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家兄朱由校,北城二千,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启三十五年,在朱慈烺为知县治理方丈的时候,一场战事也被点燃了。 和朱由检估计的一样,当“三十五年战争”结束,欧洲各国那已经建立起来的常备军自然不可能裁汰。 常备军既然存在,那就必须要有存在的意义,不然以各国的财政,很难一直养着常备军。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几个国家还能将国内部分常备军调往了北利未亚,与摩洛哥、奥斯曼进行北利未亚争夺战,但其它国家就很困难了。 作为战后国力尚存的几大强国,法国陷入了马扎然和孔代亲王的内斗中。 神圣罗马帝国则是在斐迪南三世的治理下,努力想恢复战前状况而休养生息。 英国则是过去几个月经历了不小的震荡,盘踞在威尔士的克伦威尔在苏格兰反叛军和王军交手的时候攻打了苏格兰。 六月,苏格兰被克伦威尔说服平定,英国形成了北部议会军克伦威尔,南边王军查理一世的局面。 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着统一英伦三岛。 几大国都在忙于各自的事情,而高度集权的瑞典既没有人敢挑战古斯塔夫二世的权威,又没有什么政党内斗。 这样的情况下,古斯塔夫二世没有带兵渡过波罗的海返回瑞典本土,而是带着军队在波美拉尼亚休整。 就在众人都以为古斯塔夫二世已经厌倦战争,不久之后将渡海回国的局面下,六月十五日,瑞典对波兰宣战。 作为国王,六十一岁的古斯塔夫二世依旧披挂上阵,带领五万装备大明燧发枪的军队向波兰发起进攻。 七月一日,瑞典攻陷但泽港,还在使用火绳枪的波兰骑兵在遭遇装备五万装备燧发枪,并且拥有六百门六磅炮的瑞典军队袭击。 他们节节后退,不久丢失了但泽港,还在后续的三个月里陆续丢失了波茨南、托伦等地。 冬月初五,古斯塔夫二世占领了波兰属利沃尼亚的迪纳堡。 对于瑞典军队的闪击,波兰军队沿着诺泰茨河布防。 冬月二十五,卡利什在中午升起白旗,投靠了瑞典,从此受瑞典国王保护。 此后,在古斯塔夫二世的带领下,瑞典军队没有遭遇抵抗就进入华沙,占领了整个新笔趣阁兰。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出逃至西里西亚。 古斯塔夫二世得到消息,随即准备向克拉科夫推进,并包围两个月拿下了该城。 天启三十六年初,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前往波兰南部,在当地重组军队。 似乎是上天不想灭亡波兰,二月初五,被誉为北方雄狮,瑞典大帝的古斯塔夫二世在行军途中突发高烧,瑞典军队停止了向南推进的战争。 由于古斯塔夫二世没有死在吕岑,并且多活了二十四年,因此他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只存活一个女儿。 他在这二十四年里生下了七个孩子,但有六个不幸早夭。 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是阿尔文,眼下的他年仅十四岁。 在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过后,他急忙乘船渡海赶往了南方,而古斯塔夫二世也在二月十九日被送回了但泽港。 父子二人见面的同时,古斯塔夫二世交代阿尔文,希望他信任将领,学习大明的军事和政治,要时刻警惕波兰、丹麦和沙俄。 三月初五,古斯塔夫二世病逝于返回斯德尔哥摩的路途中,享年六十一岁,阿尔文继位。 年仅十四的阿尔文继位后,由于其年纪过小,因此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为其游走贵族之间。 此时,由于古斯塔夫二世的去世,瑞典停止了对波兰南部的深入。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驻守在波兰境内的瑞典军队不断遭到游击队追击,因此民间和贵族们想要议和的声音也不断变大。 同时,沙俄由于不敢南下和东进来进攻蒙古、大明,因此只能把矛头对准瑞典。 四月九日,沙俄在利沃尼亚挑起战争,三万射击军团将瑞典第二大城市里加包围。 不过由于此时西欧和北欧已经对东欧形成武器迭代,因此在两万瑞典军队抵达里加后,沙俄三万射击军团被击溃,里加之围被解。 值得提及的是,由于《维也纳贸易合约》,因此丹麦并没有加入战争。 此刻,谁都知道了一件事情,只有靠近大明宗藩体系的国家,才能在接下来的长期博弈中利益最大化。 丹麦国王在瑞典和波兰、俄罗斯开战的时候,心思都放在了和齐国建立外交上。 七月初二,丹麦和齐国在京畿府东京城签订《东京贸易合约》。 这其中,主要贸易物品是丹麦的牲畜和齐国的谷物。 此时的欧洲粮食自给率并不算高,加上丹麦在三十年战争中没有取得历史上那样多的利益,因此平稳国内物价是它们急需做的一件事。 不过,当国内粮食和物价接近平稳,丹麦也不出意外的将加入战争。 阿尔文没有历史上卡尔十世那么疯狂,他继位后主要还是以巩固古斯塔夫二世的成果为主,因此北方战争没有爆发。 倒是相比大北方战争,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西欧三国的战争可以说打的不可开交。 在默罕默德四世的指派下,五万奥斯曼军队抵达了埃及地区,而此时,埃及以东的沿海疆域已经被三国瓜分殆尽。 西班牙吞并了最接近埃及的城邦土地,并在那里驻扎了三千燧发枪军队,拥有五十门大明制造的六磅火炮。 尽管这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引进并生产了燧发枪,并且模板还是大明的“步铳”,但他们的冶铁技术和产量相比大明,实在是太低、太差了。 因此即便十年过去,奥斯曼帝国的燧发枪的装备量也不过仅仅四万支罢了。 欧洲“三十五年战争”结束后,面对需要发泄的各国,奥斯曼帝国的力量显得十分虚弱。 九月,西班牙费利佩四世集结两万西班牙军队,对奥斯曼帝国手中的埃及发动进攻,葡萄牙加入战争,史称“南方战争”。 欧洲在经历变化,大明同样。 以朱慈烺治理的方丈县来说,朱慈烺根据方丈县的气候、土壤情况来对症下药。 考虑到运输的问题,朱慈烺对当地以经济以畜牧业同时,加大了羊群的圈养数量。 不仅如此,他召集工匠们在当地建立了羊绒加工厂。 羊绒工厂的出现,让方丈县的岁入从原本的七千多两,直接上升到了八千五百多两。 只是朱慈烺还是不太满足,他根据方丈县地广人稀,粮食太多而卖不出去的困扰开始进行研究。 这期间,心软的朱由检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下了关于真空罐头的事情。 得到启发的朱慈烺自己动手,将自家父亲所说的罐头付之行动。 从天启三十六年正月到天启三十七年二月,朱慈烺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将食品装入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锅加热,再将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最后放入沸水锅中加热半个时辰。 这种办法,能保证食物三个月不变质,不管是对于民生还是军队都是突破性的研究。 朱慈烺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出真空罐头后,他第一时间就是给朱由检回信,同时也在方丈县开设相应的工厂。 原本因为航运时间太长而贩卖不出去的乳制品、蔬菜、水果,现在成为了方丈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方丈罐头的工厂占地一百亩,有一千五百个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的背后是一千五百个家庭。 截止天启三十七年九月,朱慈烺运营建设的“方丈罐头”投产,年产量九百万个罐头。 在投产后,“方丈罐头”成功被五军都督府采购,作为河中、岭北等地驻军的军需品。 腊月初三,五军都督府上直都督李定国上疏,建议明确士兵的战时军需问题。 腊月初九,经过五军都督府商议,监国太子朱慈燃拍案,大明制定了大明士兵的战时军需标准。 参与作战并出征的士兵,战时每日的军需标准是重量一斤的肉罐头,以及重量半斤的蔬菜或水果罐头和重量半斤、含糖不低于一钱的方块饼干,重量半斤的军粮米。 两斤半的物资便是一个士兵作战时一天的伙食,饼干罐头往往是第一个需要吃光的东西。 只有将它吃光,才能将袋装的军粮米倒入铁皮罐中,随后掺水煮沸,同时对肉罐头和蔬菜罐头进行不同的掺水加热。 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刻钟,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好,但如果是在作战,想来不会有谁对这样的伙食产生抱怨。 至于这样的物资价格,差不多是在三十文左右。 也就是说,维持一个士兵当日口粮,最少需要三十文。 对于常年仅保持两到三万对外作战部队的大明来说,这点支出不算什么。 倒是对于方丈县来说,罐头工厂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百姓获利,也让县衙的税收从每年的八千多两,增加到了三万六千余两。 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对罐头还不了解,罐头还没有推广所致。 因此,朱慈烺虽然建设了罐头工厂,工厂的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万罐,但市场上的需求却还没有出现。 不过,未来可见的是,诸如水果一类的罐头,只要传播出去了,那将会成为北方农村百姓的最爱。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县取得成功后,主动上疏朱慈燃,建议对拥有和方丈县同等条件的县城进行罐头工厂建设。 朱慈燃看过奏疏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对六十七个地广人稀的县城进行了建设。 经过朱慈烺长达三年的试错,加上其他踊跃而出的人才,大明负支出的县城数量从二百余个降低为一百四十二个。 当三年的任期结束,朱慈烺被吏部评功为三年连续甲等,升调南州平西府知府。 只是,面对这一份调令,朱慈烺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随后上疏辞官,准备前往齐国就藩。 对此,朱慈燃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宫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便被惊动了。 五十四岁的皇帝朱由校下旨让朱慈烺返回京城办理辞官,同时与已经毕业的朱慈烜、朱慈炯二人一同返回齐国就藩。 朱慈烺没有拒绝,而是在天启三十八年四月初五乘船北上。 这一日方丈县的许多百姓都来到了东港哭泣着送他北上,直到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朱知县就是齐王长子淄博郡王朱慈烺。 五月初九,朱慈烺抵达了天津港。 他阔别京城三年,京城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呜呜——” 坐在前往京城的火车上,朱慈烺一个人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完淳提前回齐国了,没有和他一起北上。 已经二十五岁的朱慈烺看着不断倒退的窗外景色,他可以清晰看到许多使用着拖拉机的百姓在田间工作。 几千亩良田中,仅仅只有几百人在劳作。 不是因为人不够,而是因为现在的劳作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如果是开发还不成熟的地方,那么生产队基本每日都要挨家挨户的全部出动,因为要开垦林地。 但是对于已经开发数千年的北直隶来说,眼下的北直隶已经被开发到了极限。 从天启十年的三千万亩,到眼下的六千万亩,仅有七百万百姓的河北显得地广人稀。 “哟!咱大明的耕地居然有十五亿亩了!” “真的假的?!” 车厢里,一人拿着报纸惊呼,旁边人都凑热闹的围了上去。 “《大明报》户部尚书孙可望于五月初二上奏,国朝耕地突破十四亿亩,百姓两亿六千四百余万……” “人口都两亿六了啊!” 一群人围着讨论,这时摇铃铛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都回到座位上,火车马上就到北京东站了!” 乘务摇着铃铛让百姓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这样的表现也说明了眼下火车在大明已经不算是什么奢侈的交通工具了。 在十几年前,火车上的乘客往往都是商人,人数稀少,火车也主要是货运火车。 不过,发展到了天启三十八年后,火车已经成为了许多百姓出远门的首选。 一百二十文才能从天津坐到北京东站的火车,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这说明了百姓们收入的增长。 朱慈烺就这样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身边人的讨论。 一些人聊着收入,还有的聊着家常,这些话朱慈烺都细心听着。 “听说基础工价又要涨了,这次要涨到二十文。” “不可能吧,不是才涨过吗?” “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应该不会……” “也不一定,毕竟今年物价都涨了,工价也应该跟着涨才对。” “牛肉都涨到二十二文了。” “不过猪肉不是降了吗?” “降了,现在好像只有十五文了。” “降那么多?” 百姓们讨论的,无非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这其中,以工价和物价被讨论最多。 大明的物价增长幅度其实并不大,相比较朱由检就藩时的天启二十三年,过去十五年的时间,大明物价不过增长了不到20,而工价却增长了50…… 曾经一斤牛肉十八文,眼下也不过二十二文,而工价却从十文涨到了十五文。 这样看起来,似乎大明百姓还是不能随意吃肉。 不过,牛肉的价格是涨了,但猪肉的价格却下降了。 天启二十三年时,一斤猪肉尚且需要二十一文,而眼下却只需要十五文了。 这降价的背后,是大白猪不断繁育,粮食不断增多的成果。 朱慈烺在方丈县时,当地的百姓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三到五头猪,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还能养七八头猪。 猪肉在大明朝已经没有那么昂贵了,而一些曾经昂贵的香料也开始走进百姓家中。 “呜呜——” 火车的汽笛声再度响了起来,伴随着它的速度变慢,驶入月台,车上的百姓也在它停稳的时候纷纷下车。 每个人提着自己的行李,而朱慈烺的行李很少,只有一个拉拽的藤木行李箱。 橡胶滚轮,加藤木条编制的箱子,这是大明百姓最常见的行李箱。 拖着行李箱,朱慈烺怀揣着一丝好奇走下火车。 他站在月台上,可拉拽十五节车厢的火车上走下了乌泱泱数百人,他们直接走出向了出口,朱慈烺也是如此。 跟着众人走出那长达数百米的地下出口后,出现在朱慈烺面前的,是一个聚集了数千人的巨大广场。 广场上有着表演节目的,也有摆摊叫卖的,还有排队等待客人的马车。 朱慈烺没有去过齐国,但他听夏完淳说过,齐国火车站前的广场往往都是干净整洁的,而大明是混乱的。 不过夏完淳也说了,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齐国立国开始,人均条件就比大明好很多,大明的人口庞大,人均下来各种资源都很少,因此在人均上很难战胜齐国。 就拿最简单的教育来说,齐国立国之初就有二十万懂文识字的官员,占比接近人口总数的20。 大明虽然在齐国立国时就已经普及教育五年了,但懂文识字的人口不过两千万,占比只有总人口的10。 如今十五年过去,齐国那边已经在天启三十年就已经完成全民中学义务教育,而大明这边直到天启三十六年才开始全民中学义务教育。 按照官学司的上疏,大明估计要到天启四十五年才能完成全民中学义务教育,并且前提是教育投资逐年增加。 十五年时间换不走一代人,齐国那边已经因为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而懂法知法,大明这边却还因为一亿多庞大的文盲人口而举步艰难。 朱慈烺在大明长大,他也希望大明和大明百姓过的越来越好。 只是他清楚,大明的问题太多了,尤其是他这三年所接触的…… “烺哥儿!” 忽的,一道声音把朱慈烺拉回了现实,当他闻声看去,见到的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 “如是姐姐……”朱慈烺笑着作揖,而前来迎接他的杨如是也笑着走上前看了看他。 “你倒是长高了许多,都快和殿下一样高了。” 杨如是感叹着,而朱慈烺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道: “李大哥呢?” “他在府里带孩子,你是准备先回齐王府,还是去我们府上?” 杨如是示意身后的两名男子上前接过朱慈烺的行李箱,同时询问了他的意见。 “我准备先去宫里,皇伯父让我到了京城立马进宫。” 朱慈烺交过了东西,也说明了自己的去处。 “好吧……”听到朱由校要见朱慈烺,自小就不喜欢朱由校的杨如是皱了皱眉。 “那我先走了,宫里的人来了。” 朱慈烺还想说什么,但他看到了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了停车场,只能和杨如是短暂告别。 “去吧!”杨如是无奈点头,但又提醒道: “你那皇伯父坏点子很多,伱可别和殿下一样被他骗了。” “好……”听着这话,朱慈烺哭笑不得的挥手告别,转身走向了停车场的华贵马车。 马车的车夫似乎认识朱慈烺,他没有阻拦,朱慈烺便上了车。 只是当朱慈烺打开车门后,他却见到了意料之外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