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玩的就是命(1 / 1)

加入书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命运与星空联系在了一起。当年那世间至高,用那明月一年中在天空中划过的轨迹定立了月份,将星空划定了十二等份,一个月间月亮必然要划过一份,从东到西,然后进入下一份星空。在每一份星空中,必然有一些星比其他的要亮的多。这些亮星在那至高的眼中,通过一些看不见的线相连,形成一个个伟大的星座。

每一个星座的背后都有一曲或动人或激昂或壮丽或唯美的史诗,在这些史诗中那至高的存在都是主角,而那史诗中的二号,就是那十二星座的形象,这些星座也就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并称十二星宫。

只是渐渐的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正上方的那片星空,月亮从未驻足过,那里的星格外的亮,但与十二星宫相比,那星星的数量却格外的少。至高者说那里就是他的神国,每一颗星都代表着一名信者,他们的故事不足为外人道。

人们便把那片不被月亮光顾的星空单独划拨出来命名为神国。

在至高者行于世间的这段时间,十二星宫中几乎每天都有一颗星被点亮。神国中每年都要点亮一颗星。这段时期被称为星光闪耀之年。

人们受到十二星宫的庇佑,在至高者的祝福下,获得了强大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太阳的力量、月亮的力量、星星的力量和大地、海洋、天空赐予的力量。

在至高者降临之前,世间只有大地、海洋和天空的力量,他们分别掌握在泰坦、纳加与龙三大古族的手中。其余诸族被三大古族所奴役,直到至高者降临,为其他种族带来了福音。

人族、精灵、兽人在这期间强势崛起,在至高者的带领下反抗奴役,最后这些被称为先民的三大种族,与三大古族订立了平等条约,三大种族在获得太阳、月亮与星光的力量的同时,获得了大地、海洋、天空赋予的力量,并发现了禁忌的火的力量。

在三大先民获得火的力量的同时,至高者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便回归了神国,但他的力量依然庇佑着这片大地。每年都有人在星空中点亮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或者与他人共用一颗已经被点亮的星,用自己的虔诚浇灌,使那颗星更加闪亮。

数百年后,新点亮的星越来越少,而一些曾经被点亮的星却缓缓的熄灭,直到星空上的星稳定成了现在的样子。

星历2340年,一个孩子的出生打破了星空的静谧,在属于神国的那片星空里,一颗新星被点亮。在被点亮的那一刻,这颗星的光华让其他的星黯然失色。

帝国的星命术士们再也不淡定了,已经有数百年都没有新的星星被点亮,这突然出现的一颗就在神国里。在星命术士不要命的推演下,确定了这颗星的主人是那年那月那日出生的婴儿,这天生就点亮了命星的存在无疑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星命术士们更关注的是这颗星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国教里,研究古籍特别是研究那至高者遗留下来作为圣教典的十三篇史诗的主教们却有了惊人的发现,在第十三篇史诗中至高者为先民昭示了一些预言,在漫漫时光中,这些预言有些已经应验,有些在等待应验,有些看似是预言,但未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这些预言的应验并不以写作的顺序呈现在世人面前,更像是星空里的星光般无序地点缀在史诗中。

“神国的每一颗星都会牵动世界的命运,每一颗星的闪耀都会伴随着浩劫的降临,我将它约束在神国内,使它成为你们的救世者或者灭世者,这全在你们的选择。”这句话是被反复印证了千万遍的预言,在至高者行于世间的那些年,每次神国点亮一颗星都预示着一场灾难,又预示着一名圣徒或恶灵的诞生。

人们看着那颗新星,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些掌握命运的星命术士或者国教的主教大人们有所判别,这颗星带来的到底是圣徒还是恶灵。

在这紧张万分的一段时间里,国教教宗却向世间所有信众做出神圣宣言,那颗星的主人就是下一任教宗。

举国震惊。

教宗这是在宣布圣徒的诞生吗?可是星命术士们还没有做出判断。但这并不影响民众们做出自己的判断,那就是把自己家里在那天出生的孩子送入教会。

一时间,国教教廷所在的圣山下,成为世间最热闹的地方。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表帝国至高权力的宫廷却没有一丝风声流出,似乎王座上的那位默认了教宗的做法。

只是没有人知道,在这暗潮中酝酿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政治风暴。

在那张决定了帝国千万人生死的最至高的案几上,摆放着一张最普通的草纸。这张草纸隐约间还能看到一些没有被打碎的草屑。这种草纸在市井间随处可见,因为它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如厕。

但是此时此刻,这样一张草纸摆在这样的案几上,那它就不是一张平凡的厕纸。一张如此平凡的纸这时却变得不平凡,那只能说明它上面承载着的信息是不平凡的。

厕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一行大小不一的字,这些字的用墨更加惊人,竟是用那人类排泄出的污秽之物书写。但字里行间的颤抖、震惊却跃然纸上。

“恶灵者,亲王之子。”

案几前,帝国的至高者,王权的所有者,门罗家的太阳皇帝陛下单手捂着额头,似在假寐,已然斑白的短发杂乱地簇生在头顶。似乎已经无视了那张散发着熏天臭气的草纸。

而那递上这条信息的暗侍卫,亲王家的家奴,星命术士遣派于世间的断命者此时已倒在一片血泊中,他的颈间一把锋利的菜刀割断了他的半个脖子,那只断命的左手紧紧地握着颈间的刀柄。

书房里混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和呕臭并没有让皇帝陛下从这震惊中缓释过来。但作为一名皇帝,他必须要做出恰当的决断,而且是立刻。

“明早,杀!”皇帝陛下的话音刚落,整个房间似乎有阵微风拂过,左手边的那面窗帘缓缓掀动了一下,便归于原位。地上的那具尸体竟然沉于那华美的地砖之中,一丝血迹都未曾留下。案几上的草纸已然化成一片星辉飘散成虚无。空气中那杂乱的味道也不复存在。

“哥哥,我们一起玩命吧。”自语之后,皇帝陛下的眼角滑下两行触目惊心的血泪。

“告诉那些算命的,我们有了一位圣徒。”

————————————————————————————————————

帝都之外有座山,山下有个谷,谷里有座殿,殿里有个王。这山是王的,谷是王的,殿是王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个王的。这一连串的废话里蕴含的意味却大不相同,因为在这帝都,哪怕帝都方圆500里内除了这座山都是皇帝陛下的。

哪怕是皇帝陛下亲至,都要正衣冠、递拜帖、叩山门。不过大多时候,皇帝陛下要以弟弟的身份前来的话,那就随便了。只是如果嫂子不乐意,可怜的皇帝陛下那还是会被众侍女用扫把赶出来的。

整个帝国只有一个王和他的王妃敢这样对待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那就是帝国齐肩王门罗烨和他的王妃王女。

奇怪的是,在帝都圈内皇帝陛下在此遭受这样的待遇是公开的秘密,但没有人会以此为笑谈。

因为当年先皇驾崩,皇子门罗英亲征西樊为父报仇,先皇遗旨传位太子门罗烨,而后者却忤逆先皇遗旨,以摄政王之名肃清宫庭。在门罗英制造了史称“西樊血池”的战争惨案凯旋归来后,门罗烨毫无眷恋地将王位传给了弟弟。

本想着带着媳妇回娘家省亲,从此一去不返的门罗烨,被门罗英以守孝为名留在了帝都,在一番软磨硬泡、恩威并施、撒泼耍赖(咳,当然皇帝陛下是不会承认有这段的)下,最终门罗英还是留在了帝都,不过坚决不住那惹人憋气的宫廷内,所以就有了这座山里的宫殿。

而此时正是深夜,整座宫殿内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股紧张而又肃杀的氛围萦绕着这里。所有人都忙碌着,侍女和侍卫们纷纷披甲挂剑,殿周的法阵机关纷纷处于待发状态,明哨暗堡在紧张的布控下启动开来。

宫殿二楼,王妃的寝室中,王女正逗弄着襁褓中的婴儿,一脸慈爱。门罗英面无表情地站在围杆前,看着殿前众人紧张的布置,双手用力地摩挲着那烫金的围栏,留下了两只深刻的掌印。

“烨,放心吧,爷爷不可能让小家伙落入那帮人的手中。”王女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安慰道。

门罗烨整理了一下朴素但不简单的戎装,回过头,跪在了妻子的面前,用额头抵住妻子的膝盖,淡淡道:“是我太没用了,连孩子都保护不了。这样一根钉子插在我们家我都没有发现。”

王女温柔地拂过门罗烨的黑发,淡淡道:“你要相信小英,他会想到办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