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边境局势骤紧(1 / 1)

加入书签

第三百三十二章 边境局势骤紧

看着牵马驮尸入城的赵孝锡,站在皇城上的赫然连跟守城的官兵,都能感受到那份悲凉却激动的心情普通一兵,战死后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古今往来有几人呢?

相比皇城上守城官兵,觉得死后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真的死而无憾做为领兵将领的赫然连,却终于理解,为何这些精锐的骑兵,会对赵孝锡如此狂热的拥护

那怕赫然连觉得,赵孝锡此举更多是用来收买人心可扪心自问,如果将来他带领士兵出征战场出现这种伤亡,他能否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对于他们这些统兵将领,能走到今日的品阶谁不是踩着手下将士尸骨,堆成的军功被提起的可赫然连从来没想过,以这种方式给予阵亡士兵最大的尊重

等到这队铠甲染血的骑兵队入城,不少城门口的西夏官兵,都腰板挺直表达对亡者的尊重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战士,也能感受到这份生离死别的悲凉

看着这辛默却有序的骑兵入城,拓跋玉真正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气息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做为领兵过的武将,拓跋玉能感受到,这些骑兵心中的火热

他敢说,如果此刻有人敢挑衅他们这些士兵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就算一支万人骑,也会在他们面前胆寒这种勇猛的气势,确实令他感受到亲卫队的强大

一泄在街道上闲逛的西夏皇城百姓,看着这支打着大宋龙旗的亲卫队入城也自发的闪躲到一边,没人敢去冲撞跟阻拦,甚至躲到一边的时候,也沉默不语

整个皇城的街道上,仿佛随着赵孝锡一行入城陷入了寂静无声的状态看到这一幕,赫然连也忍不住叹道:"大宋有此子,真乃幸运!"

只是有句话他没说出来,那就是大宋有了赵孝锡这样的统兵郡王对于他们这鞋邦之国的臣民而言就未必是幸运甚至可以说是灾难也不为过

等到赵孝锡领着亲卫队,住进已然准备好的临时军营有关他这支亲卫队的猜测也变成皇城百姓讨论的话题不少皇城百姓都觉得,大宋真的不好惹了!

如果说去年的兰州大战失利,让不少百姓甚至君臣觉得,那只是指挥作战的赫连铁树报仇心切中了宋军的埋伏其实大宋的军力,是远远打不过西夏的铁骑

可今天看到赵孝锡的这支亲卫队,再也不会有人抱着那种小视大宋军力的幻想有这样一支强悍的亲卫骑兵队,谁敢保证赵孝锡手下,没有其它更强悍的骑兵呢?

得知赵孝锡的亲卫队入城,段誉跟木婉清等人,甚至连李清露也赶了过来看到摆在军营中那几十尸气息全无的骑兵,每人都能感受到赵孝锡心中的悲意

第一次看到赵孝锡的手下部将,李清露从这些将士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赵孝锡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真诚的拥护而非赵孝锡的郡王爷身份

在她看来,铁鹞军或许是她见过,最为强悍的骑兵可看到这些铠甲血渍未消的骑兵,李清露突然觉得,这支骑兵的战斗力,只怕一点不输铁鹞子

就在她抵达这里,关注着军营即将进行的火葬仪式时她很快看到了,处于队伍中显得有些悲伤的拓跋玉如果不是离的近,她都认不出此人就是她表哥

望着其它人的目光,都注视到那些尸体之上,李清露很小心的走到拓跋玉身边轻声的喊道:"拓跋表哥,路上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听到有人喊自己,似乎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的拓跋玉回头就看到,站在身后观望的李清露,还有一个他没见过的妙龄女孩

知道此次能回归西夏,这位即将嫁为人妻的表妹,也是出了不少力拓跋玉很快弯腰道:"拓跋玉,见过公主殿下!多谢公主美言,让玉有机会重返故土"

虽然曾几何时,拓跋玉也想过,迎娶这位才貌双全的表妹公主可有过其它部族公子失败的经历,拓跋玉也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番已然知道,李清露既然和亲大宋,成为那位年青郡王妃子的拓跋玉还是恪守着臣子之礼,以公主的尊称,跟这位表妹攀谈,以免令人不快或误会

似乎明白拓跋玉的有意疏远,李清露也清楚,她现在的身份,确实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同这种亲戚,又或者年龄相仿的男人亲近,以免引来赵孝锡的不快

只是她很好奇,有皇室发出的通关防,赵孝锡的亲卫队,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大的伤亡呢?而且,看这些骑兵的实力也不差,那么攻击他们的人,又是谁呢?

提及这个事情,拓跋玉显得很无奈跟失落的道:"回公主,郡王的亲卫队,在护送玉回皇城的路上,遭到了三千骑兵的伏击那些骑兵,是我大哥他们派来的!"

一听这话,李清露显得很惊讶的道:"怎么会这样?拓跋野将军,不是告诉过,拓跋部落不许派兵去救你等你进入皇城,在求郡王放你回归部落吗?难道?"

似乎猜到了一种可能,李清露有些不敢置信般,没把剩下的话说出来这种手足相残的事情,摊到任何人身上只怕都不好受,!

见李清露意识到,那些人不是来救他,相反是来杀他拓跋玉也很悲伤的道:"如果他们有能力,能扛起部落兴亡的重任,我就算永远不回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大哥跟二哥的性子,相信公主殿下也清楚他们除了知道夺权,根本就不懂如何处理部落的事务明知部落此刻危机重重,却还放不下心中那些贪心啊!"

这话说的简单,可面对掌控一个大部落族民的生死这种不是君王,堪比君王的至高权利任何心有野望的人,能够无动于衷呢?那怕拓跋玉,也不甘一世平凡

摊上这样的出身,很多时候就算不争,也很难逃脱别人的猜忌除非愿意另谋出路,跟部落划清界线不然,就是依附于某个强势的继承兄弟身边,以求庇护跟免除猜忌

讲究弱肉强食的草原部落,谁又会甘心当个弱者呢?

明白这是必须经历的一种血腥淘汰,也是部落新老更替,必须经历的一道痛苦拓跋玉也渐渐,压下那些心中对手足的好感,让自己能适应成为掌权人的心路磨砺过程

不知道如何安慰拓跋玉的李清露,也只能抱以一声长叹做为皇室公主,李清露对于这种夺权时手足相残的事情,见到的也不是第一回

就如她有时说,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当个普通牧民家的女孩那样她或许就不会承受,太多不应该她承担的重担很可惜,那只是一种幻想跟奢望!

伴随着她们的聊天,在那些亲卫骑兵的搭建下,那些阵亡士兵的遗体,被陆续摆在了火化台上随着赵孝锡一声‘兄弟们,走好’的声音,干柴堆也变成了熊熊的烈火

看着先前已然脱下,摆放整齐的铠甲跟刀箭,每个参与送行的亲卫骑兵都感受到,一种逝者安息的气氛有这位郡王亲自送行,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做为赵孝锡的部下,就算他们还有家人亲属回去发给他们家人的抚恤金,也足够他们家人一生衣食无忧这也是赵孝锡,一直坚持做到的事情!

正是这种生前享受亲卫荣誉,死生不用担心身后事的保障让这些加入亲卫队的武卫跟骑兵,真正的无畏生死今日他们送行战友,它日也会有战友替他们送行

在军营举行着火葬仪式之时,得到赫然连汇报的李乾顺,也同样感觉到这次幸好他没选择两位大辽王子中的一位,不然西夏真的危险

只是他心中始终有个心结,一直未解,望着得到召唤过来的兵部尚书李乾顺略带深意的道:"你们觉得,这支亲卫队,会不会就是那支覆灭铁鹞的鬼骑军?"

对于李乾顺而言,当初铁鹞子在黄河边的损失,让他一直耿耿于怀要知道,铁鹞军代表着皇室,代表着西夏的至强军力体现,失败真的让他颜面尽失

了解李乾顺心结的兵部尚书,很快道:"国主,据臣所知,赵郡王手下的鬼骑军似乎在宋辽边境出现过而这支亲卫队,是从成都路一路开拨而来的"

经过李秋水的提醒,李乾顺已然了解到,大宋训练的上万精锐骑兵已经开赴到宋辽边境,让辽国方向也紧张不安,开始在边境加派部队驻扎

尽管李乾顺知道,这是大宋有意威慑大辽,为即将到来的两国和亲做准备警告大辽方面,不要轻举妄动不然,大宋的军队,很有可能挥军入辽

眼下大辽方面也在紧急应对,这场三国大战能否打的起来只怕要等,那两位大辽王子返回大辽后才知道其实不光大辽大宋兵力在调动,西夏的兵力同样在调动

尤其在与辽国接壤的地方,李乾顺更是集结了重兵防御对他而言,能让大辽打消入侵西夏的想法,就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这场大战,西夏当旁观者无疑是最有利的!

ru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