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殿下,你会后悔的(1 / 1)

加入书签




当着朱棣的面。
姚广孝面色极为的平静,直勾勾的盯着面前朱棣,是一字一句道:“现在,殿下你唯一能阻止姚广孝的办法。”
“便是,直接杀了姚广孝。”
说完。
当着朱棣的面。
姚广孝直接的展开了自己的双手。
“杀了我,殿下便可以阻止我。”
此刻。
姚广孝毅然决然的模样,俨然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也就是在姚广孝话音刚落的一瞬间。
“噌!”
一声锐利的声音响起。
但见得这边。
朱棣径直的拔出了一旁在兵器架上的宝剑。
直接的架在了姚广孝的脖子上。
然而即便是如此。
姚广孝的依旧是一脸的平静。
即便是兵刃加身。
都没有因此而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怯意。
就这么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朱棣。
并不是因为姚广孝相信朱棣不会杀了自己。
而是。
姚广孝就是如此。
不管是对人。
还是对自己。
都是同样的冷酷。
不成事。
便一死而已。
对于姚广孝而言,并不是一个十分难以抉择的事情。
于是乎。
面对这样的姚广孝。
朱棣终究还是犯难了。
杀了姚广孝!?
对于朱棣而言。
无疑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
诚然。
在外人看来。
朱棣固然是杀伐果断。
然而。
却只有朱棣知道。
那不过是对于外人而已。
对于姚广孝这个。
跟随了他这么多年。
名为谋主,实则知己的人而言。
要朱棣此刻杀了他?
朱棣知道。
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的。
而朱棣也知道。
姚广孝此刻所说的,都是事实。
想要阻止姚广孝,唯一的办法,便是直接杀了他。
否则。
即便是现在,朱棣将姚广孝直接圈禁。
也根本是困不住他。
以姚广孝的智计。
必定为自己留好了后手。
即便是朱棣。
也根本是困不住他。
“先生,你又是在逼我么!?”
此刻。
朱棣望向面前的姚广孝,脸上尽是苦涩之意。
朱棣很少有现在这样的时刻。
然而在姚广孝却无疑是个例外。
这个他相处了这么多年的好友。
几乎是洞察了朱棣所有的心思。
换而言之。
朱棣几乎是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而这边。
面对面前的朱棣。
姚广孝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甚至。
就这么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没错,殿下,我就是在逼你。”
“现在,就请殿下杀了我吧,杀了我,大夏就可以恢复平静,而殿下也会是大夏的燕王,继续的庇护大夏,成就殿下的贤名。”
“你不杀了我这个祸国殃民的妖人,大夏必定大乱。”
一句之后。
换来的是朱棣近乎事态的一声历喝:“不要说了!”
然而,姚广孝却依旧是不管不顾。
“我会将大夏朝廷覆灭,我会将新皇李烨这个大夏皇室唯一的嫡系血脉为殿下除掉!”
姚广孝此刻的脸上,不复平静,而是又是如同方才一般的近乎疯魔:“届时殿下再出手,灭了我这个祸国殃民的妖人!这样,殿下你,便会成为大夏名正言顺的天子!”
“不管殿下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说完。
姚广孝竟然是径直的大笑了起来。
朱棣放声狂喝:“我说,你不要再说了!”
手中的兵刃,距离姚广孝的脖颈,不过是寸许。
然而,姚广孝却是当着朱棣的面,是一字一句的嘶吼着:“所以,杀了我!杀了我吧!”
“殿下你只要杀了我,就可以阻止这一切。”
慢慢的。
朱棣的双眼变得通红。
脸上也带上了阵阵煞气。
一声历喝之后。
猛然挥动面前的兵刃。
“当!”
一声脆响。
削去的,却不是姚广孝的脑袋。
而不过是姚广孝的一缕衣袖。
宝剑卡在朱棣和姚广孝面前的桌案上,正不住的颤动着。
而朱棣。
眼眸猩红,如同厉鬼一般。
望着面前的姚广孝,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姚广孝,从今日起,你便不再是我燕王府的人了。”
“你滚吧!”
“若日后,你有任何危害大夏之事,本王一定,一定会亲手杀了你!”
“杀了你!”
朱棣咬着牙,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嘴里蹦了出来。
整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极为的狰狞。
望着这样的朱棣。
姚广孝的嘴角,却是闪过一阵的笑意。
“殿下,你心软了,你终究是心软了。”
”不过,你会后悔的。”
说完。
姚广孝便是转身直接离开了。
当走到朱棣视线的尽头。
临出门前。
却又是突然回头。
看着依旧是呆坐在原地,看着他的朱棣。
眼眸中闪过一阵的怀缅之色。
还有一丝几乎是微不可查的落寞。
“殿下,姚广孝走了。”
“再见……不,或者是再也不相见。”
“等到姚广孝死的时候,殿下如果还愿意,可去姚广孝坟前和姚广孝好好的再喝上一次酒。”
一句之后。
姚广孝朝着朱棣恭恭敬敬的揖手,拜别。
随后。
没有任何的犹豫。
独独留下一旁依旧呆坐在原地的朱棣。
紧紧的握着手中的拳头。
半晌。
依旧是默然不语。
“我会阻止你的,先生。”
“一定。”
而这边。
随着姚广孝的离开。
往日忙忙碌碌不断的燕王府。
却像是突然停滞了一般。
先前为了起事而做好的一切准备。
对是暂时的停了下来。
整个燕王府,都变得一片的寂静。
反而观之。
和燕王府不同的是。
整个天下。
却因此愈加的暗流涌动了起来。
而此刻。
距离京城不远处的一地。
李烨眯着眼睛,见得面前的两人。
嘴角带着一丝的笑意:“我没想到,这么快,便能与两位见面。”
“我本以为,还会迟一些的。”
如果。
此刻有有心人在此。
必定是会大惊失色。
因为。
此刻。
李烨面前的两人。
并不是别人。
而是来自太平道教的天师张角,以及掌教朱元璋。
李烨所代表的朝廷。
还有这两人所代表的太平道教。
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势力。
此刻。
却是坐到了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