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编制以及将领(1 / 1)

加入书签

汉代编制以及将领

东汉军制:

东汉军队为部曲为基本单位,每曲5oo人,二曲1ooo人为部,二五制。部上设营编制为5ooo人,二营为军。曲下设5屯,每屯1oo人,屯下设2队,队下什和伍。

伍设伍长,什设什长,队设队率,斗食。屯设屯长2oo石,曲设军候秩6oo石,部营设司马千石,可领兵作战。督尉(仅边郡设置)比千石,校尉,中郎将以上皆千石。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杂号都尉(这里指郡国都尉,骑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属光禄勋秩比两千)-杂号校尉(但五校除外,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秩两千)-杂号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都是仅次于九卿的高级中央官吏)-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他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升城督,负责攻城的官(临时)

司马是将军属下各部校尉的副职,如该部未设校尉,则由司马统领。“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但以上都是大将军部的八校尉,八校尉都是堪比前后左右将军的高级武将,属官有丞及司马。寻常校尉秩只有千石无属官。都尉与校尉属于同一级别,为军中一部的长官,故司马也是其副职,代理司马职务者称“假司马”。

司马统辖的兵数约在千人左右,有时也有的司马部人数几百人。汉末由于战争需求,各部编制严重缺员,有时一个校尉手下只有千人是很正常的。

将军

1杂号将军,如讨逆奋武等。

2镇边将军,如镇北镇东等。

3征边将军,如征南将军等。(四征、四镇为杂号之冠,有时可开府,大者始曰方面,如征东大将军统扬徐二州军事、驻扬州,地位仅次于卫将军,与前后左右相同,开府治吏)

4前后左右将军,(不常设)

5卫将军

6车骑将军

7骠骑将军

8大将军

此外护军、领军等职位是三公一级将领的属官,就是丞相、大将军、车骑、骠骑、卫将军的属官,比如说车骑中护军,位低而权重,最高是领军大将军是典领禁军的高领武将,只对皇帝负责,品秩为中两千、一等下

另外汉代大司马为将军加官,也可独置。

西汉初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汉旧仪》“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可见汉武帝时特设大司马以代太尉之权,但“无印绶,官兼加而已”,是为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将军的地位来体现。

西汉之世,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其中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位次上卿(《后汉书百官志》)。冠加大司马后,其位秩不变,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尊比丞相,大司马车骑将军(大司马卫将军)贵比上卿。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此外大将军也有加衔,但与大司马大将军不同。三国时大都继承了东汉的体制,但曹魏青龙元年司马懿曾由大将军转职为太尉,并非升迁。后来司马师任大将军时由于其叔父司马孚是太尉,曾改大将军在太尉下(《三国志·曹爽传》)。孙吴有上大将军与大将军并设。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将军资深者也在将军前加大字,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但位次不变。三国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最高军职,三军最高统帅,夏侯惇、姜维、朱然都曾任此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