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月圆月缺(1 / 1)

加入书签




距离上次遇袭,已经过去两月有余!
山下的乡民,听闻冲和道长回到真一观之后,便又纷纷前来上香,看病。
毕竟上香可以自备,也可以到真一观花钱买,一文钱三根,心意到了即可,看病一文钱起步,药费自理!
“道长可真是难得的活菩萨了,自从有了道长,我们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呐……”
被同行之人拉了拉手臂,这位大婶这才惊觉,这位道长的笑容僵在脸上,并且有越来越黑的迹象,嘴角不停的抽搐。
这位大婶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脸不明所以,倒是旁边同行的大婶小声道:“这里是道观,人家供奉三清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丘志清每天教教小杨志念经,先不教文武,先教授念经,跟着丘志清做早晚课,多念经,依可以开智!
时常和白芷讨论讨论各式武功,以及内丹术的修行。
闲来无事,白芷给秋白缝制了一个剑套,丘志清每日背着秋白,又回到了剑不离身的日子,每日闲来,便用真气不停的温养。
由于精气神慢慢混元如一的缘故,隐隐间,丘志清感觉秋白如臂使指,念动及至,难道是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温养起了效果?
“医道圣手冲和真人”的名声,算是在京兆府一带彻底传开了,得益于白芷“玉尘仙子”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亦是有很多江湖人士,慕名来访。
倒是听闻丘志清还带了一个小道童,导致一些求学士子,以及京兆府中有想法的家庭,把家中孩儿送到真一观中。
可惜,很快便开春了,丘志清和白芷带着一群小孩在田间劳动,那些借住的士子,一听他们也需要下地。
纷纷怒斥有辱斯文,愤而离去!
一些原本觉得,那些孩童都能下地,他们下地并无不可的士子,见众人怒斥有辱斯文,便也随之离去。
倒是还有几人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留下来,一边帮忙干农活,偶尔帮忙教教那些小道童,这些人几乎都是要参加今年秋闱的士子。
被丘志清这么一搞,他的名声算是在士子圈子里臭大街了,要求临近府试的士子做农活,一下子,就让丘志清在士子群体中出了名……
丘志清自是知道这些家伙,是要到京兆府参加解试,拿到举人功名,才能到开封参加省试,得到进士功名,最后殿试排位。
只是看不惯这些家伙吃着他的粮食,还整天对这些诵经的孩童指指点点的行为,这才要求他们下地劳作。
目的也简单,就是为了吓跑他们!
没想到还真有几个愿意干活的,丘志清也不好太苛责,传了他们一套呼吸吐纳的法门,让他们不至于那么累。
顺带说一句,宋朝的举人不是终生制的,每次考不中进士都要重新考一次举人……
所以,每到大考时节,赶不上趟,或者囊中羞涩的学子,便会借宿在道观或者寺庙中。
这就是为何,志怪故事总是发生在废弃的寺庙,赶考的学子身上的原因,因为他们住的多,想的也多,所以故事就多!
丘志清觉得,他应该去多学一些手艺因为纸有些不便宜,他的天一阁已经造好了,可里边却没有什么藏书。
买是不可能买的,他又没钱。
不过那个可以以后慢慢试,弄了一批纸张回来之后,丘志清便开始,每日晚饭后誊写经文,白芷在一旁研磨,颇有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味。
一边誊写经文,一边参悟先贤的智慧,偶尔讨论讨论里边可行的运用之法,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当丘志清的天一阁藏书越来越多,渐渐的,也有了不少道人前来挂单,刚好,这么大的道观,丘志清一个人,也管理不过来。
便让一些云游而来的道人,帮忙管理一下日常事务。
而山外,随着新党回到朝堂执政,旧党纷纷被贬,对西夏的岁币又被停了,西夏气不过,兴兵进犯宋境。
却被宋军击败,直接收复了,当初被司马光等人割让出去的,数个战略要地上的军寨,顿时西夏君臣陷入惶恐。
原来去年年末,之前一直把持西夏朝政的李太后,突然带着一品堂高手九翼道人以及恶贯满盈等人,出去了一趟。
而后便再也没有回到西夏,西夏皇帝竟然离奇的和宋朝皇帝在同一年亲政,两人都想到一块去了,立威!
赵煦拿旧党立威,李乾顺则是拿宋朝立威!
结果显而易见,赵煦不算失败,李乾顺则是不太成功……
为了应对宋朝的威逼,西夏一方面向盟友辽国求援,一边给公主招亲。
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再找一个外部盟友,二来,李乾顺他还没儿子,就一个女儿,所以有了点其他想法。
不出意外的,慕容复,段誉,吐蕃诸部纷纷参加!
至于段誉为何会参加,其实原因很简单,大理境内的权臣高升泰,势力日益膨胀,而多次向大宋请求内附,宋朝都未同意。
因此,给自家找一条后路,便是理所当然的!
没了虚竹这个挂逼的干扰,利索当然的,慕容复依然落选,最终西夏和青塘吐蕃接亲,相约一起抵抗宋庭的压力。
然而宋庭并未打算停手,赵煦也是憋得狠了,当初自家老爹,几乎可以说,就是被西夏和那帮混账东西活活气死的。
自然不可能轻易罢手,宋绍圣元年(1094)年末。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巡狩西京(大同),陈兵雁门关外,宋辽,外加一个西夏,三方使者经过一系列谈判,相继罢兵!
蛊惑辽国出兵的慕容复,再次失败,受不了这个打击,差点当场疯掉。
路过牧民一句:“北边的部落也太惨了,每年粮食都不够吃……”
便是这句话,直接把崩溃边缘的慕容复点醒,是啊,他们慕容家不就是从北边草原崛起的么?
他们当初也是一个部落,他们没有粮草,我参合山庄,别的没有,就是钱多!如此,何愁大业不成?还担心什么壮志难酬?
……
宋绍圣二年(1095),正月十五,白芷和冲和坐在后山山崖上,看着真一观中缭绕的香火,来往的行人……
两人便这样,从下午,一直看到月上梢头,从香火缭绕,一直看到人烟寂寥……
今日白芷相约赏景,两人便再次看着山谷中的真一观,默然无语!
“我要走了!”
“嗯……”
“你不好奇我要去哪么?”
“有所猜测!”
“嗯,你大多数事情都了然于心,却又不甚在意,不过天下之大,世界之广,能人之多,人心之险,你还是要放在心上,不可太过逍遥……”
听着白芷的祝福,丘志清默默的倾听,就如当初他还眼瞎,每当出去做工之时,她便是如此叮嘱!
白芷要走,这是他早就有所猜测的事情,至于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当白芷说出那一句“我想当‘天下第一’!”的时候吧!
冲和深知,她也是个安贫乐道之人,不然也不可能和他在那个偏远的小城,一呆就是十多年莫名相当什么“天下第一”,自然是有了自己的追求……
“还有三分钟,你可以抱着我么?感受一下我是怎么走的也好……还有,谢谢你和我一起改良《不老长春功》,水生木,它和《万归灵泽》很是般配!”
丘志清没有依她,而是牵着她的手,如当初她牵着他一般。
白芷轻轻依偎在冲和肩头,两人同时进入“天人合一”状态,一起感知着终南山中的风雪雨露,冰裂泉出……
“我们还会再见的……”
余音渺渺,倩影无踪,来不及体会心中的失落,牢牢的抓住那一瞬间的感觉!
丘志清负剑盘坐在这山崖之上,心神遨游天地之间,不多时,山中下起了鹅毛大雪,仿佛在刚给这位称号“玉尘”的仙子送别。
大雪连下了好几日,观中众道人,这才发现,观主和玉尘仙子已经出去好些时日了,却依然不见回来,这可是未有过之事。
这日,天气放晴,山崖上一个“雪人”正慢慢的融化,先是露出一个发髻,而后是一个头,一个剑柄,一张脸……
当丘志清睁开眼见的那一刻,身上的积雪一瞬间自行脱落殆尽,缓缓起身,看也不看,而后一步踏出。
人影瞬间出现在悬崖三丈开外,脚下是一片虚无,人影急速落下,按这个高度,应该会直接埋入土中。
可丘志清却如同蝴蝶般轻盈的落在山道上,落地无声,踏雪无痕!
当众人见到失踪多日的丘志清再现之时,皆不由的松了口气,这位冲和道长,虽然平时不怎么管事,可他却是众人的老师。
几乎是有问必答,言之有物!
这突然一失踪,他们瞬间都有些不太习惯,至于“玉尘仙子”的去向,丘志清只回了一句:“云游去了!”
便不在多言,经过一年多的不断修缮,真一观已经颇具规模,丘志清的出现,也算让众人的心安定了下来。
丘志清并未把当初全真道那一套搬过来,而是全都没有当做真传,他也不主动教导,有想学的,便自己来问。
他会看情况,以及心性,看能不能教……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