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宁静(1 / 1)

加入书签

“至今有两年了吧。”尚行想着。

两年时间不短,但也慢慢过去。

自我孤寂处,最为安静时,像是看着蜡烛将融尽,也不会叹着韶华易逝了。

尚行站立在老人一旁,缓缓回了神,心里安静。

天上乌云飘飘,稍解热的风吹来,是小风,带落了几片叶。

稀稀疏疏的雨落下,也是小雨,滴湿了几根发。

尚行抬头看,心里奇怪:“这样滚滚来的乌云,却下不了大雨。”

尚行一时奇怪,但也不甚在意。

而椅上的老人出了声,声音微弱:“久待的天时终于到了。”

尚行一惊:“师父,是大树的生机到了吗?”

老人微微笑:“徒儿,我教你知道,凡天地,从不会一以顺之,少不得变数。

对人来说,变数当是天时地利了。

手段高超的人,寻地利,待天时,事半功倍。

而对于为师来说,更是如此了。

就如秋至禅先觉,水暖鸭先知。

为师洞观天地,天下变数莫有不尽,如掌上观纹,盘上棋子。

变数即至,为师先觉,天下一眼观之。”

尚行听得师父的话,为师父神通广大浮想联翩:“这是至知至先之道啊。”

师父微点头:“至知至先,算是得当了。

但至知至先,却不一定至胜了。

就如为师与人博弈,纵使全局不落,先下子三颗,却也输了。

知道的越多,看不透的话,难免败亡啊!”

尚行不语,他知道师父往事沉起多,对于陷入回忆的师父,他也没有可说的话了。

不经历师父事,单说的无用之词,只能当了笑言。

师父低低头,微声说:“好了,回去罢。”

尚行推着师父,回到家,把师父放回高台。

尚行看着师父,师父不复以前,眼下久像一个糟老头一般。

甚至不如,毕竟师父连稍舒展身体也难了。

尚行眼里闪过悲意,师父情况难言啊!

师父此时精神倒好了些,眼睛半合:“你正夜时分起身,养精蓄锐,不要错了天时。”

尚行心里微有起伏,看来救得大树就在今晚了。

尚行应了一声,便回了房间。

尚行坐下,免不了高兴,他思衬这件事已经有几年了,如今有了转机,也是开心。

想着师父要他养精蓄锐,便平下心,捏了诀,打起了坐。

自师父教他死道经,由师父指导,常练三法。

分为:安神,固元,食气。

安神法:定灵台,祛外魔;

固元法:运元气,强健身;

食气法:食空纳无,化气炼力。

尚行更会死道经里的小法,神化三念。

由此三法齐练,日月不拙。

这三门法,言简意赅,初练简单,练到久时,才知它们神妙,尚行只能说自己可识可知,却不能说自己可通了。

尚行默行法诀,心神沉下,不片刻,已然神入冥冥。

随着明月在黑空横移,

尚行灵台一动,眼皮微张,在暗中透出一刺亮色,

尚行张开眼,收诀回息,结束练法。

尚行起身,两步走到窗前,打开窗户,看向天光,观着天象,

看着星月的位置,尚行确定离正夜时刻已经不远了。

尚行当下清醒,抬脚,转过身,去师父那儿了。

虽然天色暗沉,但尚行见到师父,便知道他并没有休息。

在师父微低的白发下,有一双浑浊的眼睁着,眼深处,藏一抹利色。

尚行上前,照常的把师父落下高台。

师父下了高台,寥寥吐出一个字:“去罢。”

尚行了然,知道师父让他推着去大树那儿。

推着师父,慢慢走着,没有多久,也到了。

尚行看着眼前,尤清楚记得大树还繁茂时。

把地之形,抓天之势,是一幅景啊!

春季,满树萌芽,点点不落;

夏季,入眼盛叶,黑眸成绿;

秋季,凉风过,无叶再沙声;

冬季,起冰凌,枝间光作彩。

如今这里只余一座小土丘,平常的土丘。

尚行停下,说:“师父,到了。”

师父抬起头,面色平静,双眼向前看去,

是,越过了尚行,越过小丘,越过山山水水,似空静的望着前方。

尚行看着师父,心里有一丝忧虑,

师父未曾有过如此神态。

“或许是,今刻不能不说重要吧,让师父劳神了。”

尚行想着。

尚行压下不安,平住心绪。

片刻后,师父才出了声:“为师近年在想,你,将能成何呢?”

尚行惊讶,心里一低,沉沉的说:“师父啊,为尚行操心的多了。”

尚行难受,师父已然至此,却仍为自己费了太多心神。

师父继续说道:“人之七情六欲,最让人销神,快死。

我养你教你至今,不忧你其它,唯独忧你为此不祥了。”

尚行听了,急忙说:“师父,何必忧虑啊,

我学了死道经,心神坚定,外魔难侵,七情六欲当是浮云了。”

师父听了尚行的话,似是听了笑话般,浅笑着微微摇头,又说道:“

你未曾接世事,只在书中读了,此刻把七情六欲说作了浮云,

却是闹虫爬山,横在一角,端是吵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