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赵祐(1 / 1)

加入书签




赵府书房。

“哦?”盘坐于下,看着与读的竹简,赵嵩有些惊奇:“其间居有力负四百斤的私属?倒也颇为少见啊,似乎只比大兄您所收的那力士略逊一筹乎。”

“嗯”赵府书房之中的赵祐,摸着胡须点了点头,稍微有些叹息!

“孙终究还是慢慢长大啦!虽然手法不大尽然,但也还算勉强,只不过,有些麻烦啊!”

杨景的族祖叔——赵嵩有些不解,询问道:“为何?大兄何虑?景孙已稍长成才。其读经义,学族学,已稍有学识;大兄其半家业,孙景打理的也井井有条;待人,尊长者,敬孝睇,对其流民也亦是仁善;孙景,真可谓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其飞扬神采,弟真慕兄有此之孙!”赵嵩一下子就道尽了杨景所有的优点。

“哼哼”面对赵嵩对其孙的夸赞,赵祐有些发自内心的摇头苦笑啊!



长叹一声的赵祐,无奈的说道:“弟啊!岂能尽说好听的!”

“乃孙被我接来汉中,其杨氏族学虽抄本带来,可毕竟没杨氏族人教他啊!吾们本家又远在蜀郡成都;在汉中,族学也没有精善者教他!如此条件,景孙他的学识,小成,都不算,又何言有学识呢?”

“另外,先生杜公虽有学识,但名声仍不够鹤立,我且还需再为景孙寻一博览群书的名师才可。”



“名师说完,就该说交给其的一半家业,此半家业,景孙确实打理的井井有条,只是,其在庄园所作亦有些端倪乎。”

说道此处,坐于书房首位的赵祐,不由得停顿了一番,眼神闪了闪。

“或许时候还未到吧!”赵祐自语的感叹了一声。

坐于下位的赵嵩也没敢打扰其大兄,同时,他也大概知晓他大兄在忧虑什么,可就算知道又能怎么办呢,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挺无奈的。

“嗯颂之。”

“颂之在!”

赵祐:“兄我苦思良久,最终,还是打算再入仕途,自请担任一郡之太守,等明年,我再回趟本家也写几封信,看能不能自请武都郡太守,到时,要是成,景孙可能就要拜托于颂之矣。”

“什么?大兄莫要吓颂之。”赵嵩此言吓了一大跳,赶忙劝道,“武都郡白马氐羌人又续叛乱,动荡不安,其郡太守似又要调迁雒阳,足以见其地万分凶险,以大兄之才加赵氏之名望,一九卿都易如反掌,何须涉险乎?”

“哼哼九卿又有何好当的呢?今,天下纷乱不止,就于益州,就有巴郡板楯蛮复反,又加之巴郡赵祗起兵,号黄巾,攻伐巴郡,犍为郡。近年还有张修的五斗米贼四处传妖邪,其年还与同黄巾一同反叛。此乱时与九卿还真不如当一郡之太守乎。”赵祐所说的还只是益州所发生的,像今年郭大的白波黄巾贼,郡国七大水,青、徐黄巾的复起等这些的糟乱事,他都还没说。

这世道还是太乱了,赵祐说完,也不愿再坐于书房首位了。

而是起身,慢慢走到了其族弟赵嵩的一旁。

“大兄!”见赵祐之起身,赵嵩也连忙立了起来,准备再试着劝导一番。

“颂之不用劝我,我意已决。”赵祐那能看不出其族弟的意图,摆着手直接就止住了。



赵嵩就那么愣愣的站在兄侧,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真的很想很想再劝劝其兄,武都郡,真不是良选良地乎!大兄其实真的很多的选择。

兄赵祐转继了兄父赵典的爵位厨亭侯,又继承了赵典的故吏门生,朝廷上还有身为九卿—光禄勋的赵谦帮忙说话,而且赵氏又跟弘农杨氏颇有交情,其孙杨景,也既是这个交情的例子。

如果赵祐真狠下心动用关系,都别说郡守和九卿了,州牧跟三公都亦有可能。

一想到此处,赵嵩的脸上就更显窘态了。



慢慢从赵府书房走到书房门口的赵祐,突然冷不丁的朝着身后的赵嵩问了一句:

“五斗米贼,最近可有反窜?”

问到了重要的问题,赵嵩是故,严肃回道:“有矣,但少,其贼欲图汉中之心,仍旧有之!”

嗯这也不怪赵祐等人的多想,五斗米贼于黄巾起义的时候就跟随黄巾贼一同起义了。

而且。

《典略》中是这么写的,“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光和是汉灵帝的年号,意思是说在光和年间,有两股“妖贼”,一个是张角的太平道,另一个是汉中张修的五斗米道。

所以五斗米贼在很多人的眼里,形象很差的,这一很差的形象,要到张鲁于汉中改善一番五斗米才好上不少。

不过目前而言,五斗米他们依旧是贼,依旧还是于黄巾一同参与叛乱的反贼!





先前听完族弟所答的赵祐,也未做什么其他回答,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

便不再语。

已五十有七,都半截入土的他,就那么孤寂的立于书房门口,静静地仰面看向天空中不断飘落的雪花。



‘要是寻常年月那该多好啊!’

可惜没有什么要是没有什么如果。

今时,不同往日。

要是寻常年月,倒是没有如此之烦忧。

只需让其景孙拜名师、学经义、奉成婚、等及冠,然后举孝廉,即可入朝为官。

虽然,他们家没有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那般门生故吏遍於天下,但也会差太多。

其孙既是杨氏又有赵氏。

想做个官轻而易举。

只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等至其年岁,还做官有那个必要么?还是说他们家就缺杨景去当这么一个官?

不缺,完全不缺的。



在他赵祐这个已经没多少年好活的老人心中。

他只希望其唯一的孙儿,能够:无忧无虑、意气风发、幸福美满的活着。而不是陷入那永无休止的黑暗内斗。

说句很多人不知道的,就于黄巾之乱而言。

他们赵氏士族也亦有参与!



还是太小啦!才十三岁啊!又该怎么办呢?

望着屋外的漫天飞雪,赵祐他那模糊的老眼,似于雪中,视见了其孙手舞意气风发少年乐。

无忧无虑之少年风。

真乃某年一般。

“景呐只望你往后可莫要后悔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