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二章(1 / 1)

加入书签

一九四八年的初冬,中国的时局却乱得像烧开了水的锅。国共两党时而开打,时而谈判,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总体上是共产党的军队占了上风。人民解放军屡打胜仗,已转入全面战略反攻的势态。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颓势已显。民间私下风传:老蒋气数已尽,属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此时的北平城里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森严。拉着长笛的警车和美国大兵驾驶的吉普车,不时呼啸而过。由于战争的逼近使得食品匮乏物价飞涨,老百姓生活在极度的不满与恐慌之中。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个冷笑话:用一麻袋钱在早上可以买一斤馒头,中午只能买一个馒头,晚上就只能买一个馒头渣了。

这时的王鸿举刚满二十岁,他在燕京大学文史专业读二年级。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天生对政治敏感且又好动的学子们已无心念书,整天三一群五一伙的议论时事,往日里平静的校园成了各种人物各种思潮充分展示的大舞台。未名湖畔的一片草坪上是同学们聚会的中心,学生们经常在这里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并时常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王鸿举是个喜欢辩论又极雄辩的青年才子,这种场合是少不了他的。每当他出现在湖畔的草坪上,身旁就会有许多的旁听者,他虽然雄辩却不是夸夸其谈的清谈派,他认为空谈没有意义,没有行动就没有未来!虽然他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是他知道现在的社会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凡是校园里发起的反对现政府的抗议示威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这一天,北平几个大学的进步师生联合起来,准备在天安门前举行大规模的针对统治当局的抗议集会。早上八点多钟。燕大的队伍从北平西北郊向城内进发,师生们一路振臂高呼口号,路上不时加入一些对现实不满的普通市民,队伍越来越长,人越来越多,浩浩荡荡的前行。王鸿举肩头扛着“反内战,要和平”的标语牌,情绪激昂的走在游行队伍中。队伍行进到西直门前时遭到警察和士兵的阻拦,游行组织者与他们交涉无果,“冲过去!冲过去!”游行队伍人多势众在高声呐喊下一冲而过。

一路上游行队伍又遭到军警的层层拦截。队伍一次次强行通过,有的师生在与军警的冲突中受伤挂彩,王鸿举的标语牌被士兵夺走踩坏,上衣被扯掉两个扣子。王鸿举奋力冲破军警的阻拦后听到身后传来女同学的尖叫声,他回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灰棉旗袍围白围巾的女生被两个凶恶的警察抓住胳膊,这个文弱的女生扭动着身子,拼命的反抗,但毫无作用。眼见就要被架走。情急之下,王鸿举冲了过去,他朝一个抓着女生胳膊的警察屁股狠狠踹了一脚,卒不及防的警察怪叫一声向前仆倒在地。另一个警察见状放开女生饿虎扑食似的冲过来。挥拳向王鸿举打去。王鸿举的脸上重重的挨了一拳,他被打得两眼冒金星,身子摇了摇才勉强站住。那警察又顺势向他胸前抓来;王鸿举被打急了,他虽是一介书生。却从行伍出身的父亲那里学了几套拳法,只见他左手迎上前,架住对方手臂并抓住其手腕反扣。右脚前进身体半左转迎前用肩头猛撞对方胸口,脚下同时使个别子,一下把这个警察向后边摔出两三米远,旁边的几个军警见状后吹着警哨围了过来,王鸿举见事不妙,拉起那个的女同学就跑,顷刻间混入到乱糟糟的人群中不见了踪影。

游行组织者知道队伍行进途中会遭到执政当局的阻拦,为了保证能够准时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大家在游行前就约定好:一旦队伍受阻或被冲散,就要分散行动,自行在天安门金水桥前集合,集合时间定在当日上午十点半。由于怕误了集合的时间,王鸿举拉着被解救的女生在人群中急匆匆的跑着。跑了一小会儿,那个女生的脚步慢了下来。

“快放手,放手。”女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她实在跑不动了。王鸿举这时才感觉到自己正使劲的抓着人家女孩子的手,他赶紧停住脚步,不好意思的松开手。这个女生累的气喘吁吁满面通红,乌黑的短发凌乱的遮在脸前。她无力的依靠在路旁的一棵树干上。

“你把人家的手都攥疼了。”她有些气喘地说,随着急促的呼吸胸部一起一伏的。

王鸿举忙点头道歉说:“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要不,你歇会再走吧。”

女生见状“扑哧”一声笑了,她说:“谁埋怨你了,看把你紧张的!”说罢,她仰了仰头,用手撩起遮在脸前的头发,露出一双美丽的眼睛。

王鸿举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丽的眼睛。他对眼前这位姑娘顿生好感。

“我还要谢你呢!今天要是没有你,我可能就要进警察局了。”这个女生说完温婉一笑。

此时的王鸿举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位姑娘来,她中等个头,一袭棉装也掩不住的婀娜身材,白皙的蛋形脸上配着精巧的五官,一双眼睛就像两潭望不穿的秋水。她是个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知性美的女子。

“认识你很高兴!我叫王鸿举,是燕京大学的。”之后他还想接着自我介绍一番,却被这女生接住话茬儿。

“你是燕京大学二年级文史系的,你叫王鸿举对不对?我知道你!”女生调皮的歪头笑着。

王鸿举惊讶的问到:“你怎麽知道的?”

女生故做神秘的说:“你猜?”

“我猜不着。”王鸿举耸耸肩膀。

“我也是燕京大学的,读一年级,在学校里看过你主演的话剧。哎,你知道吗?我很欣赏你的表演才能!”

“真的?”王鸿举得意的问。

“当然来!咱们燕大有很多女生拿你当白马王子呢!”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王鸿举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瞧把你美的!”这女生也笑了。她主动伸出手说:“交个朋友吧,我叫黄婷婷。”

两个人的手友好的握在一起。这时身旁急匆匆走过的同学认识王鸿举,他们催促道:“王鸿举别耽误时间了,快点走!”

王鸿举和黄婷婷急忙随着人群向天安门的方向奔去。

此时太阳藏进厚厚的云层里,天色阴沉。寒风习习。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城楼前,群情激昂的人们丝毫不惧冬日的寒冷。

“反内战,要和平!”

“反独裁,要民主!”

“打倒帝国主义的走狗!”

口号声此起彼伏,人们愤怒地挥舞着拳头高声呐喊,把对统治当局的不满和怨气统统地宣泄出来。

集会开始了,一个身着长衫戴黑框眼镜的高个青年站在华表前的石栏上,他挥了挥手,人们逐渐安静下来。一个不算洪亮但显老练的声音开始演讲:“同学们,老师们。各界父老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举行游行集会,是为了向政府发出抗议的声音,是向执政当局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因为我们已经忍无可忍了,”演讲者挥舞着胳膊慷慨激昂的陈词,黑压压站成一片的与会者静静地听着。

集会开始不久,人群的外部就骚动起来,原来集会的人们被许多手持木棒的军警包围起来,抓人的囚车停在马路边上。但人们不为所动,演讲继续着:“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鬼子,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国民政府,经过八年亡国奴的生活。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为老百姓重建家园,带给我们和平安定的日子。但是国民政府给老百姓带来的却是官场腐败,是饥荒贫困和物价飞涨,是独裁专制。是不停的内战。我们需要的是民主、是和平、是粮食,不是美国人送来的飞机大炮、不是独裁、镇压、监狱、饥饿和内战,”

演讲者的话激起了集会者的共鸣。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反独裁要民主!反内战要和平!”带头喊口号的是个清脆的女声。王鸿举好奇的望去,他发现喊口号的竟然是黄婷婷。黄婷婷站在金水桥头的石狮子旁,她的头微微上扬奋力的向天空举起拳头,她的短发被风向脑后吹起就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她喊口号的音量并不高,但很有穿透力,在集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清楚地听到;她很娇柔文静,但身体里却好像积蓄着极大的能量。王鸿举不得不对刚刚结识的黄婷婷刮目相看。

军警开始暴力驱散人群,现场混乱了,王鸿举和众多同学手臂紧紧地挽在一起,勇敢的抗拒着军警的冲击。尽管集会现场骚动起来,演讲人一点也没被混乱的情况所打扰,他显得很镇定,不时的挥舞着拳头,继续大声的演讲“我们的国家遇到了空前的灾难,人民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要向国民政府请愿,反对腐败,反对独裁,反对内战,”他越说越激昂,越说声音越大,但是人们已听不到他在讲些什麽了。

军警开来几辆消防车,用高压水枪向拒不离场人群喷射,人们开始尖叫着东躲西闪的乱跑以躲避着冰冷的水柱,有不少人被警棒打的头破血流。有人被架上警车。集会被迫中断,随即变成了一场混战。混乱中王鸿举心里挂记着黄婷婷,他朝着黄婷婷身处的地方跑去。

黄婷婷被冰冷的高压水枪射中,她浑身都湿透了,冻得嘴唇发紫,头发湿了紧贴住面颊。此时她和几个学生正被凶神恶煞般的军警轮着棍子围殴着。王鸿举见状急忙冲进人群背起黄婷婷就跑,跑到南长街里面叫住一辆黄包车把黄婷婷放到车上说:“黄婷婷同学,让车夫赶快送你回家!”他说后摘下自己的毛围巾包在黄婷婷湿漉漉的头上。

“谢谢你,一起走吧。”黄婷婷紧拉住王鸿举的手,她的身体在瑟瑟的寒风中不停的发抖。

“我还有事,你赶快回家吧!被风吹着你会生病的。快走吧!咱们后会有期,再见!”王鸿举随后焦急的对车夫说:“快点送小姐走!”转身又向混乱的人群中跑去。

在轰轰烈烈的学潮中,进步学生和对现实不满的市民不断地上街游行,王鸿举始终是游行抗议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但他在随后的几次集会中,却没有再看到黄婷婷的身影。(未完待续……)

PS:亲爱的书友,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如果您喜欢这部《春华旧梦》就拜请您给予推荐和收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