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亨利先生(1 / 1)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春天的晚上, 我坐在沙发的一角,随手翻看着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蛙》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之一。当然我们熟知的还有他的《红高粱》。

“我不明白,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应当是一件令国人鼓舞振奋的事情,即便不说是举国欢腾,那也至少也是令人深感激动的,可是,为什么国内反应如此平平呢?”我放下小说,望向沙发另一角的榴莲,他正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盘看起来非常水嫩光鲜的草莓。这是张太太早上送来的。

“嫉妒,路易。”榴莲在草莓上面又撒了一大把白糖,随口答道:“有一句话叫做:文人相轻。”

“莫言称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懦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胆大包天。这真让人吃惊。”我说。

“这就是一位伟大作家的所谓双重性格,就像是一个双面人。这样,作品中也就出现了极好的人和极坏的人。”榴莲说。

“作为一位作家,功成名就的也有,一事无成的也有。也有自负清高的,或是退隐山林,不问世事,或是一生窘迫,不为世人所知。”我说。

“因理想过于美好,现实过于骨感。”榴莲说。

“那么,有人投江、有人跳湖、有人开枪自杀。。。。。。这是为什么呀?”我说着,把身子向沙发中间挪动了一下。

“太清高了。”榴莲说。

“或者是实在无法忍受作为双面人的那样一种折磨了。”榴莲接着说。

“记得毕加索吗?”我探身拿起一粒草莓说:“毕加索和让•科克托、莫迪里阿尼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那个时期伟大的艺术天才,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和盖内克,一位普普通通的门窗防盗网安装工成为好友。”

“这或许也是因为这位天才艺术家的双重性格吧。”我观察着手中的草莓问道。

“岂止是双重,简直是三重、四重也不止呢。”榴莲答道。

“不过,听说有一位叫高行健的中国作家曾在2000年就获得了该奖项。据说早在1987年他流亡法国,以“政治难民”身份在巴黎定居。他的作品在国内,1983年《车站》被禁演,1986年《彼岸》被禁演,1990年《逃亡》被禁演,本人丢了公职、取消了国籍。

2002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还亲自为高行健颁发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这时候,我又将话题重新引回到诺贝尔文学奖。

不料,榴莲果断地打断了这一话题:“莫言、莫言!就是不要讲话!”

他蜷缩在沙发里,一脸倦容。

显然,对于这样的谈话,他开始有些厌倦了。而桌几上的那一盘草莓也已经一扫而空。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惊讶地发现来人是亨利先生。亨利先生约摸30多岁,单身,黑人,身高马大,两目炯炯有神。

“啊,真是稀客临门,您这边请。”

刚才还一脸倦容的榴莲,忽然间就来了精神,热情地招呼亨利先生在沙发中间落座。

我依旧坐在沙发的另一角,不知亨利先生所来何为。

“刘易斯先生,路易先生,我有一件事情请你们二位帮忙。”亨利微笑着先是看了我一眼,然后转头将目光钉在榴莲脸上,用蹩脚的中文说道。

“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呢?”榴莲笑着说。

于是亨利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原来,这些天来,亨利先生一直为一件怪异的事情所困扰。

亨利先生就职于一家硅谷高科技公司。一个人居住在唐人街社区。他之所以选择在华人社区居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他对中国功夫的兴趣。比如说,李小龙先生,就是他从小崇拜的偶像。听说,和他一墙之隔的郑先生就是练得一身好身手,亨利还曾找过这位先生,打算拜师学艺呢,不过还是被这位郑老先生婉言拒绝了。

好的,下面我们就说一说亨利先生遇到的怪事。

亨利先生的住所是上下两层的小洋楼结构,前面有一个小院子。春暖花开,亨利便把一些花卉从室内搬到了院子里。他每天早上8点钟左右出门,大约晚上6点钟左右回到家里。

就在这几天,亨利先生忽然发现了院子里一个奇怪的现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