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橄榄枝,宋士,浮沉的命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唐末五代以来,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簪缨不替,勋业彪炳,旧绝千古。虽褒杨之至,殆也无所过之。

秋意萧索,落木已尽,夕阳从西山落下,房中的寒意顿时升起。

经年与金、夏抗衡,士卒死伤众多。再加上宋室南迁,焦头烂额,自身难保,折氏的饷银供给,便都断了来路。

这些年,折家都是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从忠义军手中购得粮食、军器等物,其中缘由,折可求自知,忠义军也是心知肚明。

但他也深知,即便没有了他,没有这河外三州,忠义军照样可以大杀四方,凭一己之力纵横天下,包括这河外三州。

若不是他抗击西夏,力敌契丹,血战女真,前仆后继,流血捐躯,就凭他折可求昔日见死不救,即便有他侄女折月秀的面子,他恐怕也已经被忠义军给荡平了。

不要说他府州,偌大的一个西夏,也被忠义军灭国,更不用说河外三州弹丸之地了。

忠义军兵锋正盛、如日中天,王松声名显赫,登基大宝,须臾之间。宋室苟延残喘、日落夕阳,不到十年时间,三任君王相继驾鹤西游,对于远在北方边塞的折氏一门而言,个中抉择,不言而喻。

“世受国恩,苟延残喘,北虏未灭,不忠不孝。想要做忠臣孝子,却又要顾及折家前程,忠义和生存,让人难以抉择!”

书房中,折可求自言自语,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女真大军不间断地攻打府州,各堡寨又是死伤无数。不得已,他只好又厚着老脸,从河东忠义军处“购”得一批药物和兵器,并借来了不少医官。

酒精、伤药、粮食、铠甲、手榴弹等等,要不是忠义军的援助,只怕府州早已经守不住了。

求助下,可以像偷菜一样的偷书票了,快来偷好友的书票投给我的书吧。

“父亲,将士的抚恤,都发下去了。”

折可求的长子折彦文走了进来,随即点起了蜡烛,房间马上亮了起来。

“死伤的将士,全都安排妥当了吗?”

折可求轻轻点了点头,开口门道。

一场场大战下来,最为头痛的就是抚恤。对于缺粮缺钱的府、麟、丰三州来说,捉襟见肘,早已是家常便饭。

“父亲,都已经安排妥当,不过府库已经没有多少银两,粮食也是所剩无几。战死的兄弟,无论官职大小,每人五贯钱;伤残的兄弟,每个人只能多加一个月的饷米。抚恤总算是发下去了,这冬天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折彦文摇摇头,低声说道,显然也是忧心忡忡。

见父亲沉默不语,折彦文试探道:“父亲,要不孩儿去河东一趟,跟张都统再说一下,再借些粮食,先把渡过冬日这个难关?”

“恐怕也只有如此了。”

折可求无奈地看了看儿子,轻轻点了点头。

河外三州地僻人少,百姓赋税还不够官兵吃喝,以往靠的是宋廷的陕西解盐,如今没有了朝廷的解盐,就只能靠忠义军了。

只是这拆了东墙补西墙,长久下去,何时该是个头?

难道真要自己向王松表忠心,举地而降?

宋室已经偏安广州府一隅,想要隔着千山万水做孝子贤孙,恐怕那些人也不是可靠的料。

都要亡国灭种了,还有杨幺部虎视眈眈,那些人恐怕也想找王松为靠山吧。

“相公,有军情上禀!”

军士进来单膝跪地,后面跟着几个折家子弟。

“快说,难道是女真人又来进犯?”

折可求脸色难看。和女真人打了这么久

,每一次都是伤筋动骨,着实让他心惊。

军士兴奋不已,脸上都是欣喜之色。

“相公,保德军方向传来军情,河东忠义军十万大军出征,已经占领了雁门关及其以南所有军州!”

折彦文大吃一惊,折可求怔了片刻,这才如释重负,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么说来,忠义军是真的北伐了!”

“河东忠义军北伐,河北忠义军肯定也不会闲着,怎么着也得是20万以上的大军啊!”

“这一次,可是有好戏看了!”

几个折家子弟都是兴高采烈。忠义军北伐,占领了雁门关,以后折家的心腹大患,可就要消失殆尽了。

“从一介布衣,到如今兵临天下,王松这小子,恐怕是要做天下之主呀。”

不知那个折家子弟,说出一句话,让屋里的人都是静了下来。

“你算个屁,张嘴就是王松的名讳,还小子!以后出去,把你的臭嘴闭上,别让人听到了丢人现眼!”

座椅上的折可求,忽然脸色铁青,大声骂了起来。

说话的人赶紧闭上了嘴,屋子里一片寂静。

半晌,折彦文才看向位子上沉默不语的折可求,轻声开了口。

“父亲,忠义军北伐,王相公有没有书信给你啊?”

折可求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都是失望。

王松没有通知他北伐,等忠义军恢复了燕云,收拾了女真人,他是不是要回来旧事重提啊?

即使王松大度,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难道就会忘了这些血海深仇?

也难怪他现在才听到忠义军夺取雁门关的消息,忠义军北伐,王松并没有邀请他北上,让他是倍感失落。刚才训斥折家子弟,也是情绪不佳导致。

“父亲,要不你亲自休书一封给王相公,只说愿顺天应人,出兵助忠义军北伐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