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石油还是可以搞的(1 / 1)

加入书签

原来是电灯泡寿终正寝了。

毕竟密封效果不好,尽管朱由检已经让有关部门研究怎么抽真空,还把自己所能想到的相关科技,都教给几个相关人士了,但是,短期来看,就算想把竹炭丝电灯泡的寿命提高到五十个小时,也很困难。

所以,朱由检早早就成立了大明皇家材料大学,并下旨成立攻关小组,研究寿命长的灯丝材料。

当然,大明皇家材料大学还要研究其他新材料,比如各种合金、橡胶、塑料等等。

本来,朱由检不打算在拿下中东和南美油田区前,就大肆开发石油的。

因为蒸汽机都造不出来,内燃机更是不可能。也就没必要提醒那边的势力重用石油。

但是,没有塑料、沥青这些源自石油的重要化学产品,很多事情又都不方便做。

所以,朱由检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下手开发石油。

不能单纯因为害怕敌人也跟着学,就裹足不前。

至少,他们不可能有朱由检这样的上帝视角,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就不怕敌人领先。

因为古代技术交流没那么容易。华夏之前吃了太多技术资料、工匠外流的亏了,就算是头猪,都学精了。

大明从来不和亲,也有这个考虑。光是陪嫁出去的先进技术,都得让人心疼死。

所以,暂时不用担心石油技术外流。

其实,石油的开采利用,在华夏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可谓经验丰富。

最早钻油的就是华夏人。

最早的油井大约是公元四世纪,或者也有可能更早出现,只不过不被那些惜墨如金的高级知识分子记载,又或者记录被陪葬了。

华夏先人们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主要是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

公元十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西方利用石油的历史也不短,朱由检记得,大概在公元八世纪,沥青就被用来铺在地上作为街道。公元九世纪,都可以生产轻石油了。

所以,朱由检非常有信心发展石油产业,于是大笔一挥,建立了大明皇家石油大学、大明皇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好在内库还有很多钱,足够朱由检挥霍,等到半年后,新成立的一批大明皇家股份有限公司财源广进,钱就更不是问题。

正是因为所有新产品都被大明皇家掌控,朱由检才可以好好痛宰一波全世界的富商、贵族。

就拿将要从石油里提取制造的塑料来说,朱由检就可以大做文章,把这些成本几文钱的东西,先炒到成百上千两,收割一大波。

这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材料,只有大明皇家才有,而且严格保密,想要卖多少钱,还不是朱由检一句话就可以决定的?

如果不是要考虑销售总价,朱由检定一个天文数字的单价,都有人买。

就像那些被炒的价格离谱的艺术品一样,只要控制住量,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真正促使朱由检下定决心的,还是在阅读古籍时,突然想到的,在京师旁边,就有一个大油田——津门大岗油田!

这样,就很方便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原时空,在全国陆上油气田中,按原油产量计算,该油田都可以排进前十。

当然,具体开发起来,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不过,也正是因为有困难,才有可能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并推动新发明应用……

朱由检阻止了想要换新电灯泡的小宦官,只是让牠给有关部门传个话“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人能够把电灯泡寿命延长到一个月,就封之为院士,赏赐一百万股大明皇家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一百万股,看起来很多,其实按照面值,不过是一万两银子罢了。

当然,上市以后,一百万两都有可能。

朱由检坚信,在暴利驱使下,百姓一定会争先恐后追随自己,不断开拓创新。

要知道,哪怕是各种大明皇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级工作人员,也有股份,可以享受公司盈利。

再配合上完善的审计、监察、举报、淘汰制度,且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员都有相应股份,能够合法从公司获利,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蠹虫蛀食风险。

朱由检收敛遐思,专心迎战。

又是一夜独龙斗群凤……

朱由检敢这么胡闹,自然是因为丝毫不担心长子非嫡的问题。

立嫡立长不立贤的混账事,朱由检是绝对不会做的。

同样,朱由检也绝对不会养猪。

鬼知道当猪养的藩王,哪一天就要赶鸭子上架,继承大统。

没有从小培养皇帝权术,而是当猪放养,到时候,一头猪突然间登基,能够当好皇帝?

前身崇祯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朱由检会让所有子女都受到足够教育,并且亲自考核。

毕竟,他们之中大部分是要分封出去的,一定要保证他们能够镇得住场面。

至于他们是否会想不开,来个九龙夺嫡,朱由检也有防备。

满十八岁,就放出去,让他们管一块地方,看其政绩,列入考核。

根据其表现,安排其未来。或是分封,或是继承大宝,或是丢到社会科学院什么的地方,让他们好好改造。

而且,还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如果某个皇子只喜欢银诗作画,朱由检肯定不会强人所难让其牧守一方,而是会给他建一所文科大学,让他自己玩去。

所以,朱由检不得不广撒种、多树人,以保证有足够皇子分封四海。

没办法,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只好如此。

历朝历代,基本都是皇嗣稀薄,才会朝局动荡,再加上土地兼并、全球变冷,所以才都挺不过三百年。

次日,例行早朝后,朱由检就驾临了兵仗局,当面检验了他们上报的成果,并嘉奖一番有功人员,勉励他们再创佳绩。

当然,贪生怕死的朱由检自然不会亲自上手玩枪。

尽管他也非常手痒,甚至可以说眼馋到要流口水,但是,时刻担心“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朱由检秉承“苟字决”,“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谁知道这时代的造枪水平靠不靠得住,万一炸膛怎么办?

虽然朱由检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炸膛风险,但是他仍然不敢以身犯险。

其实,周围陪同的官员更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的皇帝陛下想不开,非要自己上手。

朱由检看着他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暗笑:“你们真是想多了,朕可不是那些莽夫穿越者,为了一时之快,去冒生命危险作。”

朱由检一手拿着怀表,一手拿着双筒望远镜,看向远方试枪的锦衣卫。

突然,“砰!”的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