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我真的不行(1 / 1)

加入书签

王明阳愣愣的看着众人,突然王明阳竟然有些难为情,他被如此场景镇住了,“心想我也没干什么出格的事,你们都看着我做甚”。

王轮轻咳了一声,“仁儿,今日乃是元宵佳节,陛下雅兴,诸位臣工想听听你的诗词,你就赋诗一首为陛下和诸位大人助兴,你可仔细了,不然小心你的皮肉”。

不怕热闹的谢迁,大声说道:“陛下此事深得我心,我等也想看看能被张子的神童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王小子休要扭捏速速做来”。

魏帝同样一脸的笑容,期盼的看着王明阳,“王仁既然众人都想看看你的才学,你便为朕与各位大臣演示一番,也不负诸位大人的期望”。

王明阳苦笑道,“陛下,草民刚才喝了酒,恐怕很难做出佳作,请陛下见谅”。

一旁太子突然大声呵道:“大但王仁,竟敢抗旨不成,还不赶快做来,小心性命不保”。然后便看向魏帝,“父皇可能王仁今日却是有些不胜酒力,请允许他的失礼”。太子表现出一副替王明阳说话,实则在看王明阳笑话。太子的呵斥更是将王明阳推上了顶端。

“显儿今日只是众人高兴,不要如此吓仁”,魏帝和蔼的说道。

“王仁,父皇已经说了,不用害怕,大胆做来。除非你告诉众人你不行”。

太子的话引起了众位大人的嘲笑,三皇子一脸的冷笑,太子竟然主动跳出来,不符合他那一贯的作风。不过我倒是有好戏看了。

台下的刘建冷哼一声,看向王轮,那意思是你还不出面,难道真想看你儿子丢脸,满朝文武大家如此之多,无论这小子作诗如何,都不会太过出彩,除非这小子在作出一首传世之作。不过想来不可能,那传世之作是这么好作出的。

魏帝深邃的眼神看着太子,“显儿不得无理”!

王明阳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作出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其实内心却乐开了花,“这个白痴太子,不是给我成名的机会吗,这么多的王公大臣在此,我为了那刘吏失去的气运都可以补回来了”。

不过王明阳还是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陛下,这个我真的不行。小子才疏学浅恐怕会贻笑大方。不过为了不扫大家的雅兴,我就试试吧,不过请陛下先恕我的罪”。

魏帝大笑,“今日高兴,朕恕你无罪”。

王明阳慢慢的走到中间,向魏帝与众人行个礼,“既然陛下有命,那我便不得不从,小子献丑,让各位大人笑话了”。

王明阳沉吟了会,向前迈了一步,沉吟着说道:“第一句‘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王明阳说完停顿了会,看向众人。

魏帝点了点头,“不错,有些意思,只是不知后面几句如何”。

一旁的太子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看着王明阳那副笑脸,他就没有来的满肚子火,“这小子为什么偏偏张了一副让我讨厌的面孔,否则能收入麾下也是好的”。

王明阳看了看老爹,王轮点了下头,示意他继续做下去。

“咳”,轻咳了一声,王明阳继续做到,随着第二部迈出“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王明阳说完深吸了一口气,五步走完,“陛下,小子做完,请各位达人鉴赏”。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魏帝仔细品鉴一番,“好个如何消得此良辰,今日听闻此诗,方知佳节来历,不知王仁你为此诗命为何名”?

王明阳想了想,此诗叫做《元宵》即可。

“好个元宵,来人那笔墨来,王仁你便写下此诗,以供各位大人鉴赏”。

“父皇,此诗虽好,可有失小诗圣的水准,小诗圣可连做三首传世之作。今日真是可惜,也不知是不是没有尽力”。

“太子此话错矣,这样我这个做皇兄的可要说两句了,即使是诗仙诗圣在世也不能首首传世,太子弟弟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三皇子看向一旁的魏邦,“老五你说对不对”。

魏邦此时难为的想了想,不过还是点头同意三皇子的看法。

“怎么,三哥这么替王仁说话,难道三哥看上此人”。

“哼,太子弟弟,此人博学多才,可是难得的人才,自然人人爱之。只是弟弟一向自诩文采过人,自古文人相轻,是不是弟弟太苛刻了些,难道是嫉妒”。

“三皇兄似乎有些曲解弟弟的意思,今日可是万众瞩目之际,换做谁都会全力以赴,是不是更应该做出一首传世之作,以示我大晋朝国运昌隆”。太子嘴上虽然辩解,但他那神情早已出卖了他。

“显儿,不要如此认真,朕都说了此次只是娱乐,朕反而觉得王仁这首元宵也是不错的”。魏帝突然说话打乱了太子的阵脚。

太子急忙回道:“是,父皇说的是,是孩儿太认真了”。

就在此时在众人中间的王明阳突然散发出强烈的光芒,随着王明阳最后落笔,原本平淡无奇的纸张上,竟然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

一直置身事外,闷头喝酒的宰相,一双锐利的眼睛狠狠的盯着场中的王明阳,眼睛中竟然充满了敌意,显然叫他都在不知不觉中将王明阳当作了对手。

“好”,魏帝激动的站了起来,大声的鼓掌。

百官见此纷纷大声赞扬,“陛下真是天佑我大晋朝,有此佳才,何愁我大晋朝繁荣昌盛”。

“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天佑,古有曹植七步作诗,今有我大晋男儿于五步传世”!

王明阳将那正散发着书香,已被染成金色的纸张交给内侍,谁知那内侍接过后差点没被压倒在地。传世之作的原稿重如千斤,除非原主任允许方可移动。

内侍费力将原稿放在魏帝桌前便累的气喘吁吁。

魏帝一把抓起原稿,“大声说了三个好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