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杨广你不会想到你的秘密,在朕的(1 / 1)

加入书签




“大隋使臣杨玄感(李密),见过大夏天子。”
金銮殿中,刚抵达大夏京城的杨玄感和李密,面对抽空接见的李烨恭敬行礼。
说着话,二人眼睛小心抬起,看向上方。
只一眼,不论是杨玄感还是李密,心中都是一震。
无他,这位大夏皇帝,实在是太年轻了,更比自家新帝杨广年轻上许多,搭配上这位登基后所做出的事迹,让人有种不真实感。
“这世界上,难不成真有从娘胎里开始学怎么做皇帝的人?”李密暗自感叹。
“使者不必多礼。”李烨道。
现在是下午时分,金銮殿中人并不多,只有当值的尚书和珅和轮值守禁的将军岳飞被拉来撑场面,李烨也不再守规矩,直接从龙椅上走下。
“两位使者辛苦了,不如在京中留住一段时间吧。”
李烨走近了,眼睛好奇打量着两人。
杨玄感,如果他记得不错,这人在他父亲杨素死后就起兵叛乱,在大隋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又加了一把火。
而李密更了不得。
这位也叛了,灶台搭得比前者更大,是后来的群雄之一,曾逼得李渊避其锋芒,如今盛唐文武,有不少曾效力于他的麾下。
当然,这些都是另一个时空的记载。
现在大唐兴盛,而李密看状态,只是个不得志的大隋官员。
杨玄感和李密心中激动了一下,尽管眼前这位是大夏天子,而不是大隋天子,但现在的大夏,远比大隋强盛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能得对方称赞,哪怕是客套,也足以让他们惊喜。
“不敢。”
杨玄感一扭头,从李密手中夺过一只白玉盒子。
“尊贵的大夏天子,这是吾皇命我送来的贺礼,愿我大隋和大夏友谊长存,永为友邦。”
他抢的随意,却让说定一同献宝的李密脸色一沉,暗自记下。
李烨随手接过,揭开一看,里面是一块明黄色的莹润玉佩。
东西很珍贵,但没用,李烨随手递向身后。
“两位从大夏赶来,车马劳顿,应该也想早些休息了吧。”
李烨对和珅使了个眼色。
后者面容一苦,连忙上前。
“两位使臣,这位是我大夏户部尚书和珅,便由他带两位去休息吧。”
杨玄感和李密还想说什么,见李烨没有谈兴,也只能离去。
“陛下,臣也先去了。”
“嗯,岳将军辛苦。”
岳飞也离开后,金銮殿中,只剩李烨和侍立一旁的小春子。
“陛下,您该用膳了。”小春子提醒道。
“不急。”
李烨半闭着眼睛,静心等待。
很快,一名锦衣卫自门外跑了进来。
他脸色惨白,浑身血污。
小春子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赶忙拦在李烨面前。
“陆炳,你终于回来了。”
李烨拨开小春子,走下玉阶。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陆炳。
五日前,陆炳传信,想要请求支援,说是想要护送两名至关重要的人物回京。
沈炼得知消息后,立刻禀报李烨。
李烨自无不可。
他方才让杨玄感和李密离开,不是对两人没有兴趣,不想多说两句,而是得到了锦衣卫发来的暗号,猜到陆炳回来后,才让和珅带着两人离开。
想起在大隋遭遇的截杀,陆炳打了个寒颤。
他抬起头,脸上还带着血痕,铿锵道:“回禀陛下,幸不辱命!”
“嗯,你的伤严重吗?”
李烨关切道。
陆炳心头一暖。
“臣伤得不重,只是不想让陛下等臣,是以匆忙入宫。”
“嗯,很好。”
李烨心中松了口气。
锦衣卫在他手下,可谓一柄利剑。
自他来到大夏没两天,就开始使用了,帮助他克服许多难关。
而锦衣卫两名指挥使,沈炼和陆炳,更是重中之重。
若是因为大隋而折去一人,李烨非得心疼许久不可。
“你救回来的人呢?”
李烨问道。
他知道陆炳想要救人,并不知他救的是谁,而在中途,陆炳也没有机会传信。
“陛下,臣救下两人,一老一幼,路途颠簸,兼之盗匪劫杀,此二人疲惫不堪,已经被臣安排在京中了。”
李烨闻言点头。
他也不是非要见这两人不可。
“你传信所说,这两人很重要,怎么个重要法?”李烨再问。
“禀告陛下,臣已经查明,隋帝杨坚,太子杨勇之死,都跟新帝杨广脱不了干系!”
哪怕事先猜到,李烨还是忍不住心惊。
大隋被夹在突厥和高句丽之间,本应民不聊生。
但杨坚却颇有能为,连年顶住了两方侵扰,不光在朝堂,在民间也是仁君典范,这可不是慈禧那种祸国殃民的玩意儿,死了百姓还让百姓放鞭炮的。
太子杨勇庸碌一些,但对百姓也算不错,主要是身份正统。
这要是给大隋百姓知道,杨坚杨勇父子被杀,只怕,不,肯定会激起民愤和朝堂动荡!
“你有何证据?”
“陛下,杨勇之死,跟大隋军方脱不了干系,臣没法查,但杨坚之死,乃是新帝杨广亲手所为!”
“臣所救的两人,乃是太医院院正邱吉的老妻和孙子,而邱吉,正是当初宣布杨坚死讯之人,之后虽被新帝杨广灭口,却也传下一纸书信,证明此事!”
陆炳说完,自怀中掏出被血染的信笺。
这封信,自然不可能是袁婆婆给他的,而是他从袁婆婆随身包裹中搜到的。
李烨接过满是血污的信笺,心中一抽。
好在其中信纸并未被血染。
看完之后,李烨眼睛止不住眯起,惊叹连连。
“不愧是杨广,真够狠的!”
其上对杨坚的死相,杨广的作为,有深刻描述,像是历历在目。
哪怕没见过现场的李烨,也为之动容。
接连看过两遍,李烨将信纸递给身旁小春子,让他妥善保存,又看向陆炳。
“你被人追杀,是新帝杨广所为?”
“臣肯定!追杀之人看似山匪,实则是训练有素的骑兵,除了杨广指使,臣想不出第二人会指使,不过陛下放心,小的并非直接回的大夏,而是先去了高句丽,才折道回的大夏。”
“聪明!”
李烨心中暗赞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