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八章 百万只防疫护具,汉末第一兵法家,南宫我梦,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孟羲去了妇孺营,找到绣娘柳氏,柳氏和一群妇人们正在做着搓麻绳编网纳鞋逢帐篷一类的细碎工作。柳氏放下手头的活计走过来,问是否是有新的军务。李孟羲想了想,把口罩的样式大抵跟柳氏说了一下,他边比划着边讲解着,“是这样,两层巴掌大的布,中心填一层碎炭,缝住。此物用于遮掩口鼻,乃防疫之用。可田卜他们做了一个,炭聚成了一团,带着很不舒服。你们看看给怎么给做好。”任务交代完了,柳氏想了想,觉得不是太难,拿着针线去忙碌了。李孟羲站在外边等着,不久,柳氏把口罩做好,拿了过来。李孟羲接过口罩看了看,他看到,虽然说柳氏手艺精巧,口罩缝制的很精致,但是,口罩依然只是两层布之间塞了一点碎炭,依然是这个结构。李孟羲不由皱眉,他拎起口罩一端使劲抖了抖,里边的炭全颠到一头去了,这样的口罩,戴上不一会儿,活性炭就全沉到下边去了,不堪使用。这是第一个问题。当李孟羲把口罩戴上一试,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口罩两边的绳环太长了,挂到耳朵上口罩根本无法贴面,直接滑下去了。李孟羲回想了一下,似乎,后世的口罩,挂耳朵的绳子是弹性绳子,松紧是可调的。东汉末年不好找弹性绳,所以,思来想去,李孟羲觉得,可以将绳子绳环舍弃,换成鞋带一样的两根短绳,这样,个人就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己来调节松紧。这是第二个问题,绳环不好用。第三个问题,李孟羲发现口罩形状不对,后世的口罩的形状正好能贴合面部的轮廓,戴上之后把口鼻护的严严实实的。而柳氏缝的这个口罩,与其说是口罩,不如说是个面纱,根本不能贴合面部结构。取下了口罩,李孟羲认真的给柳氏讲解着口罩的不足,“柳姨,你看,”李孟羲指着口罩里沙子一样乱动的活性炭,说着,“碎炭装里边总是往下掉,一掉上边就空了,挡不住东西了,你看有没有办法让炭不往下掉。”“第二就是,贴合不严,你看看想想办法让他能贴合面部,最好是一戴上去,口鼻全都能遮掩严实。”交代完口罩的细节,李孟羲让柳氏先忙碌去了。站在外边,李孟羲抬头看着天空寻思了起来,碎炭这玩意儿跟沙子一样,装口袋里可不就是会往下沉吗。李孟羲觉得,活性炭下沉问题没治了。他于是便想,有无改进的方法。比如,可以把炭打的更碎,然后弄一块布,布上略撒一些胶水,然后将活性炭的碳粉撒上去,撒厚厚一层。这样,炭就不会下沉了。李孟羲觉得自己的改进方法很好,完美的解决了问题。但是,李孟羲明显小看了柳氏等一群妇人的智慧,且李孟羲又一次把问题想复杂了。柳氏回到帐篷里,她看着手里的口罩,拿起口罩晃了晃,里边的碎炭轻而易举的晃荡了到了底下,军师说这样不成。柳氏看向忙碌的妇人们,她把问题问向其他妇人,“姐姐们,你们说,咋着才能让这里边的东西不沉下去?”边上一妇人拿过口罩看了看,拿手捏了捏里边疙里疙瘩的碎炭,妇人好奇问,“这里边装了啥?麦吗?”“装的是炭。”柳氏答到。那妇人用粗糙的手捻了捻布层里的碎炭,发觉炭块很大,妇人想了想说,“多缝几针,排住齐儿,里里外外都缝上不就妥了?”柳氏一想,是个办法。妇人们都好奇柳氏到底在忙什么,把口罩都接过去看了看。与其说是妇人们好奇,不如说,这是义军激赏体系的又一次回馈。妇孺营平日活计不多,但有限的那不多次数的军务,当中有很多人因为出了什么好主意得到了丰厚的奖赏,由此,只要是军务到了,妇人们踊跃性不比匠人们差多少。妇人们把口罩传了一圈,口罩结构简单,不过是两层布中间塞了一些碎炭而已。有妇人看过口罩的结构,给柳氏提了另外的主意,妇人在腿上画着格子比划着说,“柳妹子,你看这样行不?咱缝一个个小方块,一个挨着一个,这样,炭就下不去了。”柳氏闻言一想,她听明白了。大意是,在口罩里逢一个又一个小口袋,这样,炭就被锁在小口袋里了,就漏不到下边去了。这也是一个方法。柳氏比其他妇人更明白一点,她知道这个口罩是防疫的,需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空隙。缝一个个小口袋,虽说的确能让炭不往下掉了,可是,小口袋与小口袋当中的缝隙却又是破绽。柳氏想了想,不一会儿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有了解决办法之后,她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口罩的缝制难度不大,不一会儿,柳氏缝制出了两种口罩。第一种,两层布中间平铺了一层碎炭,然后用针线横着竖着一针挨着一针把整个口罩密密的缝了一层针脚。这么密匝匝的一缝,炭块不那么容易掉下去了。因为,碎炭不像沙子,碎炭块大,被密匝匝的针脚卡在其中动不了了。柳氏缝的第二种口罩,这第二种口罩要厚实的多。第二种口罩是,前边一层,用一个个小口袋把碎炭缝起来,前一层缝完,小口袋与小口袋之间有很大缝隙,然后,在缝隙中间,再对着缝隙在后边再补一个小口袋。这样,用嵌套的方法,前后重叠嵌套,缝隙全都没有了。之后,柳氏跟妇人一起讨论着,看怎么才能把口罩做的能贴合口鼻。妇人们别的能力没有,缝补之类的针线活经验可是极其丰富。在众人的一番讨论之下,柳氏一众妇人先是改进了剪裁方式,贴合着面部形状剪出了上窄下宽的的布块,这样的形状带上一试,果然紧凑。最后,再经进一步修改,柳氏选择把口罩两边稍微减去一块,剪去了一块之后,口罩就变成横的h形的了,这样的口罩其特点是,中间可以缝出一些叠着的可以拉伸的辙,这样以来,口罩竟然可以能调节防护面积了。这样的口罩,稍微向下拽下,能露出口鼻,稍微上下提下,就又能护住半个面部。百褶裙也是这么个技术原理。——当柳氏把两个新做好的口罩拿给李孟羲看时,接过口罩,李孟羲拿起一看,他眼睛一下就亮了。两种口罩,一种缝的密密实实,一种缝的一个小块一个小块的,无论哪种,活性炭固定的都很严实,也都很密实。把口罩戴上,在耳后把绳子系起,李孟羲发现,口罩的形状也改了,变得很贴合面部,从上边的鼻梁到两边的脸颊,再到下边的下颌,很是贴合。拿手按了按,装着活性炭的口罩,毕竟不如后世的口罩那么柔软舒适,质感硬邦邦的。戴着口罩带了好一会儿,除了感觉微微的憋闷以外,没有太大的不适感。想了想,李孟羲觉得应该试一下口罩的防护效果,即,测试活性炭的过滤效果,他对柳氏说到,“柳姨,你等我一下,我一会儿就回来。”说完,他带着口罩噔噔噔噔的跑了。回到城主府,李孟羲翻出来醋,翻出来酒精,然后倒一点醋倒一点酒精,带着口罩凑上去一试,活性炭实在太牛逼,带着口罩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测试很成功,活性炭的过滤效果强无敌了。活性炭这玩意儿防护化学武器都够了。测试结束,活性炭口罩足够用了。再次来到妇孺营,李孟羲问柳氏,“柳姨,这样的口罩,放开了做,一天能做多少?”柳氏想了想,约莫算了一下,她道,“要是布和针线都够,一天……少说能做百十个吧。”口罩缝制量不多,一天做百十个问题不大。从柳氏这里知道了制作口罩的工时之后,李孟羲便算了起来,一人一天可以做一百个活性炭口罩,妇孺营最少有两千妇人可以帮忙,一日,便足可缝制二十万口罩。一日,足可缝二十万之多。哪怕巨鹿有百万人,五天就可以缝出足够用的数量。人力不是问题,生产时长也不是问题。关键问题,似乎只剩材料了。李孟羲问柳氏,“柳姨,你觉着,一尺布可以做几个这样的口罩?”柳氏约莫了一下,“一尺估计能做二十多个。”一尺布可做口罩二十个,那,要是做一百万个,需要,五万尺布。这个数量一算出来,李孟羲顿了一下,他在想,军中有这么多布吗,很可能没这么多,不说五万尺布了,连一万尺可能都没有。口罩不需多少原材料,可架不住人多啊,假如巨鹿全郡爆发瘟疫,那么需要立刻一人发一个口罩,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需求量可是太吓人了。但转念一想,虽说军中囤积的布料不多,但是,百姓们哪怕再是衣衫褴褛,身上总归能扒拉下块破布的,若万一真的瘟疫袭来,命总比裹身重要。所以,权衡利弊,春日爆发瘟疫的可能很大,所以,百万只口罩必须得准备好。布若是不够,哪怕去从百姓身上剪布,也得把一百万个口罩做出来。想明白之后,李孟羲郑重对柳氏说,“柳姨,有劳你召集些人手,这几天开始做口罩。量大,需做一百万只。待会儿,我把布调过来。”说完,李孟羲便走了。柳氏拿起手中的口罩看了看,口罩虽说简单,可,百万只啊,得用多少布啊,柳氏很是惊讶。李孟羲去了淄重库房,把库房里能找到的所有布匹,让人全部给装车拉到妇孺营去。布匹总归装了五十多车,这么多车布料,到底够不够做口罩李孟羲也不晓得,如果不够,得把民夫们的破衣服也给收集起来。当几十车布料送到妇孺营的时候,绣娘柳氏是第一次接收这么多物资的,柳氏担心看护不好,赶紧来找李孟羲。柳氏找来,说了一大堆,总之是说得另找人看护布料。李孟羲一想也是,布料本来就不太够,若是看护不好,妇人们干活儿的时候这个扯一尺,那个偷一尺,岂不让本就紧缺的物资雪上加霜了。想到这里,李孟羲决定让战兵们负责分发布料,并让战兵们负责盯守,以禁绝贪墨。问题解决了,柳氏犹豫着又问了另一个问题,她问,“军师,可是把布料都拿来了?近来不是多有百姓来咱们这儿吗?每有人来,不是得给小娃娃们做衣服吗?布要没了,还做衣服不做?”柳氏不提醒,李孟羲还想不起此事。他恍然想起,给穷苦百姓做衣服这件事,乃是重要的收服人心的举措,此事不能舍弃。想了想,李孟羲只好把布料中的二十车重新拉回了库房放着。柳氏这么一提醒,挽回了一个重大失误,李孟羲当即从腰间的笔筒里取出笔,又从腰间抽出一截五色丝绸,抽刀把丝绸截断,在丝绸上写下的五十斤粮,以此作为柳氏出声提醒的奖励。把丝绸递给柳氏,柳氏欢喜的接下了。这时,李孟羲突然想起口罩的事了,他好奇问柳氏,“柳姨,那两个口罩缝的极好,是你想出的办法还是?”柳氏诚实答到,“姐妹们一块出的法子。”李孟羲忍不住道,“下次且记着,谁出的主意都记着,不管多寻常的法子,记得的都得给我说,你要不说,我怎知道。”说着,李孟羲抽出了一长截丝绸,拿刀刷刷割了好多段,每段都写了十斤粮食。把十几个军票递给柳氏,让柳氏回去发给那些出主意的妇人们。柳氏欢天喜地的接过军票,替妇人们再三谢过。当柳氏回到了帐篷里,妇人们边忙碌着边说说笑笑,柳氏把军票一张一张发了一圈,每人发了一张。见妇人们略有疑惑,柳氏略做解释,说做口罩的时候,大家都出了主意,军师赏的。妇人们看了看手里的小小的一张军票,都乐呵呵的笑了。口罩不是多难制作的东西,可活性炭口罩有一定的制作难度,若非妇人们群策群力,没办法这么快把口罩的技术定型。李孟羲的激赏之法,实在太过好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