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困境:夺门之变(1 / 1)

加入书签




李烨目光灼灼。
先前直接干掉了李镇,从而引起了慈禧的疯狂反弹。
那么这一次,如果自己先下手为强结果会是如何呢?
心念一动,李烨便再一次的开始了推演。
【推演开始!】
【天启元年正月一日,你在动荡不安中登基了。】
【天启元年正月七日,你在朝堂上,揭发了禁卫统领宇文化及贪污受贿,意图不轨的罪状,宇文化及服诛,禁卫群龙无首,你趁机插入了自己的亲信。】
【天启元年二月十日,匈奴退兵,京师保卫战成功了。】
【天启元年二月十一日,你借着兵荒马乱的机会,秘密除掉了前任皇帝李镇。】
【天启元年五月一日,经历丧子之痛的东宫太后慈禧陷入了疯狂,发动宫变。】
【你早有准备,十万京师守卫军牵制慈禧麾下大军,而亲信则带着羽林卫杀入宫中,斩杀十常侍和赵高,东宫太后慈禧在绝望中自缢而亡。】
【天启元年五月三日,宫变中慈禧自尽的消息传出,整个大夏都为之震惊。】
【天启元年五月十五日,西凉太守董卓以诛杀昏君为慈禧报仇的名义,发布讨逆檄文,发动叛乱。】
【天启元年五月十六日,戍边大将吴三桂,发动叛乱。】
【天启元年五月十七日,兵马大元帅赵匡胤叛乱。】
【天启元年五月二十日,燕王朱棣发动叛乱。】
【很快,各地叛乱四起,大夏陷入大乱之中,你号令各地守军镇压叛乱,但无人听令。】
【天启元年八月一日,叛军攻入皇宫,你死于乱军之中,嗜好:桀。】
【本次推演结束!】
果然。
即便是先下手为强,杀掉了慈禧,也是行不通的。
其实在推演的时候,李烨已经是想到了结果。
毕竟。
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阵容。
董卓,吴三桂,朱棣,赵匡胤……
哪一个不是野心勃勃之辈?
自己如果贸然杀掉了慈禧,这不是直接给他们找叛乱的借口吗?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
所以李镇,李烨怕是不能就这么直接杀了。
一旦杀了李镇,慈禧必定会陷入疯狂,对李烨动手。
不管李烨是否是战胜了慈禧,下场都是显而易见的了。
所以现在李烨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一个。
“迎回李镇?”
李镇眉头微皱。
在先前的推演中,结果已经是十分的明了了。
一旦就这么直接的迎回了李镇。
那么慈禧和李镇,到了最后一定会对李烨下手,发动夺门之变。
所以在这死亡难度下。
意思是自己必须要用最堂堂正正的办法,在朝堂上正面扳倒李镇和慈禧,才能不被落人口实,引起大规模的叛乱?
很明显。
这个问题,便是下阶段对李烨的死亡考验了。
在朝堂上扳倒李镇和慈禧?
谈何容易。
要知道。
眼下,李镇虽然有把握联合吕雉,曹操和司马懿。只是
但是相对于慈禧和李镇来说,在朝堂上的势力,依旧是如同萤火和皓月相比一般。
吕雉在后宫中受到慈禧压制,几乎没有话语权,麾下五姓七望的大臣,在朝堂上这几年又是受到慈禧和李镇疯狂压制。
而曹操和司马懿虽然位高,却因为宣帝的顾忌,手中实权不多。
反观慈禧和李镇。
在这几年,笼络了大批大臣。
不管是三省六部,九寺……
朝堂上几乎所有的实权机构,几乎都是倒向慈禧和李镇。
若是迎回了李镇,想要在正面对抗的情况下扳倒李镇和慈禧何其的困难?
只是按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似乎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李烨皱了皱眉。
再一次发动了推演。
【天启元年正月一日,你在动荡不安中登基。】
【天启元年二月十日,匈奴退兵了。】
【天启元年二月十五日,你迎回了前任皇帝李镇。】
【天启元年二月二十日,有大批大臣上谏,提议你退位,让李镇重登皇位,你拒绝了。】
【天启元年三月一日,你联合吕雉,曹操,司马懿发难,将掌握的大批慈禧麾下官员的罪状公布,朝堂震动。】
【吏部尚书秦桧,礼部尚书钱谦益,户部尚书和珅等一大批慈禧的亲信被免职,但很快,慈禧便扶植了其他的亲信上位。】
【天启元年六月一日,慈禧和李镇发动夺门之变,李镇复辟成功,你被迫让位,幽居宫中。】
【天启元年七月十日,你在深宫中“暴病”而亡。谥号:戾。】
【本次推演结束!】
这一次,李烨没有动李镇,而是直接将李镇迎回了宫中。
而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在期间,李烨联合吕雉曹操司马懿等人。
极力的削弱慈禧和李镇的势力,甚至罢黜了秦桧等人。
但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
慈禧照样可以安插其他的亲信。
夺门之变便这么理所当然的发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