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山神(1 / 1)

加入书签

剑川木匠“走夷方”的“夷方”,主要指与东南亚国家邻近的保山、德宏、临沧、普洱、版纳一带,也包括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他们把汉式建筑、白族建筑的风格带到了这些地方,同时,剑川木匠也主动学习接受了这些地区人们的文化特点和喜好,表现当地的地方民族特色,把这些融合了各民族文化的建筑样式传播运用到了各地。

司昆的师傅精通汉、傣、白族建筑风格,是剑川有名的木匠“大山神”。作为师傅收的“关门弟子”,司昆专攻细木活,出师后也开始“走夷方”揽活了。这次跟的这支队伍承接了滇池边龙头街古民居的修复工程,他负责所有的斗拱门窗、格门、裙板雕花。

这拔步床,着实不简单!

这么大的尺寸已经跨木行领域了!木匠行内有细分:从事起房盖屋的称为“大木匠行”,从事建筑装饰的称为“细木匠行”,而做陈设家具的称为“家具行”。本来一张普通的床属于“家具行”,但这个拔步床尺寸已经大过小型的楼阁,结构复杂讲究,非请“山神”出面主理不可!

唯有剑川木匠“山神”才能有实力从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到建造成本控制一条龙包干到底。

主理这张拔步床的“山神”姓张。

主顾指定要用上好的红木!除了支付定金,往东南亚定木料打的是全款!

“这主顾是什么人?这么豪气!”“说是原来龙头街上王家大院的后人!海外大老板!”

工友们纷纷议论,大家待工了那么久等来了这么一个大单!当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几个精通梁柱斗拱的师傅围拢来商议怎么干。

“啧啧!四围十八根顶柱,三层额枋,说给谁都不信这是做一张床!”

“这么厚重的顶,必须要挑梁穿斗才行!”

“咦!你哥几个看,这四围裙板一遮,像不像个‘闷楼’?”

大伙一看频频点头,剑川人说的“闷楼”,由于没有开窗,采光不足,只适宜安置“家坛”。

“这样子的床,命小福薄的消受不起哦!”一个老师傅缓缓地说,其他人都沉默不语。

开工了!

他们依照指定的位置在滇池边王家大院的原址搭起了厂棚,准备在棚内堆场开工。有人问为什么不等重修了王家大院再来打床,何工说整个龙头街房屋的建筑样式需要开发方统一设计,主顾急于恢复原来被损毁的这张大床,等不及开发方的整体方案了。

工匠们围着从前被烧毁的拔步床位置转了一圈,就连“山神”也不禁惊叹地上那十八个深深的立柱洞,不晓得当年的工匠用了多少心力,建造出的成品又是多么惊人?!

司昆他们十多个人从此吃住都在这大院里面,又堆料又做活,亏得院子足够宽大。

红英挺着大肚子来看他,司昆把她拦在王家大院围墙外面,说里面油漆味重,怕伤了胎。

红英笑说:“咱工作室里的油墨油漆还少吗?

“那是从前!自从晓得怀孕了,工作室不都不去了吗?”司昆答

两人都没想到40岁的红英意外怀上了,又是头胎,所以格外小心。红英只得依他,把手里的两包东西递给司昆,说里面是换洗衣服和吃的。

“自己照顾好自己!”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说完都笑了起来。

“真是瞌睡碰到枕头啊!媳妇停工养胎的这个档口,正好有了这单活计。嘿嘿,做完了这份工,差不多要当爹了......”

想到这,司昆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白天黑夜地干活,旁人都笑着劝他悠着点。

虽然是第一次跟张“山神”搭伙,但这个班子搭的好,三粗五细二打杂,一点都不浪费人力,一看家班主就是个老手,而且是那种精明能干的。

司昆觉得这帮老哥弟们投脾气,这里头没有偷奸耍滑的人,各人做事也不计较扯皮,老师傅稳扎,小徒弟勤快,大家干一天活歇下来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除了他的细木活,他还要和大家一起做起梁上架的力气活。剑川木匠扣榫讲究的是“精细的木雕不漏榫,牢实的窗子不怕敲”,梁柱间的连接要扣榫,桁条、楼愣、串枋之间也都要扣榫,而且讲究严丝合缝,谁不能靠扣榫的严丝合缝把木结构件做严实,而依靠铁钉连接和加固木构件,就会被人看不起。

在剑川木匠眼里,“钉子木匠”是外行歪货,是不合格的木匠。

两个月后,木床“床枋”和扣榫把一榀举架的十八根立柱串连起来,立柱深深插入地面,靠“串枋”把整幢床架立柱的上中下各部严密地串连起来,形成了牢固的整体。

“山神”张师傅见多识广,这辈子造房建寺无数,这些年“走夷方”到过东南亚、新加坡,什么样式的木制件没见过?以为自己的见识早已经超过祖师爷了,但就这张拔步床,让他觉得自己所学尚浅。

几个老师傅围着这木架“床”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种是哪样床?明显是头重脚轻嘛!”“尺寸合不合?要不要请主顾过来看看?”有人问

于是,“山神”跟何工讲了大伙的担心,请他出面去请主顾过来瞧瞧。

隔了几日,一辆轿车在王家大院门口停下,一个老者坐在轮椅上被人推了进来,只见他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眯缝着眼睛从正面打量了好久,示意人推着他绕着立起来的床架转了一圈,然后对旁边的人附耳讲了几句话走了。

“就是这个样子!继续做吧!这个图样,请安排木匠师傅设计成顶板木雕。”来人跟何工交代,递过来一张图样纸。

人走后大家凑过来看这图样:一个藏密圆环,最中间的是一条蛇,蛇身上长着两个翅膀。

“这是个啥呢?不龙不蛇的,也不好看啊?”几个工友看过这图样后都摇头,司昆也毫无头绪,一夜无眠。快到黎明时分,才眯了一会儿。

奇怪,媳妇怎么来了?站在大门口冲自己招手。司昆忙起身朝她走过去,就几步路的距离,怎么走这么久也到不了她跟前呢?!好不容易跑到红英面前了,司昆急的扶住她,问她怎么这会儿来了?

红英看着他不说话。

司昆正疑惑着,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巨响,回头一看,场子里搭好的床架子顶轰然落地,十八根立柱同时往四个方向倒下去,一条长着翅膀的巨蛇冲天而起!

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黎明时分,万籁俱寂,哪有什么长翅膀的蛇,床架子也好生生地立在场子中间呢!

木匠行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除了“山神”,还有“大山神”,只有精通大木匠行和细木匠行的大师傅,才能称为“大山神”。南诏大理国的存续时间大体对应唐宋,这一时期大理国白蛮的住房就已经是硬山顶汉式建筑,说明那时当地的石木营造技艺已经不亚于中原内地。

有专家考证,在唐代,剑川木匠修造了大理最恢宏的建筑五华楼,宋代有文字记载,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据说这其中就有张家先祖,“大山神”张胜。

现在,作为张氏后人,堂堂剑川木匠“山神”,不但承认自己见识不足,还不想再继续营造这形制奇特的拔步床了!简直震惊众人!

“定金都收了!难道还退回去吗?!”工匠们围着议论纷纷,司昆尤其焦躁。

“剑川木匠行什么时候有‘做不了’的木活?!这要传出去,老祖宗的脸都丢完丢尽了!”一个老师傅痛心地说。

张师傅急火攻心,满头大汗!

“哥几个!难道我不想赚钱吗?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钱哪里不能赚?但这宗活计邪门得很哪!你们看看这地上显现的印子!”

大家伙看着地上渗出来人形印记沉默不语。

话说这个人形印记,是在木床架下面的石板下发现的。本来不需要起石板,只需在这铺地石上直接铺设木板即可。但在立柱落架的时候这石板裂了,只有把这裂了的石板换掉。不料一起起这厚重的石板,就发现下面的硬土有黑色的印记。更神奇的是,把这黑色的土刨出来,填上砂石土,到第二天一看,那黑色的人形印记居然又出来了!

木匠行的迷信较之其他行业更甚,本来修房动土事关家族命运,房子一旦落成,可能就是几代人生活在此,所以要特别慎重。渐渐形成一整套规矩禁忌:“红煞日”不出工,上梁修造挑日子拜祖师,见红不吉,见白不吉,“焚香”“梵净”“镇邪”“压胜”......种种仪式让这个行业在外人眼里变得神秘,也造就了这些匠人的迷信。

“从前我不敢说,这个拔步床的形制,暗合乌龟八卦阵!”这个人说的话一下子吸引了大家

“你们看,古代说神龟出于洛水,其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

“说人话!”旁边的人不耐烦

“简单点说就是十八根柱子两扇门!跟咱们造的这拔步床一样!上面是厚重的龟壳,底下平腹贴地!”

“就算是乌龟阵,那又咋了?有玄武镇煞岂不是很好?”

“兄弟,你晓得玄武镇的什么煞?”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望向那人,他一字一句地说:“哭口煞!哭口招丧,是阳宅风水第一凶险煞气!主人财两空、枕边空空、泪眼婆娑、披麻戴孝!”

几个胆小的听得脸色变了。

众人正争论不休之际,只见何工陪着一个老者从外面走了进来,边走边说:

“煞不煞的不敢妄言,这样的床绝对不适宜给人睡是真的!”

大伙见那老者须发皆白,气度不凡,都起身肃立,老者跟大家抱拳,接着说:

“这床上面重压,四围封闭,高旷难聚气,若人在里面躺着,容易梦魇失稳,大大不吉。”

众人听他讲得甚是在理,频频点头。

何工向大家介绍说:这位是“古滇家园”项目部的本地古民居专家郑镶蓥老先生。

张“山神”忙起身相迎,陪着郑老先生仔细看了木床,在听了大家的介绍和担忧之后,郑老说:

“据家祖说,当年我翠花街祖宅承蒙剑川“大山神”段嗣轩老神人建制,历经三年,段老神仙年老力衰后,由其子段延辉继续修造竣工。交接时特意嘱咐,因我家老祖宗好听戏,家祖为尽孝,在家中修造的戏台,段老神仙定的房屋构架与在其中活动的人之间的空间比例未按常理,人的坐高与房檐高的比例和听台上唱戏的人之间的距离都专门为我身量矮小、耳背目昏的老祖宗设计,以便老迈之人能乐享天伦。这份用心和诚意感人至深,当为匠人用心营造,精益求精之表率!”

“段延辉正是我老师的师傅啊!”司昆突然开口,郑老先生听闻转过头来,双手抱拳示意,司昆忙冲他回礼。

郑老先生继续对张“山神”说:“据我所知,剑川木匠秉持的是以技传家,造福一方的精神,而担得起‘山神’之号的木匠,除了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以外,还得是以德服人,心系众生的君子!”

张“山神”一听这话,忙抱愧作揖道:“小辈惭愧!实在不敢当,不敢当!”

郑老先生握住他的手说:“张师傅你不做这害人无益的工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大德啊!荣者行义,荣者常通,这样的人才是我剑川木匠中的‘大山神’!”

就这样,项目开发方以拔步床的建造与“古滇家园”项目整体规划不一致,与王家大院地块的整体重建有冲突为由,叫停了工程,经双方协商后,施工队退了定金,转场去别处做活了。

至于已经搭建好的床架子,没有拆除,仍然留在原地。

司昆算是在龙头街有家的人,就让他暂时留下来负责善后,看守料材,等着委托方派人来接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