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绝句八灯(求推荐)(1 / 1)

加入书签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进了内殿,眼前景象变得不一样。81中Δ文网

内殿昏暗,中央放着一张长长的木桌,木桌之上,放着八盏熄灭的虎口铜灯。

木桌的后方,光禄大夫端坐于此,微微闭目,静静的坐在那里,散着一股浩大,方正的味道。

“黎白?”光禄大夫睁开双眼,淡淡的开口,声音透露出一股位居高权,掌控生死的气度。

“是,学生见过大人。”黎白微微低头躬身,行了一礼。

光禄大夫点了点头,淡淡开口道:“很好,你是第一个进入内殿,一刻钟时间,填全此诗,点燃面前的八盏铜灯。”

话语刚落,光禄大夫一挥手,桌面多了一张白纸。

黎白拿起白纸,定眼看去,白纸之上,几行小字,如流水一般,呈现纸上。

‘持趣÷阁秉德儒者立,车水马龙将相河,文人持剑啸风过,武夫咏颂空白墨。’

这是四句诗,看其样子,并非做完。

黎白蹙眉,细细品味这四句诗句,看似简单的几句,却另含深意,不由得让黎白心头一跳。

大唐朝至今千年之久,文武双治,但是千年已久,武者们早就对这些持趣÷阁弄墨的文人颇有微词,而这几句,正是应征了此刻文人儒士的态度。

作为大唐朝的精神支柱,这些文人们并非直言内心的不满,甚至他们用宽广的心再慢慢包容,但是,即便这样,这些文人也并非没有火气,只不过顾全天下苍生,并未多言,但是在这诗句之中,却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

而这,也是考究学生应变能力的关键所在!

黎白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今日,不论自己如何作答,此诗定然会被整个上京城知晓,倘若自己言语颇有偏激,必然会得罪一方,而这,也定然不是黎白可以承受的。

看似简单的三甲之争,也变得如此复杂难辨。

黎白深吸一口气,看着纸上苍劲有力的四句诗句,陷入沉思。

一时间内殿陷入了沉静,对此,光禄大夫并未多言,端坐与此,静静的等待黎白的作答。

沉思好一会,黎白这才有了行动,右手持趣÷阁左手挽袖,手动趣÷阁转,顿时,几行方方正正,却不失飘渺的字迹跃然纸上。

‘墨痕印纸随波去。’

‘车行千里逐浪流。’

两句写下,映衬前四句,将文家和兵家双双赞美一番,博得二者好意。

‘相士迎合齐心力,此田方解万古愁。’

后两句落下,使得整句诗的意味瞬间变得不一样。

将文家比作相,将兵家比作士,正是象棋之中的相和士,而那‘田’便是一国统帅所在。

所以上一句的‘齐心力’配合这一句的‘万古愁’将文武二者,紧紧困在这‘田’字之中,这样一来,一文武相争的诗句,倒变成一齐心协力的咏志忠国诗。

即便此诗传了出去,无论二者谁见得,都挑不出一丝不满。

黎白深舒一口气,放下趣÷阁墨,恭恭敬敬的开口道。

“老师,学生做完。。。”

光禄大夫点了点头,伸手一招,那张此刻已经布满字迹的白纸便入了后者手中。

黎白微微躬身,偷偷瞄大人一眼,看到后者好似打量,心中难免不由得紧张起来。

“哈哈哈,好一个相士齐心,好一个万古愁。”

光禄大夫站起身来,哈哈笑道,看其样子,黎白的这一诗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点燃八盏铜灯,铜灯亮起,你便是我光禄大夫的关门弟子!”

光禄大夫看着黎白,眼中带着审核之意,深深的注视着后者。

闻言,黎白微微点头。

不过对于那八盏铜灯,虽然不解为何如此,但是黎白依旧照做。

一手挽袖,一手拿起火折子,黎白伸手将这第一盏灯点亮。

光亮通明,甚是扎眼,远比普通的铜灯光亮许多。

而一瞬之间,黎白眼前景色骤然一变,定眼一看,仿佛置身水火之中,甚是可怕。

但是顷刻之间,一切又变得无影无踪,再一看去,还是那盏被点亮的铜灯。

看着第一盏已然被点亮的铜灯,再观剩下的七盏铜灯,黎白心中焕然大悟。

原来这也是考验,只不过黎白并不知晓考验的究竟是什么。

收起思绪,拿着火折子,点亮了第二盏铜灯,这一盏与上一盏情况一样,黎白仍旧陷入幻境,也只是几个呼吸之间便变得清明。

一连几盏铜灯,黎白都如此。

此刻的黎白已然麻木,看似简简单单的八盏铜灯,实则不然,仅仅不到一刻钟的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彷如一个世纪那般漫长,犹如指尖的细沙,顷刻之间便悄然流过。

等到黎白回过神来,八盏铜灯全部被点燃,前七盏光亮通明,但那最后一盏,虽说点亮,却仿佛随时都能熄灭一般,摇摇曳曳,忽明忽暗。

看着眼前被点亮的八盏铜灯,光禄大夫微微蹙眉,特别看到最后一盏铜灯,后者眉头更是紧皱。

看到光禄大夫的面孔,黎白心中一荡。

光禄大夫思索好一会,方才开口,只不过那话语间少了很多底气,多了些许的犹豫。

“明日午时,光禄府,你是我第一个关门弟子,退下吧。”

黎白闻言大喜,将光禄大夫看到铜灯的表情瞬间忘得一干二净,心中被这喜悦充实。

“是,学生告退。”

“哎。。。”待到黎白走后,光禄大夫叹了一口气,衣袖一挥,八盏铜灯全部熄灭,而这时,铜灯之上,面对着光禄大夫这一面,从左至右,每一盏铜灯都浮现出刻字。

“信、智、礼、义、仁、梯、孝、忠。”

只不过这八个刻字,黎白是看不到了。

光禄大夫拿起手中的白纸,细细品味,又看了眼最后一盏铜灯,神情凝重起来。

这一刻,位高权重的他,竟然也不知今日的举动是对是错。

正当光禄大夫心中犹豫,内殿之中,突然升起一片祥云,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那声音透露着严厉,仿佛你在这声音面前无处遁形,但这声音却又带着温和,仿佛这声音可以平静天崩地裂,让人高枕无忧,那声音仿佛通彻天地,犹如一条无比绵长的文化长廊,纂刻着无边无尽的文家古籍,让人高山仰止,望而兴叹。

“子煜,莫要担忧,八灯已亮,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