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真真假假,帝国的朝阳,无语的命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282/>帝国的朝阳</a>最新章节!
“号外,号外!看报哩,有重大消息哩!……快看报哩!……”
街头巷尾都回荡着报童热烈地叫卖声,相比于内地,关外因为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对移民实施的扫盲教育,使得相比于内地,这里的报纸发行量更大,若非是受“新闻出版条例”的管制,恐怕东北的报纸并非仅只有现在的数十家,甚至可能会有数百家之多,虽是如此,却也造成了报纸市场的繁荣。
市场的繁荣,造就了报纸间的激烈竞争,各家报纸总是会用尽种种手段用夺目的标题,新奇的内容去吸引市民的注意,这些报童同样也是如此。
“号外,号外,快来看喽,亚洲第一共和国成立!”
“号外,号外,南洋华侨不堪西洋人<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断然起义!”
“号外,南洋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号外,我东北海军海外护侨,炮口直指荷国!”
……
民间的反应是激荡的,或许,对于东北的普通百姓而言,南洋是遥远的,若是论及情感,他们甚至并没有太多的乡情,毕竟南洋的华侨大都是东南诸省之人,而东北,更多的移民来自山东,即便是现在也是以华北、华中为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来自东南,可是这并不妨碍东北的民众为他们吹呼。
数年来,通过新移民教育以及报纸等舆论工具的灌输,使得东北地区的百姓,已经有了朦胧的国家以及民族意识,尽管并不强烈,但在不断的灌输引导之中,他们早已抛弃了阵腐的地域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着勃勃朝气的国家以及民族观,当他们开始接受着民族主义的浪潮洗礼的时候,那种全新的理念在影响着他们每一个人。
此时。当南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在为南洋华侨遭受的非人待遇而痛心不已。敌视着满清朝廷两百多年间的不作为之余,又为东北海军的果断叫着好,当南洋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一个华侨在为抵抗暴政建立起来自己的国家。
为南洋共和国募捐、召集志愿者,诸如此类的活动随着号外声传至东三省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在总督府内,却是一片欢声笑语。似乎大家都欢庆着什么,与其说是欢庆,倒不如说是受气氛的影响,而这种气氛却是从总督大人那里传出来的。
“独立只是第一步!”
放下手中的报纸,唐浩然的脸上带着笑容。
一切都改变了!
不仅仅只是有关中国的历史,甚至就连同婆罗洲,连同南洋也都改变了,他相信很快一个全新的国家将会出现在南洋大地,而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将会因此得到保障。
“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公投的方式,把南洋共和国并入中国!在此之前,无论别人怎么说。对于我们而言,南洋共和国都是我们的本土!”
唐浩然之所以会这么自信,那是因为英国人做出让步——英国默认荷属婆罗洲的独立,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保证其独立,而非作为中国的殖民地。
而英国人之所以会让步,倒不是说英国人大度,完全是因为先前在荷属东印问题上,英国信誓旦旦的言道着什么“光荣中立”,言道着什么不干涉。好吧!在华侨的问题的上,你们保持中立。那么,现在。当荷兰人向你们救助的时候,中国需要英国保持先前的态度。
英国人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一面是传统盟友的求助,一面是新朋友的怒火。
当然更重要的是,英国先前的官方表态,实际上已经断绝了其可能“走钢丝”的可能,在荷兰与中国之间,他们只能做出一个选择,否则其只能保持中立,而众所周知,其一但保持中立,别说是婆罗洲,甚至荷兰会失去整个东印度——相比于东北的军事力量,荷兰的军事力量是不值一提的。
当东北海军第一舰队出现在巴达维亚外海的时候,开始于荷属东印进行威慑性巡航的时候,英国作出了对他们,同样也是对荷兰人最有利的决定——荷兰撤出婆罗洲,同意其独立,而作为其新朋友的东北,则保证确保南洋共和国随后的独立性。
指往一个侨民建立的国家保持独立性?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更何况是这个由华侨建立的国家,还是直接受益于本土舰队的全力支持方才建立。
但无论如何,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了——婆罗洲、石油,当然还有于南洋的立足点。
“崇山,你觉得现在,在当前的这种局面之下,北洋那边,会不会暂时放松警惕?”
看着刚刚从京城回到大连的李玉新,唐浩然的脸上带着微笑,现在南洋事件吸引着全中国的注意力,从情报上显示,北洋也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然乐意看到东北的力量为南洋所牵制。
“那要看如何去看待这一问题了!”
李玉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而后看着大帅缓声说道。
“世人皆知,东北的陆上军力,完全为俄人所牵绊,东北十万大军中的七万屯于对俄边境之地,仅余三万之兵,却又分散于朝鲜,如辽宁之地,不过仅屯驻两个混成协,几乎可谓是千里不设防……”
千里不设防,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甚至就连天津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只经北洋愿意,数万北洋精锐便可以直捣山海关,而在京城的时候,李玉新就不止曾一次要求“基于互相信任”的基础,希望北洋军主力后撤至山东或保定以南,而“大连以西仅驻一协之兵”,便是他的交涉基础。
也正因如此,李鸿章等人才未将东北陆军视为威胁。但在另一方面。大家也明白,凭借东北的铁路网,其随时可迅速的将大军调至山海关。但这不过只是表面。实际上,东北还有一个可动员的军事力量——移民点壮丁团。数十万接受一定训练,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壮丁,才是东北军事力量的基础,也是总督府敢于千里不设防的原因所在。
“哎,难啊!”
长叹一声,唐浩然像是同外人谈话似的,在那里言道着。
“现如今,我东北为关内分担着全部的东顾之力。可他们却完全不知,只知我东北于其之威胁,却不顾我东北加强军备之无奈,俄人敌我,更视我之国土为其扩张之地,身为东三省总督府,我又岂能不加强军备……”
听大帅在那里倒着苦水,李玉新只是微微一笑,这些不过都只是表面文章罢了,可这样的苦水却要有人去倒。他在议政会议上就经常倒着这些苦水,所为的就是争取那怕一丝的理解,尽管希望渺茫。但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效果,至少李鸿章同意把一镇新军调至保定。虽说因为铁路的存在,而没有任何意义,但至少缓解了当前的压力。
“哎,罢了,至于他人是否理解……崇山,你看,今下午我们见一见老朋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