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接档!(1 / 1)

加入书签


“你们赶紧做!两周后接档!”郭台又发号命令,冲众人大手一挥。

“散会!”他宣布道。

郭台率先起步,众人三三两两走出门外。

我和老王刚走到门边,挨着门框看到一位身着蓝衬衫的老员工跟着郭台一路小跑,边跑边哭,嘴里念叨着:“十年历史了啊!”想来是《午间逗逗乐》的负责人员。苍茫的哭声在走廊里回荡,空旷寂寥!

剩下的人则围上来,此起彼伏的恭喜声便伴随而至。

“有眼不识泰山!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就知道你们一定会火!”

“以后出名后少不了提携我们啊!就跟你们身后混了!”

“……”

玩笑话,恭贺语,还有那些半真半假拉关系的。

老王笑呵呵的,和别人打着招呼。

我和老王不同,不是个擅长人际关系的人。

奉承人的话在一个度内,或者索性夸张点,有趣幽默,我都能接受。可像这种光明正大说瞎话的,我有点惶恐,不知道这些人是真想拉关系,还是膈应人。

肖川慢悠悠踱着步子,走了出来。我本来想向他道声谢,旁里忽然出来一人,拉住了他。我侧目一望,得了,是庞德!

他一把拉过肖川,刻意地昂起头颅。

肖川不明白,但也和他走了。

庞德离开前,倨傲地扫我们一眼。“这世界总是小人当道啊!”他嘴里骂骂咧咧的。

这家伙虽然刚直有度,可他总看我和老王不起。他大概厌恶富二代。王明后心里也厌烦他,对着空气踢了一脚。

“呵呵,要不要出去聚一餐?”立马旁边有人打哈哈,装作没听见。

王明后欣然应允。

他倒是很开心和别人吃饭。

我们走到大门口,打算往餐馆里去,有一道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蹿过,我眨巴两下眼,确保自己没看错。

“那个人不是刘琛吗?”我说。

“哎哟,你认识他?”旁边有人笑道。另外有一些不认识的,左右旁望,问这人是谁。“他是《天际动漫》的一个小记者。”有人回答了。

“他怎么出现在这里?”我忍不住问道。

“应该是哪个同事带他来的吧?”

“……”

“这事也很常见的,都互相捞消息,做新闻。”那人道,“放心吧!都是做新闻的,心里有数,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不会出问题的!”解释这话的人差不多四十来岁,也是老员工了。

做这一行的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相互都认识,也知道这行业套路。有消息立马闯过去,和各部门也熟悉。一有事,对方透露点消息,然后就撰写稿子刊发了。

“不然怎么样?跑时政的天天蹲派出所?跑娱乐新闻的,充当狗仔队,天天拿个矿泉水瓶,蹲在艺人家门口?”他说道。

“我以前看国外电视剧上……”王明后听到这话题,瞠目结舌。

“你也说是国外了,跟咱们这不一样!”对方赔笑道,“留人一线,日后好见面……放心吧,那记者既然能来咱们这,就不可能不懂事!他要不懂事,我们会找他领导,他日子也不好过!”

王明后笑呵呵的,忙领着众人去餐厅吃饭。刘琛匆匆出了电视台大院的门,东张西望,不一会儿,网约车过来。刘琛赶紧上车,在车上给汪敏打个电话。

“主编,我出来了!”刘琛急冲冲地说。

“怎么样?”汪敏问道。

“我觉得这部动画会火!”刘琛说。

他在动画界工作了有一段时间了,能够从制作、营销、发行上瞟出端倪,更何况,这部作品不差!

刘琛混进初审,出于人脉关系的长期建设,他不会傻乎乎偷拍一点视频。山高水远,道阻且长,现在树敌,那是傻子干的事!

“呵呵,话不要说的这么满嘛!”汪敏说道,“现在动画还没放,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汪主编……”

“你还年轻,许多东西不明白。”

刘琛心里一阵发寒。不知为什么,他总隐隐觉得汪敏不对劲。

“那、那汪编,我那篇稿子怎么……”刘琛琢磨着开口。

“往好处写。”汪敏说。

“……”

“我们和他们没仇,没必要泼脏水。”汪敏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做事就是这个道理!”

刘琛嗳了一声,随声答应下来。

他和汪敏聊了几句,然后打平板,开始往文档里码字。司机扫了他一眼,问道:“忙啊?”他含糊地应了一声。司机看他如此,也不愿意打扰他,便扭过视线,专心开车。

他把键盘按得噼里啪啦响。

刘琛敲了一篇文章。

他回到家中,苦思冥想,又改了几稿,熬了个大通宵,第二天一早将稿子递给汪敏审核。汪敏大致翻翻,也没仔细看,就让他发布了。“写得还行,但可以更含糊点。”汪敏说。

“好。”刘琛答应一声,也不理他,稿子照常发出去。他并没有添油加醋地增加点什么,只是真切地表达他的感受,他觉得这很好。

稿子刚投放出去,并没有多少波澜。

如同千万条预热的作品,读者们只知道最近又多了一部作品可以看到,刘琛扫了一眼评论区,但他并没有在意许多。

没反应才很正常,这要是一做宣传,千万人都热血激昂,这说明民众脑子都有问题了。

直到两周后。

《中华小当家》开播。

部分《午间逗逗乐》的老观众,原先对接档的作品不抱希望,可下意识地打开这个台,扫了几眼,出乎意料的,一下子入迷了。

评论区也渐渐发生变化。

早在前几天,一水的抱怨。类似自从蒋文龙离开后,越来越不好看了。现在全是推荐新作的。

我和老王有的忙碌,从准备考试,到办身份证,再到跑去拿收视率。中诚统计速度不快,折腾到两个工作日,因为首播是周四,周末又不放映,所以我们周一才收到消息。

因为经过周末的空白期,观众的兴奋点会衰减。而到了周二开始反弹,直到周五,收视份额已经达到1389,收视率突破2。

“成功了!”老王嚷道。

国内不比国外就几家电视台,基本上破2是一个标准,代表全国有每一百户人家当中,就有两户在看这个节目。以这几年的水准,平均一年就只有几部作品能达到。这其中不乏大制作、大投入的作品。“一部动画能破2,世界疯了吗?”业内人士私下商讨,啧啧称奇。

更奇特的是到四周后,这时收视份额已经达到了4018了。收视率达到顶峰,破了4,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各家媒体争相报道。老百姓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就破4嘛,几十年前还有收视率达到40的作品,怎么不提呢?

可是过去只有几个频道啊!

当然大多数人,并不在乎收视率。

火了,就是火了!

《中华小当家》彻底火了!

他们只在乎电视好不好看。

不在乎背后的那些东西。

剩下的那部分人,虽然不关心。但也架不住营销号宣传,这下子,无论是三流营销,或者是一些“分析分享网站”,都不吝美言地大肆夸赞。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知道这部作品,我们放学后,街头巷口,议论纷纷,那些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还有摇晃着书包,年龄尚幼的孩子,以及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在讨论这部作品。

这是一部不分年龄的作品。

就连我那个两耳只读圣贤书的前桌,也有所耳闻。某天上学时,我看到他握着书,在和别的同学大谈特谈。见我进门,瞬间闭嘴。

他并不知道我和老王在做什么。

还有那一天审核结束后,和我们吃饭的那波人。

在电视台里经历过审核动漫的那群人。

以及电视台内部各路想要套近乎的。

自然也是从网络上和收视率报表上,感受到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段时间他们也异常趾高气扬,眉飞色舞。我和老王这段时间手机响个不停,一波波地接到恭喜的电话,这些人不住地夸赞。

“我当初就说了,这动画一定会火!”

“佩服佩服啊!自古英雄出少年!”

“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部作品不火不正常,火才是应该的!”

“不简单!太不简单了,这故事旷古绝伦,举世无双,我活了大半辈子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吸引人的作品!”

“天才!”

“你们怎么能做出这么了不起的作品!”

“这作品几百年出不了一部,必然成为经典!在历史上会留下重重的一笔!”

“……”

他们不仅打电话。

走进电视台,立马能见到无数张堆满笑容的脸庞。他们死死拽着我们,说了许多夸赞的话。屠妈妈也拉着我们,说个不停,她晃荡着肥胖的身躯,异常兴奋,仿佛会把前台压塌似的。

我和老王连连应承。

承受着赞美的炮轰。

当然,此时刘琛那边也有变化。

做营销的,大多数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写稿子,而是掐头去尾地节选以前的网评报道。

就这样,刘琛的稿子也被翻出来,被无数次的转载、抄袭与借用,流传四处,令他哭笑不得,这也是这件事引发的后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