与百济,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急速反应的赵计元回师高平,镇守大本营,同时命吴永让出长生关回高平。
计划落空的赵计元也想学程再幸一样,承诺与新罗百济三分北周,可惜新罗百济的人知道赵计元势大,与他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还是老老实实的和爪牙尽去的北周结盟实在。赵计元被灭之后北周吃不下新罗与百济,反之北周被灭,赵计元却又吃掉两家的本事。
这也就造成名存实亡的北周三狼围一虎的局面。
乱成这样的北周无法对东齐有任何威胁。谭山岳接手上马关以后,原上马关人马移师西进,来到幽州边境,遥望御金道通州城。
与上马关人马一同到来的,还有从各地集结的东齐九万军马,东齐大将军杨象升亲自领军。
东齐屯兵幽州自不会是操演那般简单,坐镇御金关的萧远山第一时间派长子萧有为带着六万人马驰援通州,同时将消息传给远在山南与独孤氏和西蜀僵持的萧洛疆。
与独孤氏僵持一年有余的萧洛疆,还要分兵应对西蜀的六万人马,根本没有余力去管御金的局势,只能下死命要萧远山守住御金道。
北地战火四起,南边也不再安宁。
河西十六万人马奔向怒苍,南越段氏不得不调集重兵把守怒苍边境,同时还要防着天下城所在的江南道突然发兵天南。
天下遍地起狼烟。
李莫升带着人攻打怒苍,陈友谅自己却没有闲着,他还有另外的事要做。
南楚兵强马壮,天下逍遥二营皆在李莫升帐下,可李莫升手下十六万人中,却没有南楚威震天下的十万重戟。
这十万重戟悄无声息的被陈友谅派往江东道,与东齐徐州青州两道隔江而望。
陈友谅不动则已,一动便要独战两国,天底下,也只有陈友谅有这底气。
好大喜功的陈友谅正在宫中看着地图,对于未来的战事抱着极其乐观的心态。突然,一个灰衣小太监跑进来道:“陛下,镇南王来了。”
“让他进来。”陈友谅心中纳闷,自从去年科举之后便已不再入宫的徐飞将怎会突然前来。
火急火燎的徐飞将不顾礼节,有些愤怒的低声问道:“陛下到底要打谁?”
陈友谅背对着徐飞将,笑道:“大哥不在家中静养,关心这些做什么?”
徐飞将微微一滞,压下火气,低沉道:“陛下忘了庐江之败?”
陈友谅豁然转身,脸色不喜的看着徐飞将一言不发。
徐飞将怡然不惧的看着陈友谅,郑重道:“陛下,分兵拒敌为兵家大忌,以大楚的实力,吃下南越并不难,可若要同时吃下南越与东齐,却绝非易事。两边战线将近千里之遥,若是一方有任何差错,另一方就是想救也鞭长莫及。陛下这般做何异于自杀?”
本就有些不喜的陈友谅面色渐冷,道:“大哥,在你眼中我是不是一直是那个庐江兵败的河东王?你是不是觉得没有你徐飞将,我陈友谅就一无是处?”
徐飞将低头道:“臣不敢。”
陈友谅冷笑道:“不敢?那就是这般觉得咯?”
徐飞将全然不管陈友谅的冷笑,劝道:“陛下,昔年大魏国力强盛,就是因为以一敌二,才让李沉威浑水摸鱼抢到天下建立大新。如今陛下也要去重蹈覆辙?”
“浑水摸鱼?大楚谁要浑水摸鱼,是你,还是周延年?”陈友谅盯着徐飞将,低喝出声。
徐飞将惨然一笑,只觉眼前的陈友谅再一次变得陌生,不再是那个心怀宽广的人。徐飞将单膝跪地,悲道:“陛下若是不愿相信微臣,便请赐死,徐飞将绝无怨言。只是飞将不忍见陛下的大楚遭受灭顶之灾,还请陛下珍而重之。便是三郎在这里也绝不会同意陛下同时出兵两国啊!陛下。”
或许是被徐飞将所打动,或许是想起英年早逝的元三郎,本有些怒气的陈友谅放低声音道:“大哥,我知道在你眼中我一直是被裴宣忠杀得丢盔弃甲拔剑自刎的河东王。可人是会变的,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就与往日不一样了。
大哥,你我垂暮之人都是命不久矣,能活在这人间也是有一天算一天,也许哪天躺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我想活着去洛阳城皇宫坐坐,我怕上天不给我这个时间。”
陈友谅走上前,扶起徐飞将,看着徐飞将花白的头发,感伤道:“以前从不觉得自己老,自从三郎突然离世,我才知道死是这般简单的一件事。现在的我都不敢照镜子,怕看到自己越来越白的头发。大哥,你好好看看我的头发和你的比起来是不是一样白?”
徐飞将抬眼一看,原本白发中还有几许青丝的陈友谅如今也是满头白雪,再也不见半点黑色。
陈友谅颓然一笑道:“白发丛生的我,哪有时间去一家一家的打。周延年这些人又浪费我不少时间,我要是还循序渐进,等到洛阳城破的那天,我还有去洛阳的力气?
我不敢等,所以我只能打快一些。大哥,你明白么?”
徐飞将叹息一声,仍是劝道:“陛下循序渐进,至少能保南楚平安,大楚后人一样能去到洛阳。如今兵行险招,只怕要万劫不复。若是一着不慎,岂不要满盘皆输。这样一来,莫说洛阳皇宫,就是这天下城的皇宫怕是也要换人。”
陈友谅傲然一笑道:“大哥,若是没有准备,我岂会乱来。蔡京的徒弟已经去到历下城,我那十万重戟不过是去帮姜浩存助威。只要姜浩存夺位成功,东齐必然大乱。我承诺姜浩存会帮他保住皇位,只要他让出徐州青州。”
徐飞将猛然一惊。
还沉溺在自己计划中的陈友谅继续道:“姜浩存还以为我真的会帮他,等到我十万重戟过江,东齐哪还需要什么姜家。”
徐飞将脑海中快速盘算这计划的可行性,最后面色凝重道:“陛下,若是十万重戟过江再也回不来怎么办?”
对十万重戟信心十足的陈友谅大笑道:“这天底下谁能挡住朕的重戟?”
徐飞将自知劝不动,告退离去,只留陈友谅一人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
与此同时,上元佳节临近的历下城,突然来了十几个操着江南口音的江湖人进入姜浩存府中。
这十几个江湖人中,领头的叫陆文龙。早年在江南一地颇有薄名,小不二刀屈狐仝之前首推齐玄远,而齐玄远之前,江南一地名声最响的小宗师,便是推山手陆文龙。
陆文龙名号推山,倒不是真的能推山填海,但一双铁手裂石开碑却是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后来陆文龙突然消声灭迹,再也不在江湖走动,这让江南武林叹息许久,只道是陆文龙身死,江南少了一个可以破入一品的苗子。
陆文龙消失于江湖却并未身死,而是加入陈友谅的供奉堂,拜蔡京为师。
今次陆文龙前来历下城,便是奉陈友谅之命,前来相助姜浩存争位。
平日只知饮酒作乐的姜浩存并不是如外人传言的那样心甘情愿的做个闲散王爷。
在宣武帝送姜浩言去枪仙门下之前,姜浩存一直在与大哥姜浩彬明争暗斗。直到宣武帝让姜浩言去枪仙山求一道护身符而没有让他姜浩存去。不绝顶聪明却又不是白痴的姜浩存才明白宣武帝不想他去争位。
打那以后,姜浩存便开始饮酒,装作纨绔以求自保。同时暗中积蓄力量,仍是没有放弃坐上龙椅的梦想。
这几年来姜浩存隐藏的很好,至少姜浩彬已经不再把他放在眼中。
可姜浩存想不通的是,原本有些傻的姜浩言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一回来就强势加入皇位之争,还得到宣武帝的支持。这让野心在胸的姜浩存很是不满,觉得父皇偏心,帮老三却不帮自己。
他哪里知道宣武帝的苦衷,他又哪里明白王千阳这三个字代表什么,或者说,姜浩存根本就不知道姜浩言手下有个天下第一的王千阳。
在谭山岳成为镇东将军之后,姜浩存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去奢望那把雕龙金椅,陷入绝境的他打算殊死一搏,主动联系远在南楚的陈友谅,想要借陈友谅帮自己抢位置。
而代价便是割让青徐两州。
陆文龙一到府上,姜浩存便派人去请自己的大舅子郑功。
郑功的爷爷是跟着姜浩存爷爷建立东齐的功臣,官拜正二品车骑将军。郑功的父亲死的早,没能建功立业。宣武帝念在郑家祖上的功绩将郑功抚养长大,让他统领禁军,还让姜浩存娶郑功的妹妹郑玉。
郑功贵为禁军统领,再加上与姜浩存算是亲戚,是以与姜浩存最是交好。
上元前夜,姜浩存,陆文龙,郑功三人在府中喝酒赏灯,聊的却与风花雪月没有半点关系。
陆文龙拿出一包东西递给姜浩存道:“明日行事,姜城安是为最大阻碍。皇宫之中都有观气士,若是一品入城必然会引起注意。我带来的这些人,连我在内一共七个二品,剩下的也都是三品。只要制住姜城安,我等当能在宫中高手到来之前解决宣武帝和你那两个兄弟。”
姜浩存接过纸包,好奇道:“这是什么东西,能制住一品高手?”
禁军统领郑功面色凝重道:“散功散。”
陆文龙嘿嘿一笑道:“郑大人倒是好见识。”
姜浩存心中一震,大新皇室李家的散功散居然也被陈友谅拿到手。微微平复心情,姜浩存道:“散功散我会想办法让皇叔喝下去,你们入宫的事由郑功安排。明日晚宴上,我一摔杯子,你们就冲进来,到时候杀掉姜浩彬与姜浩言就行,父皇和皇叔的命先留下。”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王爷这般心软只怕不能成事。”陆文龙脸露不屑道。
姜浩存看向陆文龙,沉声道:“我意已决,姜浩彬和姜浩言一死,大齐便只有我有资格继位。父皇与皇叔,留下又何妨?”
陆文龙一耸肩,无所谓道:“杀与不杀在你,我等只是前来帮忙,只盼到时候王爷莫要忘记与陛下的约定。”
姜浩存点点头算是应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