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两亩地,大奇迹(1 / 1)

加入书签


大乾败家子正文第一百三十九章两亩地,大奇迹梆梆。

唐清柔手起掌落。

将靠背处填充了鹅毛羽绒的软垫拆了下来,又将桌子往车门处一推。

接着,把软垫铺到马车上,毫无形象地往上面一躺。

双手环抱在胸前,闭上了眼睛。

不一会儿,秦小满就听到了均匀的呼吸声,看到她的肩膀微耷。

睡没睡着不知道,看姿态至少是放松下来了。

“……”

秦小满脸上隐隐发烫。

有种被人撩拨却无可奈何的错觉。

尤其是唐姑娘坦荡大方,完全没有撩拨他的意思,让他不由得有些郁闷。

自己的胡思乱想显得很矫情。

“那就一起睡吧。”

秦小满嘀咕一声,迈开长腿从唐清柔身上跨过,踩到软榻上。

吱嘎

唐清柔转了个身,将后背留给了他,又拉开了半步的距离。

秦小满知道,别看两人这么熟了,同车共枕还是会害羞。

这么一想,他脸上的热度褪去,也往旮旯里挤了挤。

原以为会睡不着。

可能是太累了,也可能是车夫技术好,不颠簸。

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直到有只柔软的小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秦小满恍惚从梦中惊醒,腾地一下坐起来,左手摁着腰间别着的匕首,眼神凛然地盯着拍醒他的人。

“秦公子?是我。”

当看到唐清柔错愕的眼神,秦小满坐正身体,双手干搓了一把脸。

他再次睁开眼,脸上恢复成平时讨喜的憨态。

“抱歉,刚才做了个噩梦……”

秦小满急忙转移话题,朝着窗外望去。

“到了吗?”

马车走在一望无垠的小路上。

两边是收割完的稻田。

天色刚亮,已经有幼童和老人趁着鹅鸭还未放出,背着箩筐出来拾稻穗。

四周的炊烟袅袅升起,给金黄与翠绿交织的田间蒙上一层面纱般,像走入了画卷之中,显得不太真切。

秦小满想到梦中的情景,再看眼前的实景,有一瞬间的恍惚。

“真没想到中秋时节还能在西南一带看到收割水稻后的景象。”

唐清柔不禁感慨。

“每次来富阳,都会让我感到惊喜。”

“我身为富阳人听到你这么说,压力很大。”

秦小满调侃一句,目光落在田里杂乱无序的稻茬上面。

那些稻茬有密有疏,排列不一,鹅鸭进去都会崴脚。

有田鼠害虫也很难发现。

好在,这样的情况马上就能结束。

“吁”

前面传来勒马的声响。

秦小满又搓了一把脸打起精神。

“到了。”

“唐姑娘,我们下车吧。”

最前头的周刺史已经上了山坡到了庄子的门口。

后面跟着的押运官银的侍卫及马车,还有骑马的肖大侠和董继祥等人。

等到秦小满和众多乘坐马车的商户走完二里路爬上山。

留在庄子里的月季和管事们,早就被惊动。

月季正带着六条大黑狗站在大门口,手里拿着一根烧火棍,虎视眈眈地盯着不请自来的周刺史。

凭借周刺史说破天,她都没有开门。

“大胆贱婢!区区一个秦家丫环,也敢阻拦刺史大人和长史大人?”

周刺史和章慎并未着急。

倒是董继祥,狐假虎威地恐吓着月季。

月季一言未发,紧紧地握住手里的烧火棍。

直到秦小满快步走上前来,她才“哐啷”一声将烧火棍丢开,把门栓放下。

“公子……”

月季声音都在颤抖,明显被吓得不轻。

却依旧站在他的面前,与凶神恶煞的董继祥对峙。

“别怕,一个纸老虎而已。”

秦小满揉了揉月季的脑袋瓜,把她拉到身后,眼神冷清地盯着董继祥。

“董继祥,上次有人想闯我家庄子,下场如何,我想你也知道。”

此话一出,原本还火急火燎想往庄子里冲的人们,都有序地后退了几步。

刚才还站在门前耀武扬威的董继祥,更是不着痕迹地躲在了周刺史的身后。

在场的谁不知道。

擅闯秦家庄子的王耀辉和六十一名死士的尸体还在乱葬岗堆着。

连荣州王家都因此没了。

本来还打算抢先找到稻秧,一探究竟的人们,此时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董继祥,我劝你嘴巴最好放干净些,不然我不介意你再回床上躺七天,再下床来看稻秧。”

秦小满握紧了拳头,语气不善。

“……”

董继祥又退后了两步,往人群里站了站,咬牙切齿地怒视着秦小满。

为了早一刻验证稻秧得到结果。

他忍!

“小满,你别因为一颗老鼠屎就以为整锅粥都是烂的,不想理的人别理他,咱们先去看稻秧。”

方占河兴奋得直搓手,眼睛眯成一条缝。

马上就能揭晓稻秧是否存在,是从今往后每亩多赚一两半,还是今日大捞一笔。

众人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

“方叔说得有理。月季,你在前面带路,去看你种的两亩稻秧。”

“好的公子。”

月季有人撑腰,对着董继祥做了个鬼脸,扭头朝后院方向走去。

秦小满对着众人比划着院内。

“刺史大人、长史大人还有诸位签了租契的,可以进来一观。”

至于剩下那些看热闹的,他不欢迎。

直到秦小满提出邀请,刚才后退的那些人才敢走进院子。

但也是井然有序地往前走,不敢再像刚才一样,一窝蜂堵在同一处。

穿过前院,绕过一小片竹林和果园,来到了宽阔的后院。

转过一个弯,两亩左右的水田赫然在目。

郁郁葱葱的稻秧毫无预兆地映入眼帘。

它们整整齐齐、长势一致,挺着饱满的稻叶长在田里,对在场众人的冲击力,那是相当大。

秦小满上前一步,随手从地头上吃力地拔出一根稻秧。

稻秧的根系沾着水,并且尾端根须发达,一看就知道是土生土产的,而并非是从别处搜集来又移栽在这里当作摆设。

“诸位请看,这根稻秧是否和我带去府衙的一样。”

秦小满一开口。

川朴马上将两口麻袋打开,露出其中的两把稻秧。

不用比对,也能够看出,秦小满右手拿着的稻秧就是其中麻袋里的一种。

只有几株可能是弄虚作假。

可足足两亩地,还全部扎实在生长在水田里。

这两亩地里的稻秧光是分叉处的稻穗结节,都比他们种植的原生稻还要大,此稻增产四成说得太保守!

“我认为,来年我家田里种上小满你手里这种稻秧,一亩收两石粮都不是说笑。”

方占河上前几步,蹲下身,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坚挺划手的稻叶,疼得倒吸凉气却露出一脸财迷的表情。

“真是活得久见得多,我韦思才生平第一次见到能分出三蘖以上的水稻。”

“别说分三叉,咱们地里种的基本都是直条条的一根茎,多条叉多收粮,我觉得方兄说的两石粮都保守了。”

商户们看到地里的稻秧,哪怕打赌赌输了,却人人喜气洋洋。

他们是输了,还因此以七十文的低价把水田租给秦小满种再生稻。

可他们赚了啊!

没有秦小满种植出再生稻,田闲着也是闲着,七十文一年都是白赚。

如今让秦小满白赚十年再生稻,十年过后,原生稻和再生稻多赚的都是他们的。

真的是无本起利,旺及子孙。

唯有董继祥,哪怕亲眼所见,依旧一脸不敢相信地扑到田里。

忽地,他拔起一把稻秧,拎着带着泥点子的稻秧,就朝秦小满冲了过来。

“秦小满,还敢说你不是弄虚作假,这些稻秧就是证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