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不过是纸老虎(1 / 1)

加入书签

朱由检从侍读小宫女手里接过电话。

原来是合适的电动机造出来了。

电动机原理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发电机的逆向罢了。

甚至原时空,是先有的电动机,再有的发电机。

不过,要造出合适商用的电动机仍然并不容易。

当然,不是因为成本什么的。

这个时代,贫富差距极其大,根本不需要考虑穷人市场,只需要针对富人,卖一些不怎么在乎效能的奢侈品,就可以收益最大化了。

最大的难题其实是要保护核心机密,保持皇家对高科技的独占,让民间不具有威胁皇家的能力。

这样,就需要进行一些巧妙设计,让那些拆解电器的人也得不到什么重要信息。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太大的困难,毕竟当年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就没有被司马懿破解。更何况电能这一神术被朱由检牢牢控制,严格保密。

没有电,电器不过是假把式,废铜烂铁而已。

这一次,朱由检是让他们做出可以用来驱动电风扇的电动机。

现在他们终于做了出来,朱由检当然要亲自去看看,该奖励的奖励,同时不忘画饼。

然后就是提供一些思路,让他们据此做出一些电器,随即成立一批大明皇家股份有限公司,从用户、股票市场捞钱,以便继续研究改进,牢牢站稳高科技阵地。

比如有了电,其实就可以电解铝了。

铝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岩石或矿石里,如长石、云母、高岭石、铝土矿、明矾石等等。

由铝的氧化物与冰晶石(Na3AlF6)共熔电解可制得铝。

具体反应方程式,前世朱由检做高中化学题时就遇到过,所以还有些印象,让人试一下,应该可以很轻松搞定。

铝这种重要原材料,其实非常适合炒作敛财。

要知道,原时空,在刚发明的那些年,铝的价格是和黄金一样的。

那段时期里,铝是帝王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珍宝。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宴会上使用过铝制叉子;泰国国王使用过铝制表链。

某届巴黎博览会上,它与王冠上的宝石一起展出,标签上注明“来自黏土的白银”。

门捷列夫还曾得到伦敦化学会赠送的铝合金制成的花瓶和杯子。

所以,朱由检对于铝这种只有大明皇家才能生产出的东西,期望很高。

甚至可以用铝取代白银,建立铝本位货币制度,收割全世界。

不过,现在谈论这种事情还为时过早,至少也应该做出来以后,召集一批深谙经济学、货币学的人,好好商议策划一番。

现在,电动机也有了,就可以造出压缩机了,这样,空调也就很近了。

甚至也可以尝试压缩空气,制备液态纯氧。

有了纯氧,哪怕纯度不怎么够,也会大大加速炼制各种钢材的进程。

有了好钢,内燃机就可以大范围推广了,更不用说枪炮的威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现在,朱由检提供思路的底吹转炉炼钢法,已经初步取得成果,并且正在改进。

可以说,工业化进程已经开始进入快车道。

不过,随着摊子铺开地越来越大,朱由检也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才恐怕很快就要不够用了。

上层科学家当然不急,慢慢培养就是,毕竟朱由检这点存货拿出来,大明就要消化好长时间了。

关键是熟练工匠、一线工科技师还是太少了。

现在还是八股荼毒的时代,读书人一门心思想要读儒学,考科举,做官。

哪怕朱由检从穷人家招收学生做科研,都有很多不愿意的,毕竟普通人难免目光短浅。

原时空还有吃饱了撑的的人,对航天、对撞机的投资很不理解呢,更何况是现在这个封建社会。

不过,也有一些善于发现未来潮流的精明商人,已经开始钻营把自己的子女、亲支近派往新学里送了,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自然锻炼出了火眼金睛,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天赐良机。

毕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国考,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鲤鱼跃龙门的。

而且就算当了官,现在的举报制度下,也不见得就能获得太多利益。

然而进了皇帝陛下特别看重的新学,却是可以很轻松做出实际业绩,获得专利、股份。

并且,皇帝陛下金口玉言承诺过,要给其中优秀者各种荣誉、特权。

所以,对平时不怎么受人待见的商人来说,新学的前景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另外,有些不习惯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也开始转向新学的怀抱。

现在的儒生还没有被文字狱封禁思想,脑袋瓜子还是很灵活的。

就像儒生郦食其为了搭上刘邦这座前途无量的大船 ,特意说自己是“高阳酒徒”一样,只要能够扬名立万,儒生们不介意披个什么皮。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想要当官,首先就要了断是非袋,不还是有大批儒生前赴后继地加入?

大到宰相尚书,小到县令捕快,只要你成为南汉王朝里一名领取俸禄的官员,那你就必须要先阉割,变成太监,无一可以幸免。

得亏这样的国君暴虐惯了,恶贯满盈,而且赶上野心家赵匡胤,不然还真不知道华夏会拐到什么弯上去。

虽然有上述这些人眼明心亮,紧跟皇帝陛下脚步,但是仍显不够。

朱由检想要的是大部分人都转变思想,不再一门心思死磕儒家学问考八股,而是拥抱新世界,积极加入工业化进程。

看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然而,在朱由检看来,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官迷,归根结底,是名利兼得导致的诱惑太大。

那么,就给他们更大诱惑让他们做工匠,降低他们考官的期望值也就是了。

所以,朱由检一开始就规定,任何大明皇家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前两年只领取少量满足温饱的工钱,其余的折算成股份,让所有人都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躺赚红利。

同时,还会加大“工匠、科学家光荣”的宣传,淡化官考吸引力的相关舆论。

视察完回宫后,朱由检就让各部门分别推荐了几个有较大贡献的工匠。

然后诏令文官中才华横溢之人,给他们好好包装一番,去除一些机密信息,补充进去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元素,编进戏剧评书等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推向市井茶肆。

只要典型树立得好,那么以后就不愁能工巧匠供不应求。

在朱由检做完手头上的活,从书案前起身,准备活动一下时,电话铃又响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