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黄巾溃兵(1 / 1)

加入书签


八字短语,众人虽不知典故出处,亦不知短语何意,好在‘当然可以’叫他们明白。

于是百姓各自欢喜。

华十二离开人群,他的意愿既然已经传达,就没有必要再在此处逗留,来到乡治外,华十二指点李宝把营地修在路旁,以方便观察情形,又叫他最好在营中开出一口井,用来取水。

当然,梅乡乡治不是无井,所以是‘最好’,而不是必要。

李宝打发一群人去找梅乡人借工具,时下处处皆森林,倒也不愁建筑资源,不过烧火做饭要麻烦些,需要日日捡拾干树枝,亦或是提前砍下树木晒干。

寻常农家在这一点上可以利用庄稼收获后留下的各种秸秆,但粮军却不行。

这是一种新的问题了。大概是要专分出人手去做这则事情。

嘱咐了一堆有的没的,华十二重又回到了巫来山,贾风大抵已经把人挑选好了,因为山下已经不见了他的身影。典衣的工作乱而有序,他没去打扰。

巫来山阴处,典韦正试图观摩狼骑士骑乘时的动作来学习马术,依照目下的境况来看,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典韦,可有什么心得?”

华十二好奇的问。

典韦道:“先生,我有些猜想,但成与不成尚未可知。”

华十二点点头:“那就好。”没有问典韦的猜想为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让典韦在实践中明白这一条吧。

“你要练好了,我可要拜你为师,叫你教我马术。”

华十二又道。

典韦笑:“先生,我愿意教你,你也要保佑我能学会。”

华十二道:“这可不是我的权能,你要求昊天老爷保佑,哈哈。”

他只当是一个笑话,典韦却认真:“昊天老爷,是上帝吗。哎呀,我晚上回去就请他保佑。”

华十二无意去弘扬科学,因着他现下就是个不科学的,唯心的,他若去鼓吹科学,只怕会自己打倒自己,所以就道:“好,我也帮你求求昊天老爷。”

‘老爷’这个词,现下大抵还没有,也是华十二带过来的‘新词’。

典韦道:“谢先生。”心中更有了自信。

“那你在这慢慢的摸索,我去李根那里看看。”

“先生请去。”

典韦又投入到对马术的孜孜学习上去,华十二果然来到了东大营,而贾风也果然在这里。

“先生,你要我种菜,菜地要放在哪里?”

贾风问。

华十二看向【甘泉】所在,道:“菜地无论要放到哪里,都需要有水源,不然浇菜困难。你先开出一条水道,就往南开吧。走个二三百步也就差不多了。”

“是,先生。”

说要种菜蔬,其实也没几样,有些新鲜的维生素为人们补足就成。因此华十二对菜地的要求不高,对后勤的主要要求还是保障了主食的蒸煮,以及咸菜的分配。

没有主食,人就没有能量。没有盐分,肌肉就匮乏力气。

这是致命处。

四处工作都在进行,只华十二在四处奔波,为各处添砖加瓦:添的砖,是核心砖;加的瓦,是关键瓦。

没有这一砖一瓦,四处的事业都干不成。眼看着各项事业都稳中又进,华十二乐在其中。

第一栋大屋试建成功,能容六人居住,于是东大营处处都是这种六人屋;

雷鸣军选拔完成,有五百余,留下粮队,有三百余,以五百保三百,绰绰有余;

粮军梅乡营地也建成,华十二用一场晚宴叫梅乡老少俱欢颜,都来襄助。因此,不止梅乡营地,梅乡大仓也建成。

尽管颇多简陋处,但短时间用之,尚可。

华十二又用李根队伍在各乡建立小粮仓,他将各乡粮官培养,给予纸笔,分发各地,,叫他们做好记录工作,不叫乡人用粮仓得不当之利。

时间平静而过,忙忙碌碌中,五月过去。

黄巾如蝉起,喧闹整个夏天,亦如蝉落,即将戛然而止,似流星,煊赫中华史书。

华十二自不去关注打扰黄巾军的进程,正如他所说,苍天正年少,黄天在娘胎,天下终不能大吉,岁也在十几,几十个甲子之后。

再者,黄天也是幻想,老农不是真理。只拿镰刀不成,最需握紧锤头。

因着华十二对已吾县整个乡里的大的影响,这一月以来,他在命运点数上收获颇丰,但这一月,他脸色颇黑,没抽出多少有用的道具。

正当他忧愁时,贾风却来到山上:“先生,李宝来了,他说梅乡有暴民抢劫粮仓,问您该如何处置。”

这个贾风,好好的后勤主管他不在乎,偏爱在山下给华十二做通传,好在他后勤那里有得力者,替他挑了这一担子,不然华十二非要好好的罚罚他。

“叫他上来。”

“是。”

“李宝,抢劫者,是已吾县百姓?”

华十二奇怪这点,他在梅乡周边都设有粮仓,便是已吾东部,他也差人预先建好粮仓,万事俱备,只差粮官。因此已吾百姓尽知乏粮时,可往粮仓求借,很难发生这等行差踏错事宜。

“先生,抢劫者不是梅乡百姓,是黄巾溃兵。”

“哪里的溃兵?”

华十二因此神情一凝,难道黄巾这时候就要大败,依他的模糊历史记忆,该在六月以后,黄巾的溃败潮才会来临啊,怎会出在六月初?

李宝面有难色:

“溃兵们也都不知,他们乱跑乱撞,胡乱听闻到梅乡这里有粮食,就团结一处,来抢粮仓,好在典总管正好在粮军中练兵,所以粮仓中一粒粮食都没丢,溃兵们也都尽数俘虏了。”

“该死的信息!”

华十二总埋怨这个,这个时代的信息未免太不流通,黄巾的长官也总不把士卒当人,毕竟今日当做手下,明日就要死去,,如此的话,长官不知要哭死几回。

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不自觉形成的规避机制,不可能如现代般,形成战友情,上下级的关系总是很稳定的情谊。

但这一点却造成了很大的不好——长官们把各种信息对士卒封锁,叫士卒们糊里糊涂的被驱赶,然后就做了最冤枉的炮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