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英雄做不到的事情,科学可以(1 / 1)

加入书签




接连不断的水中暗爆响起,带着一片片海底暗礁被摧毁成小块或者粉末。
航道被彻底疏通干净了。
【请前往危险节点二、危险节点三:航道暗礁清理工作,已完成】
【目前完成进度:优秀】
【请完成最后的危险点位:归航点—最后的港口】
【在危险袭来的瞬间,航程中多位隶属中科院的人类科学家看见了能够穿透暴雨的黎明,
那是来自人类文明的救赎之光。
华夏研究规格最高的‘环游者号’遗迹科考船没有因为触底暗礁而损毁。
他们在千万人同步关注的灾难直播里,向着这次旅行的最后归航点艰难前进。】
【最终目标:请你在43号灯塔山崖附近搭建出足以抗击飓风的庇护所】
【根据完成度会影响东亚沿海地区未来文明走向】
【完成度60:环游者号全体船员幸存】
【完成度80:环游者号船体损失小于10,遗迹珍贵样本无遗漏】
【完成度100:消解超强飓风‘艾云尼’影响】
苏文看着晴空万里的窗外。
忽然感受到了一丝来自文明的沉甸。
他笑了笑。
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畏惧。
相反。
作为一位科研人员,他深刻的明白:
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但永远不会屈服于恐惧。
他控制角色在43号灯塔海角之下开始寻找能够对抗飓风的港口基址。
首先,从水域条件航行条件来分析: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是首要任务。
不知道是不是【时空穿梭】游戏自带分析系统。
43号灯塔海角下的的半内凹式天然环境便满足这一点。
但仅仅是天然的岩石结构根本无法成为分割海浪的庇护所。
只能成为暴风雨来临时的疏力点。
所以。
他必须设计对抗深水水压的隔离层结构,并且二次加固搭建容纳环游者号的港湾。
条件为避风浪、背风地带,并且不能做成风险过大的开放式结构,必须在舰船进入后设计闸门进行封闭式结构。
考虑后续飓风偏移点以及余波影响,二次缓冲设计与防水排水设计也是必须的。
假设不是【模块化建筑】给与了他c创造模式一般的组合建筑能力。
并且组合结构完全牢靠。
仅仅是苏文一人。
哪怕他现在立刻晋升成为三阶甚至四阶的超凡者也无力对抗。
“英雄做不到的事情,科学可以。”
苏文开始了孤独的救世之旅。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他组建完成了两面巨大合金闸门作为第一道屏障。
为了防止风暴压力过大,苏文在闸门开闭点进行了交错的齿状结构设计。
这样,哪怕超强飓风裹挟风暴带来巨大的瞬时承压,也会被齿状单元的细小多角度缓解受力。
不至于会出现直接冲破的情况。
甚至为了承压阈值考虑。
苏文设计的第一道屏障在面对超额压力时不会完全疏水,而是在齿状结构中留出可活动空隙。
避免闸门完全被冲毁。
而在合金空隙里涌入的海流与风暴冲击被缓解很多的情况下。
他紧接着又开始设计第二道防线。
三个小时。
四个小时。
这期间江梦寒也曾经给他打来电话,询问苏文身体是否好些了。
而苏文看着屏幕里不断组合链接能量通路的建筑群里,成就感油然而生。
他简单回复了一句:
“再有十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随后,这位首席玩家得到了江大小姐‘小猫咪无语’的可爱表情。
两人实在是太熟了。
江梦寒一看苏文这么说,就知道他肯定没事。
也就没有再打搅他。
苏文则继续自己的建造大业。
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徒手建造出一整座堡垒的感觉,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在文明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
奇观误国。
但这种亲手为人类文明建造能够对抗天灾的庇护所奇观的感觉。
确实很爽。
至于施洛特那些在海岸边都快垒成几十座机械山峰的垃圾,现在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第二、第三道防线建造完成。
苏文直接奢侈地使用了两面高性能深水防渗透模组构成透明屏障。
并且为了避免能量通路出现问题,他同时采用了一主两备的三个强效能源核心相互独立的结构构成组合电路。
哪怕遇见临时故障,整体系统运转也完全不受影响
最后。
在港口内部。
他给环游者预留了停泊点与多个可控开闭式排水口。
这样可以保证水位在可控高度幅度,不会出现十分愚蠢的触顶现象。
苏文在完成了避风港三道屏障以及船员休息室的布置后。
还打通了43号灯塔总控室到海崖之下停泊点的暗门。
假设水位超过预期过多。
他们也可以直接从高点离开。
但就正常而言。
苏文不建议直接从那个虽然已经被加固但仍然老旧的灯塔在飓风天离开。
当然。
这一切还不是他的最终布置。
为了完成消灭太平洋—东亚超强飓风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还给天灾‘艾云尼’留下了一份大礼。
【最后的危险点位:归航点—最后的港口,已完成】
【完成进度:优秀】
【在飓风危机结束后】
【游戏会根据您的最终处理影响未来时间线的结果确定评级】
【请玩家耐心等待】
【注:起源时代文明史观会铭记您的贡献】
熬了一天一夜的苏文看着游戏画面。
终于累的闭上了双眼。
顶不住困意躺倒在床上。
而就在他完成游戏的那一刻。
他眼前的【死亡倒计时】也悄然停下了记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