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七章 神来之妙,汉末第一兵法家,南宫我梦,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快到中午的时候,小砖跑回来了,下课了。李孟羲见小砖回来,立刻就把早准备好的哄小孩儿的玩具拿给弟弟。李孟羲找来了一堆东西,有装满水的大木盆,中间夹了麦秸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麻线团一把,还有一个丑陋的有孔的木头旮瘩一个。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数了三十个小麻线团,李孟羲道,“小弟,你来数数,看是不是三十个。”小砖一个一个认真数了,“是三十个,俺数了。”等小砖数好,李孟羲把所有的三十个小麻线团丢到了水盆里,然后把木头旮瘩也丢到了水盆里。然后跟昨天一样,他们哥俩嘻嘻哈哈的用力晃动着水盆,把水盆里的水晃的乱溅,连带着,飘在水面上的麻线团和木头旮瘩也乱晃着。引导到这里,李孟羲就不管了,他陪着弟弟,静静的看着,任由弟弟去自己玩耍。一盆水,一些飘在水上的麻线团,一个有窟窿的木头旮瘩,这么简陋的东西,能玩的方法能有多少,最好玩的不过是把水晃起来了,看着木头旮瘩随水晃荡。对小孩子来说可能很有趣的游戏,对李孟羲来说,可幼稚死了。弟弟嘻嘻哈哈的晃荡着木盆在玩,玩的乐此不彼,李孟羲笑着看着,并不参与。丑陋的木头旮瘩,看起来很难看,但其本身并不简单,乃是匠人们花了心思做出的,木头旮瘩本身,是模拟木炭的道具,木炭有的结构性质,这个木头旮瘩也有,并且效果放大了千百倍。水晃荡着,木头旮瘩飘着荡着,飘在水面的麻线团也飘着荡着。终于,该发生的事发生了,有麻线团巧合的灌进了木头旮瘩的孔洞里,李孟羲瞅见了这一幕,但他没说,他想看看以弟弟的观察能力能不能独立发现这一点。李孟羲明显小看了弟弟,不一会儿,小砖察觉到了这个秘密。小砖把木头旮瘩从水里捞起来,然后对着孔洞瞅了一眼,“哥哥,”他对李孟羲说,“跑里边了。”李孟羲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不都在盆里吗?哪里跑了?咱们数数好不好?”小砖用一副不理解的眼神看着李孟羲,明明有个麻线团跑木头旮瘩里了,看一眼就能看见,还非要数一数才知道少了。有一个郑人买履的典故,就是说有傻子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李孟羲还不知道,他被弟弟怀疑是傻的,弟弟觉得能看一眼能确定的的东西,非要去麻烦的数一遍,这很傻。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把木盆里剩下的麻线团数了一遍,“呀,是二十九个呀!”李孟羲装作很惊讶的样子,他朝弟弟眨了眨眼睛,“少的那个会去哪里了?”弟弟咯咯直笑,弟弟把木头旮瘩举起来,“哥哥你看,跑这个洞里边了。”李孟羲接过木头旮瘩一看,果然,小麻线团灌进孔洞里了,塞到那里了。“呀,还真是跑里边了。”而后,李孟羲装作不经意的提起昨天,“小弟,你还记得,昨天,咱们拿竹筒放水里,晃起来,竹筒也会把线团灌进去,是不是?”小砖认真的想了想,“嗯!”他想起昨天的事了,用力的点了点头。“那,你说,咱们怎么把他弄出来?要不,咱们看能不能把他晃出来,好不好?”“好!”小砖干劲十足的答到。接着,李孟羲便和弟弟把木头旮瘩丢入水中,用力的晃荡木盆,晃啊晃的,晃的好久。可是,任由他们两个如何用力的去晃荡,木头旮瘩里的线团怎么也晃不出来。“哥哥,他咋还不出来,还不出来。”弟弟小砖累的都哎吆吆喊了。到此时,李孟羲面带笑意的谆谆教导道,“小弟,你昨日问我,竹筒能把东西吃进去,木炭也能把黑色吃进去,那为何晃一晃,竹筒里的东西还能再晃出来,木炭里的东西却晃不出来了。昨日,你为我为何如此,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小砖沉思起来,小小的眉头皱起,小脸上一脸思考模样,“哥哥,是不是就是洞太小了,卡住了,晃不出来了?那个木炭就是把黑色的卡住了,是不是?”“哈哈!然也!正是如此!”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欣慰无比。通过此次模拟实验,小砖显然已经弄懂了为何木炭吸色之后再晃荡,黑色的色素不会再跑出来,原因就是卡住了,木炭把色素卡住了,晃不出来了。弟弟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为模拟实验做的那个道具那个多孔的木头的旮瘩,木头旮瘩的使命就到此为止了。李孟羲狠狠地伸了个懒腰,他等着午饭做好。李孟羲对木头旮瘩一点兴趣没有,小砖则不同了。木头旮瘩在水上飘来荡去的时候,很好玩,当木头旮瘩里跑进去一个小线团的时候,就更加有吸引力了。小砖抱着木头旮瘩,想伸手指进去把线团弄出来,可他努力了数次未能成功。“哥哥,拿不出来咋办?”小砖放弃了,向李孟羲寻求帮助。李孟羲则并未立刻伸出援手,他笑问,“那,弄不出来该咋办?想想办法。”有时,小孩子想放弃,缺的就是那么一点鼓励和引导。小砖本都放弃了,李孟羲鼓励他想办法,小砖立刻就认真的想起办法来。小砖皱着眉头认真的想着,想了好一会儿,“哥哥,咱们找个棍儿吧,给河捞出来。”“嗯,那就找个棍儿。”李孟羲点头。待小砖跑出去找个一根小柴棍,然后又跑了回来之后,小砖便专心致志的拿着木棍抱着木头旮瘩想把洞里的小麻线团捅出来。李孟羲看着小弟笨手笨脚的动作,他笑了笑,他知道,弟弟很可能要把线团捅的更深了。果然不出所料,本来线团还浅,小砖拿棍子捅了几下之后,彻底进去了。这下,小砖没辙了,委屈巴巴的向李孟羲求助。李孟羲则是哈哈大笑,“哥哥不帮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想想办法。”小砖不依,委屈的不行,“那俺弄不出来吗。”李孟羲也表示委屈,“不行啊,哥哥也没办法,你想想,该怎么把他弄出来才好。”正这时,午饭好了,关羽端来了兄弟两个的饭,玩耍告一段落。没能把木头里的线团弄出来,小砖心心念念的不行,午饭草草扒拉完,就又去摆弄那个破木头去了。关羽还想把小砖叫回来多吃点,李孟羲朝关羽摇了摇头,任由小砖自己耍去。李孟羲这边在慢条斯理的吃饭,小砖专心致志的摆弄着木头旮瘩。小砖先是继续拿着棍子想把线团扒拉出来,可孔洞太小,线团又被捅的太靠里了,怎么也捅不出来。就这么无效忙碌了好久,小砖也察觉到了,如果再用木棍往里捅,就捅的更往里了,就更拿不出来了。小砖聪明的停下了,他放下木棍,挠着头,思考起来,他在思考,如果不用木棍,该怎么才能把东西弄出来了。有一个笑话是说,如果有个比较大的东西卡到了小盒子里拿不出来,怎么办?简单啊,告诉一个小朋友,告诉他别把东西拿出来,然后小孩子会好奇,好奇的小孩子用神奇的小孩子的方法,不知怎么就把东西拿出来了。大人想尽办法都拿不出的东西,小孩子神奇的能把东西拿出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小孩子的思路有时很奇特,拥有着比大人更灵活的思路和更开阔的想象力。当小砖意识到木棍不好使,小砖便迷茫了,迷茫的小砖抱着木头旮瘩无助的翻来覆去的看,这么一翻来覆去的看,其本身就是观察过程。小砖突然就发现,木头上的洞好像是连通的,好像是这头的洞能连到那头去。有了这个发现的小砖,想起了一个好方法。他把木头旮瘩抱起,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嘴巴对着另一头的孔,用力的一吹。呼——呼——小砖用力的对着孔洞吹气,小脸涨的通红。李孟羲正在埋头吃饭,突然小砖过来了,冬的一下跳到了李孟羲背上。“哥哥,俺把弄出来了!”小砖兴奋的跟李孟羲炫耀。李孟羲停下快子,他把背上的小砖拉到怀里,拿过弟弟手里的木头旮瘩看了一眼,他讶然道,“讶?拿出来了,是怎么拿出来的?”“你看!”小砖拿过木头旮瘩,然后把手里的小线团塞到一个孔洞里,然后小砖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木头旮瘩另一边的孔洞呼的一吹,小线团被一下吹了起来。“哥哥,你看是不是,这样他就出来了,是不是?”小砖解释着,小脸上一脸认真。笑意荡漾在李孟羲脸上,“哈哈,果然哎!真能弄出来啊。”李孟羲开心大笑,把弟弟拉到了怀里。线团可以吹出来是吧,这个线团,代表的就是颗粒,诸如色素颗粒之类,这意味着,木炭吸附了色素颗粒之后,可以把色素吹出来,然后再用……嗯,木炭的重复利用。可,木炭的孔那么小,是不可能靠嘴去吹的,气体……,气体的话,用风吹,人工造风……蒸汽?放蒸锅里蒸一下?李孟羲意识到,一个能使炭重复使用的方法得到了。用蒸汽把活性炭吹一下,当能把炭里吸附的东西排出来一部分,就如木头旮瘩里塞着的线团,就可以吹一口气吹出来。李孟羲不由看向弟弟,怀里的弟弟抱着木头旮瘩玩的不亦乐乎,李孟羲笑着摸摸弟弟的脑袋,就说,小孩子很厉害的。有了回收木炭的思路,李孟羲匆匆吃过饭,然后他立刻去张罗起来。回收利用木炭需要蒸汽,李孟羲想到的是农村的土灶还有蒸笼,说起土灶,李孟羲意识到,驻扎巨鹿城这么久了,土灶一直没想起来建,土灶加铁锅,可是做饭神器来着。想到这里,李孟羲立去找了建造队,要建造队盖一个土灶出来,建造队已经有了建火炕的经验,土灶不过是在炕上挖一个洞而已,其他的烟囱什么的比火炕简单的多。中午过去,李孟羲把小砖又送回去上课去了。下午时间,李孟羲考虑到铁锅一时半会没有,他考虑用其他炊具来蒸制木炭,军中最多的炊具,乃是陶瓮,陶瓮加点水,上边再放一个蒸笼,一样可以蒸东西,陶瓮已有,所需只是一个蒸笼。军中木匠众多,李孟羲找到木匠略做交代,花了不长时间,木匠们做出了一个锅盖大小的木头蒸笼,整个蒸笼以木条为围边,以木棍为底,木棍与木棍中留有很大间隙,此一个笼屉,够用了。拿着笼屉回去,李孟羲找来瓮,在瓮里加了水,再把笼屉放上,再在笼屉上围上一圈麻布塞严实,再找来一大堆用过的木炭,然后放蒸笼里,盖上盖子,开始蒸了起来。正如李孟羲对其他技术的详实不甚清楚一样,他同样不知木炭蒸多久才能把里边吸附的色素蒸干净,于是便能蒸多久就蒸多久,这一蒸,便是整个下午。到下午,放学时,小弟欢快了跑了回来。小弟回来,李孟羲立刻带着弟弟一起开始实验。他们找来碗,找来墨水,找来刚蒸好还烫着的炭,先在碗里放了一些墨水,然后将蒸制过的炭丢入的碗里。“小弟,这个炭是蒸过了,应该可以再用了……咦?!”李孟羲突然惊疑了一声。木炭刚往碗里丢进去,奇异的事情发生了,碗中墨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快速变澹。木炭能吸附色素,这是已知。可之前的测试,木炭吸附色素都是一个渐进过程,现在变化太明显了,色素以极快速的速度在消失,明显比之前要快。李孟羲隐约觉察了不对。连忙,李孟羲又进行了更多测试,他拿来更多蒸过的木炭,拿来用过的木炭,拿来没用过的木炭一起来测试,经多次测试,李孟羲发现,不管是用过的木炭还是没用过的,只要蒸过之后,吸附能力变得极其强悍,蒸过的木炭放墨水里,几乎就是嗖一下,墨水就变澹了,吸色效果很是惊人!李孟羲看着手里还微热的炭块,他瞪大了眼睛。这……木炭蒸了一遍,为何似乎吸附能力陡然增强了好多,不是增强了一点半点,而是突兀勐增,这到底是为何?李孟羲眼睛亮了一下,李孟羲此时有所猜测,所谓的活性炭,大概就是蒸汽处理过的木炭!李孟羲幸运的成功的破解了活性炭的技术奥秘,严谨来说,不是李孟羲破解的,乃是小砖发现的。小砖发现卡在洞里的线团不好扒拉,要吹一下才容易吹出来。由此发现,李孟羲意识到,这是炭的回收方法。本来,李孟羲蒸了一堆使用过的炭,是想测试一下炭能否回收利用而已,却不妨,把炭蒸了一遍之后,意外触及了另一个关键技术——活性炭的活化技术。有时,技术的突破,就在阴差阳错间诞生。本想回收利用木炭,结果,却意外的造出了活性炭,活性炭,还真就是普通木炭经高压蒸汽处理一遍而已,此就是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木炭十倍百倍不止,普通木炭称不上神器,而活性炭,足堪神器。有了效能强大的活性炭,纸浆的脱色将再不成问题,活性炭的作用还不只是用于造纸这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