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05章 不问动机,汉道天下,庄不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知不觉,建安六年就进入了尾声。 随着各郡上计吏陆续赶到,司徒府进入最忙碌的时节,邯郸城变得热闹起来。 公务之余,上计吏们游走在邯郸城内外。享受着赵国美食、观赏着赵国歌舞的时候,诸葛亮治邯郸的各种举措也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传入他们耳中。 在感慨诸葛亮高明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诸葛亮能做的,他们大多也能做。纵使不是每个县都有邯郸这样的雄厚基础,但在现有基础上升一个台阶,却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度。 度田对民心稳定的帮助不言而喻,对经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人只有吃饱了,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才能想到发展。 有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想着将来。 于是乎,申请度田的郡国一下子多了起来。 郡守、国相亲自来的,会直接向司徒府提出申请。郡守、国相没有来的,上计吏要么之前约定,自行提出申请,要么紧急派人回去请示。 上计还没结束,司徒府经过粗略统计,除去朝廷尚未恢复直接控制的益州、交州,接近九成的郡国申请度田,剩下的一成也持一种暧昧的态度,即不申请,不反对,听天由命。 坚持反对度田的郡国也有,但屈指可数。对渤海那样的典范,大多数人保持了难得的清楚,敬而远之。 毕意渤海推行德政一年的现状就摆在大家面前。 士大夫也许会支持张昭的德政,但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买账,他们宁愿背井离乡,迁入度田的郡国。 对他们来说,土地的吸引力太大了。 这直接导致了渤海户口严重不足,损失比经历了几场大战还要惨烈。 愿意为了德政不惜利益的士大夫毕竟太少。 在义与利之间,更多的人选择了现实中的利,放弃了理想中的义。 这在司徒府内部引发了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接受所有郡国的度田申请。很明显,有些人申请度田根本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政绩。在度田是否更有利还没有定论的时候,让他们推行度田并不可取。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政绩,会不管不顾的强行推进。一年之后能不能有利益不好说,短期内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让这些守相推行度田,更可能伤害度田的名声。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接受所有的申请,让他们进行度田。 理由也很简单:到目前为目,度田并不是一项强制推进的政策,而是鼓励郡国自行决定。既然他们想度田,那就让他们度田,最后结果也由他们自己负责。 鼓励度田是圣旨,司徒府没有禁止度田的权力。 况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度田有利于民生恢复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度田都更有利于提高百姓生产的积极性,减少百姓因贫困而生乱的可能。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后传到了刘协耳中。 刘协派人将杨彪请来,包括一些司徒府的主要掾吏,听取了双方的论述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所有申请度田的郡国都可以度田。司徒府不能禁止,但可以加强监督,看看在度田的过程中,有没有人趁机假公济私,反向操作,将百姓的田度给了大族,更要看看在度田的时候,有没有度田不实,瞒报数字,让百姓以不足数目的土地,承担更多的税收。 这个问题不仅要由司徒府负责,司空府更要深度参与,承担起监察的责任。为了能够对各郡国实行有效的监察,有必要从当地选拔一批年轻士子协助工作。 作为奖赏,尽忠职守的年轻士子可以作为郡县监察人员的备选对象。 杨彪、周忠接受了旨意,遵照执行。 刘协最后对杨彪说,不要纠结于那些申请度田的守相是否出于个人利益,要看他们度田的过程是否合乎要求,结果是否有益于朝廷和百姓。 动机可以作为将来奖励或惩处的加分项、减分项,不应该成为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是否可行,只能看实际情况。 要求所有的官员大公无私,一点私心都没有,可能吗? 能做到私不害公就行了。 不切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逼着人掩饰本心,造就一批伪君子。 杨彪微微颌首,点头表示赞同 周忠面无表情。 —— 新年到来之前,刘协又宣布了两件事。 一是将记录起居注的职能从兰台剥离,重归太史,隶太常。 太常名义上属司徒管辖。刘协此举,等于将记录起居注的责任交给了司徒府,践行了还政三公的诺言。 剥离了这个职能后,兰台可以专注于学术研究,与实际朝政脱离接触,成为一个纯粹的学术机构,为天子提供顾问和咨询支持。 这不是改变,而是恢复了兰台的本来面目。 就此,兰台与讲武堂成了天子的智囊和顾问,一左一右,一文一武。 考虑到兰台和讲武堂都有大量的文书,刘协决定再建一个隶属于少府的印坊,为兰台、讲武堂刻印书籍提供服务。 这个印坊规模不要大,但工艺、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以保证印出来的书籍都是精品,赏心悦目,还有收藏价值。 这个任务很自然的交给了甄宓。 相应的,甄宓也被纳入后宫,成了甄贵人。 她之前主持的冀州印坊则交给了邢颙的夫人张氏。 这个消息传出,司徒、司空都没什么激烈的反应。 天子重文教,以贵人掌印坊是习以为常的事,荀文倩掌同文馆印坊,宋都、董宛掌太学印坊,都是众人皆知的事,多一个甄宓掌少府印坊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都是内朝的私事,他们懒得管。 至于甄宓为贵人,他们觉得更自然。 不仅自然,而且早该如此。 冀州人对朝廷有意无意的压制一直耿耿于怀。天子明明父母都出自冀州,却借着审配、田丰等人叛乱的理由,将一半冀州士大夫流放海外,早就在冀州士大夫中埋下了怨言。 虽然朝廷积极征召冀州士子入朝从军,但怀疑一直都在。 如今纳甄宓为贵人,算是对冀州的打压结束,转向拉拢的方向,有利于冀州的士大夫归心。 正如所料,甄宓入宫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冀州就沸腾了。 无数人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等了一百多年,因为郭圣通皇后攒下的那一腔怨气终于得以抒发。 冀州人的机会来了。 c0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汉道天下更新,第1005章不问动机免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