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刘景升登基称帝,班师凯旋议称王(1 / 1)

加入书签

正在曹征庆祝雍凉大捷的时候,南方很少收到波及的荆襄之地,正在暗流涌动。

刘表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传国玉玺。

但是还没来得及捂热,一道诏书传出,立刻将天下人的眼光都吸引过去。

诏令荆州牧刘表,即日内将传国玉玺送至许昌。

皇上下诏,让刘表将传国玉玺送至许昌,顷刻之间,引起了天下所有人的关注。

刘表私藏玉玺的事情,知道的本来没多少人,没想到现在却又成了这样的情况。

襄阳城州牧府中,刘表将几个心腹,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人召集在一起,共商大计。

“陛下下诏,让我将玉玺送往许昌,诸位以为,该当如何?”在这些人的面前,刘表开诚布公,直接言明。

在刘表的重臣当中,蒯良之才人人叹服,因此凡重大决策,都是蒯良先说。虽然刘表问众人,但是大家都明白,刘表实际上是在问蒯良,蒯良说完之后,众人方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玉玺之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因此,主公得到玉玺,乃是受命于天。”蒯良自然明白刘表的意思,因此率先开口,“主公本来就是汉室宗亲,得到玉玺,难道不是天意?”

蒯良起初没有投效刘表,直到后来,刘表得到玉玺,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天意。

当时皇帝懦弱,受制于董卓,汉室宗亲中,刘虞,刘繇,刘岱均无雄心大志,益州刘焉虽然有野心,但益州乃困龙之地,不要说北定中原,就是一统南方,也阻力重重。

而荆州正好是富饶之地,武将名士,多如繁星。刘表将来拿出玉玺,号令天下,很有可能结束乱世。

“蒯军师说的对,当初皇上不慎将玉玺丢失,那么多的诸侯前去搜寻,却偏偏让主公得到,这正是天意呀!”伊籍也很赞成蒯良的话。

蔡瑁平时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又在与孙坚的战争中战败,从而在军中威望暴跌,因此刘表顺势封蒯良为军师,降蔡瑁为军师祭酒,蒯越为副军师,三人共同统领荆州兵。

当然刘表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削一削蔡瑁的权利。蔡瑁借助蔡夫人和家族之势,已经有些功高震主了。

听了蒯良和伊籍的话,刘表非常高兴,额头上的皱纹舒展开,“德珪,你的意思呢?”

蔡瑁是刘表的妻弟,如果刘表做了皇帝,那将来蔡瑁的地位会如何,他心中自然清楚。而且现在他已经听出来,蒯良和伊籍的意思。

“主公,皇上的旨意,实际上就是曹操的旨意,而曹操如今又和董卓李儒一样,做了权臣,我们为何要听他的命令?主公的镇南将军,荆州牧,乃是先帝亲封的。

曹操只是一个校尉,当初兖州牧刘岱,死得就不明不白,现在想来,也应该跟曹操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奸雄,有何资格做丞相?”蔡瑁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核心的意思就是,不管曹操的命令,不管皇上的旨意。

“那该如何回复皇上的旨意?”刘表又问大家。

“主公,依我之见,不予理睬!”蒯越说。

“异度说的对,以前,皇上的命令出不了长安城,现在我看来,他的命令也出不了濮阳城。

”蔡瑁说,“我们现在只需扩充军队,秣马厉兵,打造战船,囤积粮草,待天下有变,或南下江东,或北上中原。”

“嗯……”刘表点了点头。

“主公,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先有董卓,李儒把持朝纲,欺凌少帝,现在曹操又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家威严荡然无存。”

蒯良说到这里,突然双膝跪倒,“主公得到传国玉玺,那是上天欲降大任于主公之兆,还望主公顺应天意,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临九五之尊,率有志之士,扫平乱世,中兴大汉,扶社稷于既倒,解黎民于倒悬!”

蒯良说完,众人的脑袋突然“嗡”的一声,仿佛醍醐灌顶,州牧府大厅中一下子鸦雀无声。

他们也曾经想过刘表称帝的问题,可是当蒯良真正提出来的时候,还是震惊不小!

“子柔,这……这……这话可不敢乱说呀!”好半天刘表吞吞吐吐的说道。

“主公,蒯军师说的有理,还望主公为了天下,荣登九五之尊!”伊籍善于察言观色,他已经看到了,刘表眼中那种火热的激情。况且在他看来,此时确已水到渠成,因此他马上跪在蒯良的旁边,大声说道。

“请主公荣登九五,中兴大汉!”蒯越和蔡瑁也一下子跪倒在地,说话声音洪亮。

“这……”刘表的兴奋之情已经写在了脸上,他自从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便有了一个皇帝梦,如今这个梦离现实越来越近了,他怎能不兴奋?“诸位请起,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听到“从长计议”这几个字,四个人都站了起来,互相望了望,会心的一笑。

既然刘表已经同意称帝,那接下来便是商议有关称帝的事情。

首先是国号和年号。

经过商议,国号依然称为大汉,只不过叫南汉,建都襄阳。年号为启盛,意思就是开启盛世之意。

刘表对于年号和国号都很满意,他本来就是汉室宗亲,中兴汉室是他的目标。

然后是官员任命。

这是一件大事,四个人商量了整整五天,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争论,最后才草拟了一份名单,呈送给刘表。

主要的任命是:蒯越任丞相之职,因为是乱世,和濮阳朝廷一样,也恢复了丞相。蔡瑁任大将军之职,总领南汉兵马。王威为骠骑大将军,文聘为水军大都督。蒯越为尚书令,伊籍为司徒,韩嵩为太尉,傅巽为大鸿胪,刘先为执金吾。

各地太守基本没有变化,登基的时间选定为二月十五,襄阳城中,驻进两万精兵,赐名为皇家御林军,负责襄阳城中的治安,御林军的统领是刘磐。

襄阳城外驻了三万大军,骠骑大将军王威亲自统领,以防登基之时,有宵小之徒趁势叛乱,给襄阳城造成威胁。

水军都督文聘,统帅两万水军,驻扎在南郡,与江夏黄祖,互成犄角之势,以防江东孙策。

襄阳城的一系列调兵遣将,引起了周围的一些惶恐。刘表登基称帝的事情目前还没有公布,只有核心的一些重臣知晓此事。

因此众人纷纷猜测,有人认为刘表想要趁益州刘璋,刚刚继位不久,人心不稳之际,攻打益州。也有人认为,刘表要和江东孙策开战,攻打柴桑。

当然大多数人认为,刘表不想交出传国玉玺,如今秣马厉兵,以防曹操趁机南下。

不过,曹操远在兖州,不可能率军南下,而他真正防范的,则是曹征。

现如今张绣已经归顺了曹征,而南阳也回到了刘表的手中。

只是南阳大量人口都被张绣带到河北了,因此南阳也是元气大伤。

二月初五,所有的事情已经准备妥当,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四人,同时来到州牧府。

刘表坐在正位上,看着府中的布置,已经与原先大不相同,座椅变成了龙椅,府中布置得富丽堂皇。

虽然比不上洛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和长安的皇宫,但绝不会比濮阳的皇宫差。

“众卿准备如何了?”刘表虽然没有穿黄袍,但是他精神了许多,身上的王霸之气有所泄露,八骏之名并非是虚。

“主公,万事皆已具备,明日便可向天下发出公告。”伊籍说。

“公告可曾写好?”

“主公尽可放心,公告由王粲所书,属下已看过,文中写明主公乃光武帝之后,而许昌的皇帝刘协,并非真正的皇族血脉,主公乃奉天命,中兴汉室,刘协只不过是曹操的傀儡而已,而曹操又是阉宦之后,决不能让大汉江山毁于阉宦之手,再出现十常侍之乱等等所云……”

“好……”刘表点了点头。

“子柔,我们荆州处于益州刘璋,江东孙策,兖州曹操,和大将军曹征的威胁,乃四战之地,若是他们四方同时派兵攻打,该当如何?”

刘表虽然兴奋,但是他还没被称帝的巨大诱惑迷失了本性,心中依然冷静。

“主公不必担心,益州刘璋,江东孙策若是出兵,臣保证顷刻之间,便能将其化解,而曹征嘛,臣敢保证,他必不会出兵!”蒯良显得信心十足。

“这是为何?”刘表问。

“曹征目前是北方最大的诸侯,所占之地也最多,有许多地方与曹操相接,如今又远征雍凉,曹征的兵力虽多,却是要在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才会南下。他若是要南下,最起码也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否则恐怕是劳师无功。”

蒯良稍稍停了停,语气极为坚定的说,“曹征不但此次不会出兵,只要北方还没有彻底的稳定下来,雍凉还没平定,曹征便不会出兵南下!”

“好,好!”刘表松了口气,其实自从决定称帝以来,他一直都在担心了曹征,毕竟这大爷可是当世战神,以弱胜强跟玩一样,现如今又是最强大的诸侯,因此由不得刘表不怕。

“如此一来,便可放心了。”

第二天,襄阳城发出公告,荆州牧刘表决定二月十五称帝,天下大惊!

而在河北上京城中,众多百姓正在迎接班师凯旋的曹征。

曹征一到府中,贾诩就着急忙慌的来找曹征。

“主公,刘表称帝了。”

曹征看着着急的贾诩,忍不住笑道“先生,别急,慢慢说。”

“我今天有的是时间。”

贾诩缓了口气,然后对曹征说道“主公,如今主公已经拥有了冀青幽并,雍凉,关中之地,又有辽东扶余之地,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能再用大将军的名义号令称雄诸侯了,因此在下以为主公应该早做打算。”

“先生,那你说,我是直接称帝还是先称王?”

曹征直接向贾诩询问道。

“主公,我觉得主公可以直接称帝,不过还是要先试试麾下众人的意见,因此在下以为应当先称王,再称帝。”

贾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生,我们刚刚回到上京,大家也都很疲劳,因此这件事情日后再说吧。反正刘表称帝了,我借他一个胆,他也不敢主动来招惹我。”

“所以,从今天开始道这个月结束,我不参加议事,军政由你处理,内政继续交给田丰。”

贾诩一考虑曹征的话,确实是这个道理,别说刘表了,就是刘表和刘璋联合起来,估计也没法儿和曹征相提并论。

但是该做的还得做。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曹征陪伴妻子和几个孩子。

贾诩则是和其他的几个人见面,然后达成共识。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半个月后,一起请曹征称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