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反对者,受益者(1 / 1)

加入书签


胡德适还没开始反辩,在场的不少人红着脸梗着脖子责骂起秦小满来。当众辩论,输赢全靠在场众人的支持。这一部分人里面,还有许多拥护秦小满的,都止不住出声反驳。“秦先生,我们并非惧怕女子做官,抢了我们应该有的名额,而是自古除了皇族以外,根本没有女子上朝为官的先例。”“是啊,是啊!”赞同这一说法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点头。只是不少人脸上还带着被人戳破内心想法的心虚之色。“秦小满,你别往我们这些人头上扣屎盆子,以为你说这话,我们只要反驳你,就是做贼心虚。”董继泽趁着这个机会,故意挑起事端。刚才还反驳秦小满的人,仔细一想,确实有种上了套的感觉。反对了秦小满,倒显得他们理亏,恼羞成怒地瞪着秦小满。此时原本该轮到胡德适来反辩。而胡德适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秦小满的话,这里面都有套路。反对吧,秦小满说的是实情,睁着眼说瞎话输了先机。支持……是不可能支持的。董继泽这么一开口,倒是打破了这样的僵局。秦小满倒也没想过凭三言两句便辩赢了胡德适。不过董继泽都亲自下场,说明对方的耐心消耗得差不多。辩论结束,即是真正的决胜时刻。“辩论,要是不说一些大家没听过的见解,听着也没意思。”秦小满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轻描淡写地对自己大放狂言的出发点,作出了一番总结。话出。刚才还恶狠狠瞪着他的那些人,只能气得干瞪眼,连指责的话都说不出口了。是啊。台上正在辩论,论题就是“女子为官支持还是反对”。秦小满作为后手只能选择“支持”,不说些让对方哑口无言的话,怎么赢呢?这么一想,有些人看向秦小满的眼神里,带着同情之色。稳坐在椅子上观战的唐清柔,听到秦小满故意博同情的话,眼中笑意盎然。“小姐,你还笑得出来?”天璇压低声音,凑在她耳边提醒。“这群人明着是在反对秦公子的话,实际上是在反对你做官!”气煞人也!这些人真是狗抓耗子多管闲事。男的女的谁做官不行?只要是好官不就行了吗?天璇握紧了拳头,时刻告诫自己这是在辩论擂台上,她不能出手。“小姐,胡才子一句话不说,台下就那么多人反对秦公子,你说他还能赢吗?”“能不能赢不重要。”唐清柔一眼不错地盯着站在场中,为她的立场辩论,而备受千夫所指的秦小满,低声呢喃。“他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啊?天璇听不懂了。她正要再问,就见秦公子,朝着刚才反对声最激烈的地方,跨出一大步。“你们方才说,除皇族与皇宫中所有女子为朝廷做事之外,没有寻常女子进入朝堂为官的先例?”秦小满这次倒是没有口出狂言,引起众怒。但他的问题,却让台下出声反对者,面露嗤笑。“秦先生,你不会没读过知章先生所着的《古今通史》吧,若是有女子为官开创先河者,知章先生会遗漏吗?”自然不会。秦小满要的就是这样切实的回答。“开创先河者,这个词用得好。”秦小满转而看向胡德适,又问。“胡才子,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自古以来,从一品封将拜相到九品小官小吏,便是由权贵世袭为官,对不对?”辩论不说自己主张,改问问题?胡德适虚眯着眼,警惕地盯了秦小满片刻,沉吟开口。“秦先生,你说的对,但也不对。”“哦?哪里不对?”秦小满故作不知地接着提问。“早在一百年前,前朝绥文帝时便将官员选拔,从世袭继承改为科举制度,无论权贵还是寒门,皆可通过读书考科举当朝为官。”“权贵世袭只有封爵封侯者,也可凭借礼、义、孝、廉、忠、信、诚,或对国家做出莫大贡献者,经官府推荐入官。”说起这些历史,胡德适讲得头头是道。说完,他还特意内涵了秦小满一把。“没想到秦先生在作诗和算学方面惊为天人,对于朝堂中事,还是欠缺了解。”“秦先生出身地方之家,精通计算并且拥有作诗天赋,属实难得,可有些真才实学,还要靠努力积累才行。”从辩论转到人身攻击上面。秦小满能够看得出来,九品小吏之家出身的胡德适,在他面前,满是优越感。正好。那他接下来的话,可以让胡德适更加优越。“是啊,地主之流,在古时无法当官,被称作商贾之流,难登大雅之堂。”秦小满的一番自嘲让台下的董继泽撇了起嘴。“可自从前朝开始,士农工商齐发展,特别是到了当今天子这一代,商贾之流如果有贤德也能赐予功名。”“秦先生,我们在辩论‘女子为官’一事,请你不要跑题。”胡德适感觉到秦小满是话里有话,在铺垫着什么,及时制止。“我没有跑题,我们不是一直在讨论,‘女子为官’开先河的事?”秦小满依然还是反问句。胡德适一时间想不透其中的关联,只有沉默以对。“大家刚才也听胡才子说了,官员的选拔,科举制度从寒门中选取优秀的人才,也不是古来就有的。”此话一出,胡德适心中悚然一惊。明白了秦小满的话术套路。可惜。已经晚了。“我不是……”“胡才子先别着急辩解,听我把话说完。”秦小满环顾着台下那些反对声最强烈的人们,一本正经地询问。“那你们说,这个科举制度在前朝是否算得上开创先河?当时有没有人反对呢?”还是反问!胡德适张了张嘴,却没办法回答。自然是有的!“一定有啊!”台下,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文帝新政,以科举制选拔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欲改变世袭罔替、权贵世家把持朝政,使朝廷日益腐败的颓势,引得全朝上下皆是反对。”“反以铲除贪官为由,致使朝廷人手不足,破格提拔美名远扬的寒门才子,耗时十五年,斩杀百余名三品以上大员,终见成效。”背完相关的史书记载。不少明眼人,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神情变得复杂起来。秦小满可不管他人如何,接着书生们的话茬接着往下辩。“是啊,当初权贵世家继承官职,科举制度是开创先河遭到全朝堂上下的反对,反对者当时一定也以未有人开创先河的说辞来反对这一制度。”秦小满举起双手,比划着台上台下身穿各个书院服饰的书生与先生。“可你们看今日,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已成为了主流趋势,近九成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当年反对科举制度的,是世袭罔替的受益者,那么今日反对‘女子为官’的人,又是什么人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