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章 下一个目标是谁(1 / 1)

加入书签




毕竟德意志不可能一直让人卡着能源的脖子,总是要想办法突破。
光能发电,大家基本上都是从无到有,摸索前进。
李文军已经领先了,他们投入再多,暂时也追赶不上。而且德意志的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
可是风能发电不同,主要是机械技术。
德意志是老牌机械强国,而科特家族又是这方面的强者,所以他们很有把握。
可是现实浇了他们一头冷水。
看着简单地东西,却要投入巨大。
而且,德意志的地并不多。
在陆上建风力发电站,被环保人士强烈抵触。说风电会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安全,还会危及地下水。
德意志政府只能发布新的规定,要求风机与建筑至少要保持1公里的距离。
按这个距离一算下来,基本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修风机了。
科特家族只能想办法建海上发电项目。
可是海岸线在北部,工业中心却在南部和西部。
海上发电之后需要用水下电缆把电输送回港口,然后再通过地面高压线路长距离输送到工业区。
港口的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改善更新。高压输配电技术也达不到要求,需要研发,全国电网基础设施也很落后,需要改造升级。
不然,电就算发出来也没法跟陆地的电网衔接上。
总而言之,到处都要烧钱,这个窟窿不会比太阳能发电小。
而科特家族已经在过海天然气管道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压根没办法再独自承担这么巨大的投入。
现在后退的话,前面的投入就都打了水漂。
甚至有竞争者说科特家族“花大价钱来修建天然气过海管道,就是想一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其心可诛。”
搞得科特家族腹背受敌,费力不讨好。
苏珊曾通过某个议员向议会提出建立特别基金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遭到反对派的拒绝。
苏珊彻底没招了。
原本雄心勃勃的她现在焦头烂额,危机重重。
她这一次,想要说服李文军转让风力发电设施的生产技术和高压输配电技术。
李文军心知肚明,却假装不知道。
他还知道,自己最初在英吉利推行电动车受阻,也有苏珊的“功劳”。
虽然知道苏珊在背后捅刀子,他却不打算跟苏珊翻脸。
毕竟他和苏珊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处于相互利用,谁也离不开谁的状态。
比如他就需要科特家族乖乖配合把天然气过海管道,属于德意志那一半修好,并配合把气卖给其他国家。让他和雷托好源源不断的从西欧抢钱,彻底掐住西欧的喉咙。
苏珊也明白李文军这么聪明,自己在背后做的小动作压根瞒不过他,只是还需要她才忍着。
所以,他们两个见了面之后,都是表面客气,内心算计。
李文军虽然拥有科特家族的部分股份,但是苏珊从头至尾都没跟李文军讲过他们也在研发风力发电设备的事情。
所以李文军很好奇苏珊要怎么跟他开口要钱。
科特家族生意诸多,都要苏珊来处理,所以她也是个大忙人。
今天却陪李文军看了一整天。
李文军说:“哎呀,科特女士这么忙,还要陪我,真是让我过意不去。”
苏珊:“应该的,应该的。李先生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李文军:“啊。真是太感动了,我们明天就要去荷兰了,不叨扰科特女士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你有什么话就赶紧说,过期不候。
苏珊只能说:“其实我们有些事情需要李先生帮忙。”
李文军:“嗯,请讲。”
苏珊:“我们想要跟李先生在风力发电方面和高压输配电进行合作。”
李文军微微点头:“好说,怎么合作。”
苏珊:“我们跟李先生购买这两项技术的专利。”
李文军笑了,说:“不可能。”
你以为我傻吗?
老子不停投入,研发十年,而且有超前的技术储备才走到今天。
我还打算摁着你们至少再薅十几年的毛,怎么可能现在就卖给你,让你成为我的有力竞争对手?!!
苏珊:“那李先生觉得怎么合作才好。”
李文军:“你们出钱,我帮你们修。”
我要是想这么干,还用等到现在?!还会投入那么多钱研发?!
喜欢当买办买现成东西的是你们中国人,不是我们!!
我们德意志人绝不甘心受别人的技术胁迫。
苏珊心里骂骂咧咧,嘴里却淡淡的说:“我们的发电风车都要竖在海里,修起来可能耗时比较长,还要改造港口。你来修的话,耗时太长,不合适。”
李文军轻轻点了点桌子,微微一颔首:“也是。那等你们把港口和电网改造好,再来跟我谈吧。”
呵呵,德意志的基建这么废,没个十年八年修不好。
这一句话就把苏珊的嘴堵死了。
苏珊气得太阳穴猛地“突突”了两下,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就算李文军肯把技术卖给她,自己砸锅卖铁凑够了钱,买下来了。
这样的港口和电网,也让她无用武之地。
她颓废的说:“嗯,那到时候再说吧。”
反正欧洲别的国家风力发电技术一样拉胯。
德意志已经算是矮子里面的高个了。
荷兰又打电话来询问唐兆年他们什么时候能过去了。
唐兆年挑眉无声询问李文军。
李文军觉得把他们胃口吊得差不多了,便微微点头。
唐兆年对着电话回答:“啊,我们把时间表排一排,争取这两天过来吧。”
欧洲就那么点大,乘坐欧洲的ice城市间高速列车从慕尼黑直达阿姆斯特丹,670公里,几个小时就到,都没有从穗城到茶县距离远。
上车坐下后,季青韬说:“来,我大胆的猜测一下。你挑荷兰下手,是因为这个国家最好下手。它一下从云端跌入谷底,这会着急慌乱,肯定病急乱投医。”
李文军点头:“没错,季三哥聪明。”
季青韬又说:“这样的国家应该不止一个。你下一个目标是谁,不如早点告诉我们,让我们有个心理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