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强强联手(1 / 1)

加入书签




哪怕再迟钝,这时候也该猜到了。
小春子,沈丘,子路三人自然也回过味来,明白这站在船头如富家翁的男人,便是大唐的最高掌权着,唐皇李世民。
三人倒退半步,紧随着王至行礼。
“见过李大人。”
行礼时,三人都有些别扭。
管自家陛下叫李公子,管唐皇叫李大人,总感觉有些不对,可又不好叫李员外,那更不对劲。
李烨和李世民没有管其他人如何想。
李烨踏上船头,对跟在李世民身后当护卫的秦琼点头,算是知会过了。
他旋即同李世民走在一处,二人并肩进入船中。
“如何啊李兄,我选的位置不错吧。”
李世民边走边笑道。
“哪怕是大元那位也不会想到,咱们俩会在烟花巷中的游船上见面,只要旁人不知,便足够安全,李兄你说呢?”
“李兄好见地。”李烨答复道。
他早已知晓李世民应该会在晚上到来。
原因在于,他中午差沈丘去问时,大唐那边回复是明日方到,李烨虽没见过李世民,却明白李世民绝不会透露自身行踪。
这点他也是一样的。
虽一路有锦衣卫和禁军守护,李烨却从未向朝中传过半点行踪,这自然是不愿行踪泄露,引来他国细作的刺杀。
李烨不担心刺杀,却也不愿徒增麻烦。
只让李烨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竟会将地点选在此处。
在从那名假扮卖货老头手中得到记载地点的玉佩时,他甚至想要去退货,问问对方是不是给错了。
未进船舱,声声清脆琴音入耳,令李烨怔了下,抬头朝舱中望去。
只看见红色的帷幔后,有女子背对,双手抚琴,琴音便是由此而来。
李烨本以为李世民选在这会面,只是为了隐秘,不想竟真有歌女。???
“李兄,这是?”
李世民循着李烨目光看去,笑道。
“哈哈哈,既然要装,自要装的像些。”
“那位名为红拂女,是我一好友的妻子。”
“红拂女……”
李烨明了,又看向不远处按桨迫使游船退远的艄公。
“那想必这位便是虬髯客了。”
艄公停下手中活计,转身看向李烨,抱手行礼。
“不敢当,李公子叫我张三便是。”
“见过张兄。”
李烨回礼,与李世民进入船舱。
走到这一步,沈丘识趣停下,依靠在船外,看似观察风景,实则是在充当护卫,警戒周围。
船舱不大,中央有方桌,李烨和李世民对坐。
李烨左右站着子路和小春子,秦琼同样未坐,笔直站在李世民身后。
“李兄,你应当知晓协议内容吧?”
李世民问道。
“知晓一些。”李烨道:“不过值此危难关头,当以大事为主,你我无需再琢磨那些旁支末节,你认为呢?”
“理应如此。”
李世民坦然道。
若只是二人派出的使者,再精细也不为过,毕竟结盟中的每一个条款,都与亿万民众生息相关。
而身为皇者,二人不愿,也不会在此刻表现的宛如商贾。
这无关气度,只是因为不值得。
此刻浪费的每一刻,都可能未来的准备有所不足,哪怕少了一个时辰的准备时间,损失的东西也远不是那点锱铢必较的利益所能弥补。
用一句话概括两国眼下的境地,便是合而共赢,分则两伤。
“那便各退一步,如何?”李世民提议道。
“可。”
李烨点头确定。
“首先,我希望大唐能分些人手,在北方帮忙看着些,省得空虚的隋州被大元攻破,让大元多了一处出兵之地。”
李烨首先提议。
他没有说什么让李世民大开方便之门,让自己把斥候撒在突厥的草原上。
主要原因是。
哪怕他把人撒过去,若是没有大唐的驿道帮忙传输信息,斥候何时通报给隋州边关,大元便能何时抵达。
大元之中骑兵比例出奇的高。
至少前锋不会被拖慢丝毫。
“为此,我愿付出隋州西南的五座城池,哪里虽说是易攻难守,可原东突厥的铁勒部早已搬迁,李兄可择地建城,不必担忧防守问题。”
“李兄以为呢?”
李烨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立刻作答。
尽管他方才表现的十分健谈,可真到了这个关头,绝不可意气用事。
“对于铁勒部,大夏不想要吗?”
李世民问道。
“那里虽有些苦寒,却也是不错的马场啊?”
“那里是不错,可距离大夏太远,距离突厥太近,鞭长莫及。”
“若大唐想要,尽可拿去!”
李烨张开手掌,气度一时无两。
“李兄好气度,那此处便由我大唐收下了!”
得了好处,李世民也开始表现自己的慷慨。
“我会给隋州的那位燕王提供情报,同时在铁勒部驻守五万玄甲,与大夏的隋州一同构成防线。”
“谢过李兄。”
李烨拱手道。
“不必。”
李世民摆手。
他虽付出了五万玄甲,却收获了大片草场。
铁勒部的牧场虽然苦寒,可别忘了,铁勒部当初人口百万,骑兵数十万,乃是大部族!
若是将这些草场用来养马,等过些年,每年至少能有数万匹马的收益。
大唐血赚!
一开始就吃下一大口饼,李世民的表情越发和善。
他笑道:“李兄的诚意,我已经看见了。”
“既然这样,我不光会在北方派驻玄甲军,河套平原之外,我也会出兵把守,绝不会让大元轻易绕过此处,南下大夏。”
“那我便在酒泉关外树立一部分防线吧,防止咱们的刘兄弟出兵。”
能被李烨称为刘兄弟的,自是汉皇刘彻。
眼下大汉摇摆不定,阴森晦没,谁也猜不透那边到底在准备什么。
不论是李烨还是李世民,都不会用家国存亡去赌刘彻的想法。
李烨刚说完,李世民立刻应下。
他将会承接河套平原往北的大部分防线。
至于说,为什么两国不合兵一处,而是各自为营,只在镇守的位置上有所衔接呢?
当然是害怕混乱。
合兵一处,夏将难以指挥唐军,夏军也不会听从唐将的命令,至少会在心中不以为然。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加一还不如保持原样,各自为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