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大聪明韩王(1 / 1)

加入书签


韩安几乎一整夜,睁眼无眠,直到天明时分,终于做了一个决定。
抬手揉了揉酸胀的眼眶,对上一众臣子疑惑的视线,韩安努力打起精神。
“寡人昨夜细细思索,于秦国一事上有了些新的头绪。”
丞相同样也没睡好。
和他们交壤的国家远比他们强大,要想不被吞并,就只能从其他方面解围。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又何其困难!
秦国于惠文王开始便不断的讨伐其他国家,这一百年下来,最舒服的一段时日便是庄襄王归天后。
得益于大秦内乱,他们的吞并计划才稍稍停下。
不知有多少人回家烧着高香祈愿,让大秦乱一些,更乱一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入睡,否则的话,便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始终提心吊胆生怕唉,睡梦中大秦就对他们下手。
而这些祈愿的人里,韩绝对是次数最多的那一批。
韩安每年可是都会诚心祭祖,再诚挚的祈愿。
别说大秦对韩边关处的骚扰还真少了许多!
韩安不无骄傲。
这也算他的功劳嘛!
不过这种祈愿明显是有时效的。
不过56年的时间,庄襄王一断气,本即将乱成一锅粥的秦国忽然又好了!
隐隐的还比以往更难对付!
韩安骂骂咧咧从床榻底下掏出一个稻草人,上书吕不韦三字,狠狠地扎来扎去。
“就不能再争气点!……”
吕不韦不是号称真知灼见,其眼光享誉诸国的吗?怎么连个半大少年都斗不过!
韩安那叫一个气啊!
“陛下、陛下?”
陛下突然兴致冲冲的把他们都叫进攻了,但又一言不发,保持这个状态快半个时辰了,一干重臣面面相觑,最后是丞相大着胆子开了口。
韩安骤然回神,立马拉回正题。
“秦国近日诸多异动,消息已传遍大江南北,然无人知晓其真实性。”
韩安顿了顿,一本正经分析道:“秦人狡诈,或是故意放出风声使得外界震动也未可知,寡人思来想去,若是要保全大韩,还得从别的地方想法子。”
硬碰硬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诸国中最软的那个软柿子国,君王韩安心里有数极了。
韩与秦交战犹如鸡蛋碰石头——自找死路!
因此他们得曲线救国啊!
如何使大秦的视线从韩身上转移?
自然是给他们一个更轻而易举便能得到的目标!
韩安眼神亮晶晶的,难掩激动般拍桌而起:“既如此,寡人决定,疲于秦!”
全体重臣:“……?”
有这么一个思维跳脱的君王,大韩似乎更加岌岌可危了。
回神最快人委婉的提醒:“我们较之于秦差距悬殊,即便是派人以骚扰为主,也……需详细计划。”
中途生硬的转了语气,有人摸了摸鼻子,继续装傻,虽然不难看出他原本是想说什么。
韩安虽然大多时候会忽然做许多“睿智”的决定,但他不傻呀。
……至少明面上不傻。
所以这破绽百出的转移话题便被韩安听的一清二楚,包括言外之意。
韩安脸色一黑,冷哼:“寡人知晓我们与秦国天差地别,只是这次,诸位可想差了。”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群人真实态度!
一群人老老实实垂着头挨训,又有人万分好奇的追问。
韩安下巴微抬,言之凿凿:“比疲非彼疲!”
兵法中确实有敌疲我扰之法,然如今他可不想如此按部就班的做!
韩安颔首,身后内侍立刻拍了拍手。
禁闭的殿门忽而打开,一名皮肤黝黑且粗糙的中年男子迈步进来。
目光正好对上这一个大殿的上司,上司的上司,以及居于高位的顶头上司,男子的腿下意识就软了片刻。
好在是君王亲自传唤的人,其余重臣虽不解其意,但到底也未露出鄙视嫌弃的神色来。
敏锐的察觉到自己似乎美微笑,男子松了口气上前行礼。
“臣郑国,参见陛下!”
此‘郑国’非彼“郑国”,而又生于“郑国”。
后来郑国光荣的成了韩有且仅有的手下败将,郑国便也随波逐流,成了大韩人!
丞相瞥见此人一身寒酸打扮便皱了眉头,在瞥见此人袖口似乎有沾染到了泥浆以后更是火大!
“御前拜见君王,居然这般胆大妄为,着装上竟敢如此随意!”
男子大惊失色,连连告罪。
然而仔细一看,这神色间竟还有几分……委屈?
“臣……”
不待郑国开口,韩安便率先摆了手了结此事。
“郑大人为官朴实,愿与百姓同吃同住,修建水渠改造大韩水利,是寡人召见的急了。”
大韩水工,一个并不需要上朝寻常时候看不见,只在最关键时刻会突然想起来有这么一个人的官职。
刚才开口问对的人有些尴尬。
然而韩安却已经进到了下一个话题。
“寡人冥思苦想一整夜,忽而想到先王曾无意间提起的大秦如今大兴水利一事,因此才会将郑大人传来。”
郑国仍然茫然。
他不过一个管着水利工程的小官,何时和大秦扯上了关系?
韩安笑容和蔼,像极了黄鼠狼似的盯着郑国。
“郑大人不必惊慌,寡人只是想送大秦一份大礼以示以和为贵的诚意。这份大礼自然要郑大人亲自筹备,亲手送去。”
不说还好,这一说让郑国怎么能不惊慌!?
秦国嚣张,四处吞并,于大韩人而言便是洪水猛兽。
如今竟然要他去?
难道大王疯了?
郑国以怀疑且惊恐的眼神回应韩安。
而一干重臣也是十分的……心情复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