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神王已久(1 / 1)

加入书签




鲜于洪山虽然从今日一大清早心中便甚为郁闷,然而他在赵瑞面前,实在是很能够拎得清孰轻孰重。
当下他仿佛一扫先前心中阴霾,已不再像是方才那样忧心忡忡的了。
他认真打量着赵瑞,眼见赵瑞无比认真的看着这封密函。
眼见赵瑞对国王亲手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格外关注,脸上浮现起欣慰的表情来。
“赵王殿下,您好好看看,这封密函我们国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尽心竭力送到您面前!”
鲜于洪山微笑道。
赵瑞端正坐在书案前,凝神细看,不住的轻轻点头。
此时玄悲大师快步走了过来,凑近至鲜于洪山耳边,嘘声问道:“想不到吧?这赵王殿下本人其实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鲜于洪山笑出声音来,连连点头,嘘声道:“还真是想不到,若然先前便知道这位赵王殿下如此年轻,本王此番来到玉清城,却又何必如此紧张?”
原来,鲜于洪山此番来到玉清城,假借着给王妃一个惊喜的名义,实则是心情紧张无比。
原因十分简单,大商的赵王殿下名气实在太大了,在短短几年之间名震四海八荒。
他的大名,世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一个人都对他的大名如雷贯耳。
也正因为如此,鲜于洪山一再猜想可能这赵王殿下多半是一个双鬓斑白、年入古稀的老者。
若非如此,又怎么可能会如此战无不胜,在短时间之内打得天下诸国都对大商俯首称臣?
若非如此,又怎么可能会如此骁勇善战,定然是经历了万千战役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么伟大的功绩。
鲜于洪山眼见赵瑞始终凝神观看密函,摩拳擦掌的等待着赵瑞将密函看完,听从赵瑞的发落。
良久,又是良久,赵瑞缓缓将手中的密函放在书案上,紧皱眉头说道:“你们北戎国的国王在密函之中所写,我已经全部看了,说实话,对于你们北戎国的求和主张其实我很是认可。”
鲜于洪山面上一喜,连忙点头说道:“赵王殿下,您有这番话实在是好得很!”
原来,北戎国的国王这几年以来始终都有心想要派兵将孔雀王朝攻打下来,苦于大商的金戈铁马在外征战四方,他甚为无力。
好不容易等到阿育王的权力一点点被身边权臣架空,心以为总算是迎来机会,然而却又眼睁睁瞧着大商的金戈铁马在赵瑞的带领之下,以闪电战的形式将孔雀王朝攻打下来。
如此一来,北戎国的国王便很是紧张了。
北戎国的朝堂上下无人不说“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按说孔雀王朝被赵瑞攻打下来之后,可能用不上几日时间赵瑞便会率兵攻打北戎国。
届时定然会有一场生灵涂炭,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事情是不可控的。
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赵瑞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压根就不是北戎国所能够抵挡得住的。
若然一场大战发生,对于北戎国而言便就等同于是一场千年浩劫降下。
届时无论是说什么都晚了。
如此一来,几日之前北戎国的国王联合王室众人在殿内召开一场紧急会议,围绕着大商的赵王赵瑞进行紧急商讨。
最终,以鲜于洪山为首的众人将接下来的主要政治方针定在求和,似乎也唯独只有求和这条道路才能够使得北戎国安全。
大商实在是太强大了,远非北戎国所能够比拟的。
既然将求和的选择定了下来,接下来该派什么人前去孔雀王朝将密函为赵瑞送上,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国王和众亲王尽心选择了一番,看了一圈的皇室众人,拍案定决,由鲜于洪山将这封密函为赵瑞送过去。
鲜于洪山原本想着赵瑞定然是在孔雀王朝国都,天下各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赵瑞在大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如此,鲜于洪山就需要亲自去一趟孔雀王朝的国都。
将国王亲手所写的这封密函为赵瑞送过去。
走到半路上时,忽然想起王妃和常邵华因为多年以前的一个约定,在玉清城内与人比武。
那两日鲜于洪山恰好有心想要和王妃温召兰逍遥快活几夜,于是便临时转路,从通往孔雀王朝国都的路上,转头前往玉清城。
此刻,鲜于洪山既然已经听赵瑞说他心中很是认可求和之事,于是便连忙问道:“赵王殿下,我们国王对于大商的金戈铁马打从心底无比钦服,您如果是有什么条件,那您就尽管提,无妨,大大的无妨!”
赵瑞凝神细思片刻,缓缓道:“说实话,其实我在大商之中虽然是位极人臣,可很多重要事情上还是要看我们皇帝的定夺。”
“比如像是这件事情,内中有大大小小很多的大关节,在这些大关节上面就需要我们皇帝拿捏了,绝非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鲜于洪山听赵瑞这么说,连连点头说道:“赵王殿下,您说得在理,既然这样,本王便留在玉清城耐心等待!”
这么大的事情,赵瑞就需要亲手写一封信,派人为皇帝送过去。
但是,眼下情况又已不同,所以赵瑞就只能是选择用一些比较巧妙的办法来解决。
他思量片刻,转头对玄悲大师说道:“将常邵华的事情完成之后,咱们返回马王村,我要去取一些重要的东西。”
玄悲大师点了点头,看着鲜于洪山说道:“王爷,还不知道您对小王爷的安排是怎样的?”
鲜于洪山脸上神情顿时由晴转阴,缓缓道:“这件事情,事关重大,还是要看邵华他到底是怎样决定。”
“这样吧,大师你给我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我再给您答复。”
玄悲大师眼见如此,心中已经非常清楚,再坚持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于是便准备和赵瑞一同告辞。
由于鲜于洪山对赵瑞神往已久,所以特地命侍女在此地设宴款待赵瑞。
赵瑞悉心接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