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朕就是亡国之君,吾谁与归,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个灯,烧的是什么?”朱祁钰好奇的问道。
徐四七眉头紧皱的说道:“灯油,熬猛火油之后的轻油。”
朱祁钰对大明燃料是十分关注的。
他杀了稽戾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是银币,第二个动作就是石景厂官厂煤井司。
石油,毫无疑问是能源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原王朝使用石油,历久弥新。
猛火油,就是石油经过简单加工后,冷凝出的一种黑褐色的重油。
中原王朝使用石油的最早记录,应该是在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中,在上郡的高奴县洧水,有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油。
就是延安府的延长县,这个地方就是中原王朝猛火油的唯一出处。
一直到新时代为止,这里一直是唯一的产油地。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专门做了关于石油的描述,这种水上的燃料,被命名为了石漆。
到了唐朝的时候,石漆加工后的轻油,开始用于照明。
到了宋代的时候,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纠正了石漆的叫法,改为了石油,曰:「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石油日后必然大行于世,成为主要的燃料,是沈括在北宋的时候的见解。
元朝的时候,在延长县的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岁纳猛火油一百一十斤。
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另外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
到景泰年间,也是如此,延长县的贡品,一年六百斤左右的猛火油和轻油。
以朱祁钰对大明的了解,大明对石油的加工,主要是加热蒸馏和分层冷凝。
成品一共有四种,沥青、淹油、重油、轻油。
沥青主要用于防水、铺路,而淹油主要用于治疗牲畜的疥癣,曰:「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
重油就是用于猛火油柜,是北宋时候发明的守城利器,一旦敌人攻打到城门附近,城门上的猛火油柜,就会对云梯等物进行焚烧。
第一代喷火枪,水泼不灭,稽戾王的龙旗大纛就是被猛火油烧成了半拉。
轻油,就是朱祁钰现在手中的这种灯油,唐时已经开始用于照明。
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产量如何?”
石油,是美帝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的重要依仗,是能源,历来都有黑金的说法。
“延长县穷民之力,年不过八百斤。”徐四七面色为难的说道:“此物极少,只能当做是贡品。”
“朕知道了。”朱祁钰对大明的能源十分关注,自然知道徐四七说的不是假话。
即便是延安府延长县的石油井,其实产量也很低,历来被评为没有开采价值。
八百斤,是0.4吨。
光绪三十一年,延长油田,才突破了八十一米的凿井,延长油田才算是有了价值,年产二百吨。
在同时代,位于美利坚宾夕法尼亚州泰托思维尔镇的德雷克,开井挖盐,发现石油。
第二年产量就达到了九万吨,第三年产量就达到了二十七万吨。
德雷克用啤酒桶装石油,装不下的就直接流到了河里。
那是在1859年。
此时大明一年能产的轻油,只能让朱祁钰这一盏煤油灯长明。
石油的开采、蒸馏的工艺并不复杂,轻油做灯油,重油做喷火器燃料,沥青防水铺路,在大明都有运用。
但是,大明没有石油。
徐四七等人离开了聚贤阁,于谦去忙讲武堂的事儿,胡濙去整理明年科举的分省分进士的事情,这件事并不困难,按照举人数量核定就可以了。
朱祁钰坐在会议室里,靠在长椅上,一言不发。
能源的变迁,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能源更替,对大国兴衰影响至深。
柴米油盐,柴字当头。
中原王朝对燃料、对能源的追求、对光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有传说秦始皇杀鲛人,在骊山陵寝里有万世不灭的长明灯。
除夕夜,有一种风俗,叫做守岁,就是家家户户点上一盏灯,一燃上,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灯枯。
在万历年间,因为煤炭抽分的事儿,西山窑民,甚至跑到了西长安门朝天阙,请万历皇帝革罢设在卢沟桥的抽分局,因为皇帝抽分都会变本加厉,十倍、百倍的分摊到这些窑民身上。(明神宗实录卷331)
这种守岁也是对光明的追求,对能源的渴望,也是利益的争夺。
天色已晚,兴安将轻油灯导入灯座之中,推了皮搋五十余下,拧动阀门,打了下火石,灯开始亮了起来。
兴安等了小半刻钟,根据徐四七的介绍,这叫做预热。
他又拧动了下火门,灯油的火焰从黄色,变成了青白色,打在了石棉之上,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兴安拿着一个灯玻璃罩笑着说道:“陛下,此物还挺方便的,这灯盖下有槽,可以罩上玻璃,哪怕到了外面也可以用。”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说道:“拧亮一点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现在的轻油灯,只点亮了他自己这个聚贤阁小小一处,日后必然可以照亮大明的家家户户。
轻油灯的喷灯喷射出油气被点燃,蓝色带着呼啸的火焰舔舐在石棉之上,石棉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种辉光效应,叫做石灰光,是一种白色的光。
石棉的辉光照在了镀银的灯盖上,让朱祁钰身处于光明之中。
朱祁钰略微有些无奈的拍着手中的书,大明无大物博不假。
但是有几样东西确实没有,优质的铁料、优质的煤炭、石油、金、银、铜。
这些在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之物,大明都缺。
也怪不得金尚书听闻倭国有那么多的银矿之后,眼都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