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报君恩,宋士,浮沉的命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从这报纸传入西夏,年轻一代的汉人趋之若鹜,中华主义、民族主义、华夷之辨在西夏年轻汉人中蔓延,即便有些党项人也是心慕中华文明。

毕竟,相比只有存在不到百年,只有6000字的西夏文字,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诗词歌赋之底蕴,无疑要强出太多。

学社、集会、各种小团体应运而生,只怕再过些日子,组织游行,向官府示威,也是不可避免了。

一份小小的报纸,便可以蛊惑人心,这也让他不得不感慨,这人心变化,可真是快啊。

“高同知,刚才是在下失礼了。在下只是实话实说,还望高同知未雨绸缪,不要错过机会,后悔莫及。”

高甫挥挥手,汉人打扮的年轻卫士退下,插刀回鞘。

“王兄,请坐。”

高甫面色柔和了起来,对方既然已经给了台阶,自己就不必再纠缠这些微枝末节了。

“王兄,恕我直言,即便在下愿意反正,可是在下一无军权,二无私兵,又能做得了什么”

高甫微微笑道,眸子里的精光一闪而逝。

“何况凉州城西有甘肃军司,东有卓啰和南军司,八万大军,恐怕不是易事!”

兰州距离凉州五百余里,宋军即便要攻克和兰州城隔河相望的卓啰和南军司,恐怕也要费些时日,更不用说凉州城。

恐怕兰州城的战事一打响,甘肃军司的

西夏援军早已到达凉州城了。

“只要杀了没藏知府,关闭城门,竖起义旗,登高一呼,凉州城就尽在我手。”

高甫摇了摇头,苦笑着:“杀了没藏不难,关键是守城。仅靠我聚集起来的三五百人,恐怕连半个时辰都守不下来。”

“攻破卓啰和南军司,只需一日。大军西进,也只需要五到六日。只要高兄能守五日,到时大军前来,据此而进,甘肃军司覆灭,便在旦夕之间。”

高甫一惊,不由得脱口而出。

“难道说,王兄在甘州,也有内应”

王大节轻轻摇了摇头道:“不瞒高同知,在下确实不知。不过,以忠义军的火器,要想攻克甘州城,轻而易举。”

高甫立刻脸色一变,不悦道:“既然宋人能攻下城墙,却要我等作甚”

王大节哈哈一笑,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指着茶说道:

“高同知,你的茶不错啊!”

他手里的茶杯忽然落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惊得高甫差点儿跳了起来。

“王相公要的是完完整整的凉州城,而不是断壁残垣,就如这一地狼藉,岂不是要再重新建过。王相公没有时间,忠义军也没有时间!”

他正色说道:“天下之势,不用在下说明。待到春暖花开,北路大军就会出军塞外,直捣黄龙。西路大军便是直奔兴庆府和河西之地。以忠义军之军威,想必不用我多说。高兄还是考虑好应变之法,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高甫低头沉思,王大节看了看门口的卫士,笑道:“高兄,这是你的儿子吧,长的跟你一模一样。你我年华蹉跎,如今是他们年轻一代的天下,你总该为他谋划个前程吧。”

汉人卫士躬身施了一礼,肃拜道:“在下高孝忠,见过王公。”

“果然是汉家儿郎,可惜生在了腥膻异邦。”

王大节轻轻点头道:“高衙内,黄帝故里,孔庙圣地,三山五岳,难道你就不想回归故里,一睹中华锦绣吗?”

高孝忠看了一眼父亲,直起身来,嘴里吐出一句话来。

“王公,在下此生,绝不与中华为敌!”

王大节正色道:“高衙内,你有这本心,算是不错了。不过,人行天地间,当知道大义所至,滔死不顾,此乃士也。这是王相公的原话,赠于足下,你我共勉!”

高孝忠深深一揖,直起身来。

“王公所言,在下铭记在心!”

高甫不满地看了儿子一眼,抬起头来,脸色变得郑重。

“王兄,话已如此,我父子性命可都搭在上面。还望你回去禀告王相公,加快准备,大军出征的消息一旦传来,我这边便马上动手。”

王大节轻轻笑了起来。这个老狐狸,在凉州城经营了这么多年,果然是根深叶茂,看来隐藏的够深。

部下已经打听得清楚,凉州城外的几个汉人部落,可都是唯高甫马首是瞻。

“高兄回归天朝,可喜可贺。凉州城要是保住了,你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荣华富贵,保你个前程。”

高甫点点头,郑重道:“王兄,此事你知,我父子知。你要守口如瓶,免得横生波澜,害了在下,也害了自己!”

王大节抱拳正色道:“忠义军做事,自然是天日昭昭,即便出了岔子,也不会牵连到高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