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节:毛民白蚕两难题,蛊真人,蛊真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蛊真人》更多支持!
蛊是天地真精,凡蛊蕴含一丝道理法则,仙蛊则是大道碎片。
炼蛊,就是涉及到大道法则的交融、碰撞,比化学变化还要玄妙,比处理火药更要危险。
方源立在高空,观察片刻,便有十几位毛民炼蛊失败,受到伤害,其中几位当场直接死亡。
他不禁在心中一叹:“随着摊子铺大,毛民的损失问题,也日见凸显了。”
毛民奴隶,是所有奴隶中价格最贵的,甚至比人族蛊师还贵!
这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人的价格,比毛民还要低贱?
其实很好理解——人是万物之灵,人心多变,不好控制。异人却相对思维简单,方源能控制这么多毛民,夜以继日地炼蛊,每天只给他们有限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根本没有任何的娱乐生活。
若将这些毛民,换做人类蛊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类蛊师长期从事这种高危密集劳动,没有休息没有娱乐,一定怨气沸天,心生反抗之意。
石巢中简单的布置,更抵挡不住人类的智慧。一定会被他们暗中破坏,相互之间迅速勾连。等到他们自以为时机成熟之后,就会反抗游兴,或者直接武力造反。
所以方源宁愿选择购买价格最高的毛民奴隶,也不去打人类蛊师奴隶的主意。
所以黎山仙子千方百计也要得到方寸山。不仅是因为方寸山上有稀有的炼蛊材料,而且还是小人族的大本营。控制了小人一族,能受益巨大。要不然,老奸巨猾的东方长凡也不会和小人族缔结盟约了。
“以前还不觉得毛民损耗惨重,那是因为规模小,现在有三座石巢,炼蛊的工作量又一直艰巨,因而就日益明显了。长久下去,不做改变的话,也不是个事儿。”方源心中急促思考。
这时,黑楼兰也建议道:“方源,你这毛民的损失有点大啊。一个月下来,恐怕得有上百位毛民丧命。仔细一算,叫人心疼。如果能减少这个数字,成本无形就降低了,胆识蛊贸易将会赚得更多。”
若她没有被方源拉进来,参与胆识蛊的买卖,她恐怕都不会说。
但现在胆识蛊贸易,也关乎黑楼兰的利益,所以她一发现问题,就提了出来。
方源点点头:“要解决这个难题,得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就是改良蛊方,减少风险,更加细化步骤,让每一步都更加安全,成功率更高。第二个方面,就是自己豢养毛民部族,不需要去花费高价购买。”
黑楼兰摇摇头:“第一个方法太难了,蛊方本就千锤百炼,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改良蛊方,细分步骤,难难难!花费的精力,投入的实验资源,恐怕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她对改良蛊方,一点都不看好。
殊不知方源手头上有智慧蛊,虽然不能直接催用,但借助智慧光晕,却能灵感无限。对于方源而言,改良蛊方的难度就在于,他脑海中是否有足够多的念头可以消耗。
这点,方源自然不会说,不动声色地道:“第二个方法也绝不容易。我手中可没有任何的豢养毛民的经营之法。外面市场中所卖的,亦都是男性毛民,很少有女性和幼儿,就是为了防备其他蛊仙豢养。”
豢养毛民异人,可比培育猛兽,栽种植株难得多。
国难治,在于民多智。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的。
智慧越多,就越难控制。毛民们会流窜,会钻漏洞,会集众闹事。
方源心知肚明:以他的底蕴能力,要豢养毛民,一定会亏得血本无归。这点前世记忆不带任何帮助。
他隐约记得,上上一世地球上的生活。他养金鱼,不勤换水,不供给氧气,又多喂食,三天两头就死一条,半个月后金鱼就全死光了。
豢养毛民,当然比养金鱼要难得多。毛民的习性,生活的环境等等需要注意的方面,更是繁多芜杂。
方源也养过石人,狐仙福地中石人部族一度还很壮大。
但那是因为有胆识蛊,可以令石人魂魄暴涨,迅速分裂,繁衍出下一代。
所以这是纯粹的作弊手段,真要让方源来养石人。
呵呵。
两三年之后,不管多少石人,估计都要死绝了!
当然,豢养毛民的心得经验,可以从其他蛊仙手中购买。当初方源培育星屑草,就是收购了一些栽种的粗浅心得。
不过这两者的价值,简直是判若云泥。要收购豢养毛民的心得经验,付出的代价将极为沉重。
就像是地球上收购吞并百强企业,付出的资金该有多大?方源不吃不喝不消耗,凭他的赚钱速度,也得积累好多年。
“我现在的库藏中,仙元石只有二三十块了。虽然得到龙鱼、长恨蛛、幽火龙蟒,又从东方长凡魂魄那里搜刮出了培养方法,但也要投资建设。就算建设了,也不能直接卖到宝黄天中去,还得转销他处。毕竟我还得多避风头呢。”方源心中苦笑。
一句话,前景是光明的,处境是尴尬的。
方源甩开脑海中的杂绪,对黑楼兰道:“好了,我已经关照了小狐仙,做了安排,就不送你下去了。接下来这段时间,你就吃住在石巢。我已经下了命令,如今三个石巢都炼制气囊蛊,你多多协助。等到地灾来临,需要你出手,我再唤你。”
黑楼兰一听,顿时感到有些不妙。听方源这语气,完全是要把她当做苦力使唤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