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冒顿之计,调虎离山(1 / 1)

加入书签




而事实上。
大夏众人猜得并没有错。
此刻。
匈奴大营中。
三日连番的试探之后。
匈奴众人原本严肃的神情,也缓和了不少。
脸上总算不再是愁眉苦脸的,带上了些许笑意。
“三天的试探,也差不多摸清京城的底细了。”
虎皮大位之上,冒顿略带放松的躺坐其上,环顾两侧一干匈奴首领:“各门的情况如何?”
一句之后。
浑邪王应声出列:“单于,德胜门目前,由大夏天子李烨坐镇,有一万大夏守军!”
休屠王也是拱手:“单于,朝阳门目前,由大夏司空曹操坐镇,有一万大夏守军!”
其余匈奴首领,也是纷纷出列。
“崇文门由太尉司马懿坐镇,亦有一万守军!”
“……”
当众人汇报完九门情况后。
冒顿眯着眼睛,脸上笑意更甚:“此番布置,倒是和那慈禧,宇文化及所说布防情况大同小异。”
“京城九门,皆布置一万兵力。剩下一万大军,则居于中央,按兵不动,及时支援。”
“只是那李烨小儿当真以为,平摊兵力,便能挡住我大军兵锋,何其可笑!?”
冷哼一声。
冒顿骤然起身,大手一挥,脸上已经满是浓浓煞意:“明日一到,我大军压境!区区京城,如何抵挡?弹指可灭!”
鹰鹫一般的锐利目光,直刺在场众人:“诸位以为,我大军,该主攻哪一门呢!?”
一句之后。
休屠王出列,施施然的一摆手,脸上满是不住的笑意:“单于,小王觉得,既然九门兵力相同,攻打哪一门,都无所谓了!”
顿了顿。
休屠王咧着嘴,却是朗声道:“但想那李烨小儿,屠我两万先遣大军!更杀了挛鞮稽粥,残单于左耳!此仇不共戴天!”
“所以小王以为,当以集结兵力,首诛李烨这大夏天子!”
极为罕见的是。
休屠王这一次发言,在场众人却并没有任何人反对。
就连休屠王自己都是愣了愣。
目光环顾四周其余匈奴首领。
却见的一向和他不对付的浑邪王点了点头,直接起身:“休屠王这次说得,倒也几分道理。”
“单于,这李烨小儿身为大夏天子,镇守德胜门。如果我军先行攻破此门,诛杀李烨!那这大夏诸门,必然陷入大乱,京城自然不攻自破!”
说完。
浑邪王轻笑着,瞥了休屠王一眼,随后拱手立于中央。
一语之后。
众匈奴首领,也是纷纷点头。
“浑邪王说得不错!”
“以我看,明日就要攻破这德胜门!把这皇帝小儿的头颅挂在他京城城墙上!否则,不足以泄恨!”
众人一言一语,皆是同意攻打德胜门。
唯独休屠王撇着嘴,狠狠的瞪了一旁的浑邪王一眼。
嘴里嘟囔着,念念有词。
明明是自己好不容易提出的计划。
结果一眨眼,风头又被浑邪王这厮给抢光了。
听得众人纷纷赞同。
冒顿依旧半躺在虎皮大位之上,缓缓点头;“你们所说的,都有几分道理。”
“但仗,却不是这么打的。本单于已经决定,明日集结重兵,攻打正阳门!”
一句之后。
在场众人却是神色诧异。
“单于,这是为何啊?”
“如此情况下,攻打德胜门和攻打正阳门的难度,并没有任何区别。”
“是啊,为何偏偏要舍近求远,去攻打最南面的正阳门呢?”
“那正阳门守将岳飞可不好对付,而且那里有一万极为精锐之骑兵,贸然攻打,死伤很大啊!”
面对众人询问,冒顿却依旧笑而不语。
唯独这边浑邪王低着头,沉思片刻。
便猛然抬头:“单于是想,给李烨小儿来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冒顿这才点头,朗声大笑:“知我者,浑邪王也!”
起身,冒顿来到正中央的桌案前。
这里,正摆着一张京城全貌图。
待到众人围拢过来。
冒顿指着地图,沉声道:“你们看,这李烨小儿所在的德胜门,位于京城正北,正对我军。而这正阳门,位于京城正南,距离德胜门也最为遥远。”
“我军若猛攻正阳门,当会如何啊?”
一句之后。
“正阳门所拥有的,乃是夏人大部分的精锐骑兵!支援速度最快!”
浑邪王目露精光:“若猛攻德胜门,不但困住了一万骑兵!居于城中的一万备军,必将支援!说不定,其余八门,也将抽调兵力,驰援正阳门!”
“如此一来,兵力必将空虚!”
“到了那个时候……”
冒顿满脸皆是自得之色:“到了那个时候,吾等调转兵锋,直奔德胜门而去!”
“那时京城兵力,大多集结于南侧正阳门,岂能及时驰援位于正北的德胜门!?”
“吾等图穷匕见,便是德胜门告破之日,李烨小儿枭首之时!”
冒顿大手一挥,目光灼灼。
那模样,叫一个意气风发。
“那如果,京城按兵不动,并不驰援正阳门呢?”
当休屠王的声音响起。
在场众人齐刷刷的望了过去。
那目光,就仿佛在看一个傻子一般。
“休屠王,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
冒顿没好气的瞪了休屠王一眼,当即是笑骂道:“若李烨按兵不动,那吾等直接攻下正阳门不就完了!?”
“蠢笨如猪,愚不可及!这点道理都不懂!?”
“要不是你和本单于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本单于非宰了你不可!给本单于坐下,闭嘴!”
休屠王嘴上嘟囔几句。
便坐下不复多言。
于是乎。
一连三日。
冒顿集结十五万重兵,猛攻正阳门!
岳飞和背嵬军虽勇。
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匈奴人阵亡数以万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
正阳门也是岌岌可危。
正阳门下,遍地可见残肢断臂,血流成河。
就连城墙上,城门外,斑驳的血迹。
让正阳门,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好在,城中一万备军,及时支援。
正阳门的情况,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三日之后的夜晚。
依旧是大夏大营。
李烨望向众人。
虽形势危急,却神色轻松:“正阳门的情况如何?”
岳飞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不容乐观,虽然城门是守住了。”
“但那匈奴人就像是不要命了一般,三日下来,死伤足足两三万人,依旧悍不畏死!向着城门冲击!”
“我军伤亡也不低,一万背嵬军亦折损两三千人,三日的冲锋下来,剩下也大都人困马乏。”
“前来支援的大军倒是伤亡不大,但也是极度疲劳。”
十比一的战损比。
看上去,或许是一个美妙的数字。
或者说,这三日乃是一场大胜。
但众人知道。
这打仗,可不是这么算的。
夏军人少。
而匈奴众。
匈奴攻城,占据着主动权。
完全可以,以逸待劳,轮番上阵。
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好的体力精神状态,战力也并不会损耗太多。
但大夏可不一样了。
九门的情况决定了。
各个门,都要委派至少八千人镇守!
所以说,能支援的就那么多,眼下几乎都是在正阳门了。
连番作战的情况下。
无论将帅,根本是得不到任何的空闲。
一直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状态。
久而久之,人困马乏。
此消彼长之下,面对着依旧精力充沛的匈奴人,自然更难抵挡。
在场众人都知道,再这样下去。
自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见得皆是稍显疲态的众人。
李烨抬头,望向众人:“诸位觉得,这匈奴人为何一反常态,猛攻正阳门?”
“甚至不惜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众人相视一眼。
片刻之后,便是齐声道:“陛下觉得,匈奴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的疑兵之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