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四章·君威重,闺门荣婿,秦兮,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闺门荣婿正文卷第五十四章·君威重永昌帝当然不是个死的。

他能跟着先帝从一地藩王起义夺得天下,所凭恃的不是运气,而是从尸山血海中累积出来的经验和本事。

一个这样的人,底下人的小心思,他怎么看的不清楚?

正如同永昌帝跟内阁首辅赖清明所说:“这些年,他们是眼看着朕少动杀心,以为朕是老眼昏花了,各种心思也升起来了。”

自古以来当皇帝就有这样的困扰,你还在盛年,可底下的人在你手里吃不到太多好处的,便早早的开始谋求起了新的前程,巴不得跟如今跟对了人的勋贵那般,再来一个从龙之功,博得个一辈子的富贵荣华。

赖大人是永昌帝的心腹和左膀右臂,人也老成持重,听了这话,别的人都已经诚惶诚恐了,赖大人还是稳稳当当的:“此皆是储君未定之故,所以人心不稳。”

君臣多年,永昌帝对赖大人这么直接的点评倒没有发怒,只是澹澹的看了他一眼。

不过赖大人跟随永昌帝这么多年,也不是会被这点子东西吓退的,他只是叹了口气,轻声说:“陛下,先太子固然是英姿天纵,可到底已经是难以挽回了。这些年朝廷呼吁立储的声音不断,您迟迟不肯立下储君,所以二王针锋相对,他们又各有拥腚,人多了,滋生的心思难免也就多了。”

说一回大实话,赖大人轻声说:“陛下也已快年过半百,何不早定储位呢?”

这些话也只有赖大人能说,换个人来说,那可就是能直接砍头的罪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老人家在诅咒圣躬呢。

好在,永昌帝不是不知赖清明的心,他只扯了扯嘴角:“早定储君的例子多了去了,定了储君难不成便没有纷争了?事不是这么说的,何况,当年思太子之事一天未弄明白,朕便一天不能安心将储君之位定下。”

思太子,便是早逝的先太子。

永昌帝对思太子可谓是一片慈父之心。

如今周王鲁王都更算是臣子,思太子才是真真正正他一手在战火中带大的孩子。

先太子死在西北,这是永昌帝心中之痛。

赖清明也明白,永昌帝一天没能查清楚当年西北之乱的真相,是一天不能安心立太子的-----万一周王鲁王真跟当年之事有关系呢?

这也不是不可能。

既如此,赖清明叹了口气:“那圣上可对二位王爷和朝臣有什么说法?”

既然不定储君,总得先平复了人心吧?

毕竟周王鲁王的年纪已经摆在这里,他们两个都是儿女都有的人了,不立他们,也不可能越过他们去立底下的人了。

永昌帝倒也没有一味的把话说死,他先跟心腹通了个气:“其实按照他们的年纪和祖宗规矩,早该去封地就藩了不是么?”

赖清明眯了眯眼睛,之前其实倒是给周王鲁王都定了封地,只是后来先太子出事之后,便把二位王爷都给召回京城了。

封地之事这些年未曾再被提起。

现在永昌帝这么说,赖清明一下子明白了永昌帝的意思,但是,他还是十分尽职尽责的提醒:“可一旦当真去了封地,藩王便失去了主储君的可能。”

虽然是没有明白的规矩规定藩王不能登位的啦,但是,事实上,除非跟先帝一样造反的,否则,藩王得位的可能几乎等于没有。

永昌帝若是这么做,就等于把二位王爷排斥出了储君的人选。

可底下几位皇子,都还没有成亲啊!年纪太小了。

他的担心跟之前崔太后的如出一辙,永昌帝轻声说:“闵地如今刚遭遇百年难遇的雹灾,西南亦有土人作乱,何必非要就藩?只需让他们去办差罢了。”

说是办差,但是这两样不管是哪一样,没个一年半载的功夫都是不成的。

现如今郑钧已经冒头,当年的事说不得也已经有了突破。

如此,等到事情查清,两位亲王的差事也应当大差不差了。

这么一来,到时候再决出储君来,亦是名正言顺。

赖清明也没话说了。

儿子都是皇帝陛下自己亲生的,他老人家现在就是死活不肯立太子,而且还自己把借口都想好了,做臣子的还能怎么着?

他之前那一番话已经算是僭越,换个没什么心胸的皇帝,还以为他是跟哪个皇子亲王有了勾结。

现在这样,已经是永昌帝妥协了。

赖清明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明白永昌帝这番话的用心所在,他回去之后便弹压了几封折子。

无一例外都是请立储君的。

如此一来,人人都知道风向了。

不及底下有人多说什么,永昌帝又提出让公主出阁读书一事,而且,还将赖清明定成了公主们的史学先生。

真是谁都没想到,在此时的风口浪尖之上,永昌帝会突如其来这么一招。

所以,眼下原本有人要借鲁王出事一事来建议早立太子的,目光也全都被公主出阁读书一事给吸引了。

真是太离谱了!

这么多年,从太祖立朝开始,大周朝的公主一直就是跟养个娇贵的鸟雀似地,还出阁读书呢?就是封号,都得等公主们到了年纪,要出嫁了,方才能够赐给尊号。

为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防止跟前朝一样,公主们一个个的干涉朝政,甚至有的拥有自己的数万护卫的!

所以,朝臣们对于永昌帝让公主出阁读书的举动,不可谓反应不激烈了。

除了早就已经被永昌帝给知会过的赖大人,其他朝臣们都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圣上疯了呢。

公主要读书,也不是不让你读,宫里难道没有识字的内侍?二十四局,难道没有知书达理的女官?

大周朝的公主待遇的确不算好,但是,公主们也不是真的半文盲,当然还是会由宫中教导读书识字的。

但是,在许多朝臣看来,公主可以读书,却绝不能是以这样光明正大轰轰烈烈的方式,而且还是由前朝的重臣们来给公主上课!

这成了什么?

皇子们出阁读书,才有这样的规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